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90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架,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端,支架的两侧分别位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负压泵和控温腔,支架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抗凝腔,该发明专利技术在血液进入到抗凝腔中时,能先通过伞型板的作用,将血液均匀引流到抗凝腔内壁,同时循环泵有效将储液腔中抗凝剂通过喷头输入到抗凝腔内壁,而喷头与抗凝腔外壁相切设计,能使喷头喷出的抗凝剂围绕抗凝腔内壁射出,从而形成环形涡流,从而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简单实用,控温腔内部弓字形加热板设计,有效增大加热板与血液接触面,同时通过温控器以及电热丝,对温度过低的血液进行加温,从而使血液恢复人体适应温度,安全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回输
,具体为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回输,用自己的血,给自己做手术,主要适用于术中出血量大的病人,血液回输安全性比异体输血安全性更高,传统的血液回输时,需要将血液中加入抗凝剂,从而防止血液凝固,而传统的血液抗凝在混合时,多为搅拌方式对血液和抗凝计进行混合,其在使用时,不适用具有流动的血液混合,需要将血液收集到容器中,然后搅拌混合,不能有效根据需要,在血液循环时,就完成抗凝剂的快速均匀的添加,存在一定缺陷,且传统的血泵法在血液回输时,血液稳定在回输时,温度有所下降,缺乏有效对血液温度进行恒温检测控制的措施,存在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架,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端,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位于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负压泵和控温腔,所述支架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抗凝腔。优选的,所述负压泵的一端通过输液管贯穿至抗凝腔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下端四周通过若干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伞型板。优选的,所述伞型板的下端四周位于抗凝腔的内壁环形设有若干喷头,若干所述喷头之间通过连通管导通相连。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贯穿至抗凝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输入端上,循环泵固定连接在支架的一侧,循环泵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固定连接有储液腔,且输入管的内部设有管道阀。优选的,所述储液腔固定设置在循环泵的上端,输入管的一侧导通有分支管,分支管的另一端与抗凝腔的内壁导通相连。优选的,所述所述抗凝腔下方的支架内部安装有离心腔,且抗凝腔的输出端连接在离心腔内部,离心腔的底部通过输送管贯穿至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废液腔,离心腔的一侧通过输送管导通有输送泵。优选的,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通过输液管贯穿至控温腔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检测腔,检测腔的内部设有温度探头。优选的,所述所述检测腔的下端位于控温腔的内壁弓字形排列有若干加热板,加热板的内部设有电热丝。优选的,所述控温腔的一侧设有温控器,电热丝和温度探头均为温控器电性相连。优选的,所述伞型板的上端位于抗凝腔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紫外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专利技术在血液进入到抗凝腔中时,能先通过伞型板的作用,将血液均匀引流到抗凝腔内壁,同时循环泵有效将储液腔中抗凝剂通过喷头输入到抗凝腔内壁,而喷头与抗凝腔外壁相切设计,能使喷头喷出的抗凝剂围绕抗凝腔内壁射出,从而形成环形涡流,从而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简单实用,控温腔内部弓字形加热板设计,有效增大加热板与血液接触面,同时通过温控器以及电热丝,对温度过低的血液进行加温,从而使血液恢复人体适应温度,安全实用。2.该专利技术,通过分支管设计,有效将抗凝腔内壁下端血液再次通过循环泵循环输入到抗凝腔内部,再次提高血液混合效果,加热板设计,提高血液在加热板接触时间,从而充分对血液进行温度提升恢复,温控器便于控制电热丝加热温度,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液管结构仰视图。图中:1、底板;2、负压泵;3、输液管;4、支架;5、抗凝腔;6、出液管;7、连接杆;8、伞型板;9、喷头;10、连通管;11、循环泵;12、输入管;13、管道阀;14、储液腔;15、离心腔;16、输送管;17、废液腔;18、输送泵;19、检测腔;20、温度探头;21、加热板;22、电热丝;23、温控器;24、控温腔;25、紫外灯;26、分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包括底板1和支架4,支架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端,支架4的两侧分别位于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负压泵2和控温腔24,温控腔24可作为血液温度控制的部件,负压泵2可对外部的血液进行收集和加压操作,可选用一般的小型医用加压泵,支架4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抗凝腔5,保证血液活性,负压泵2的一端通过输液管3贯穿至抗凝腔5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6,对液体进行定向输送,出液管6的下端四周通过若干连接杆7固定连接有伞型板8,斜向下延伸。进一步的,伞型板8的下端四周位于抗凝腔5的内壁环形设有若干喷头9,若干喷头9之间通过连通管10导通相连,实现连接和液体流通效果,若干喷头9的输出方向均与抗凝腔5的外壁相切,从而使喷头9输出的液体,在抗凝腔5内部形成涡流,提供血液混合度。进一步的,连通管10的一端贯穿至抗凝腔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11输入端上,循环泵11固定连接在支架4的一侧,可有效将储液腔14中抗凝剂通过喷头9输入到抗凝腔5内壁,循环泵11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12固定连接有储液腔14,用于液体的存储和混合,储液腔14的内部填充有抗凝剂和拮抗剂混合剂,促进血液活性,利于后续使用,且输入管12的内部设有管道阀13,方便对储液腔14中的液体流速进行控制。进一步的,储液腔14固定设置在循环泵11的上端,输入管12的一侧导通有分支管26,分支管26的另一端与抗凝腔5的内壁导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抗凝腔5下方的支架4内部安装有离心腔15,且抗凝腔5的输出端导通连接在离心腔15内部,可将血液进行离心处理,除去内部的杂质,离心腔15的底部通过输送管16贯穿至支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废液腔17,对杂质进行收集,离心腔15的一侧通过输送管16导通有输送泵18,与负压泵2结构相似,可对液体进行加压和输送,输送泵18的输出端通过输液管3贯穿至控温腔24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检测腔19,检测腔19远离输液管3的一侧设有开口,方便将检测腔19血液引流到加热板21中,检测腔19的内部设有温度探头20,内部存在一般的温度传感器,可检测检测腔19内部的温度,利于进行温度控制。进一步的,检测腔19的下端位于控温腔24的内壁弓字形排列有若干加热板21,加热板21的内部设有电热丝22,可接通外部电源,充分适量的热量,便于将血液加热至37~38℃之间,适用于人体直接使用。进一步的,控温腔24的一侧设有温控器23,为一般的小温控部件,其上设置有按钮等部件,电热丝22和温度探头20均为温控器23电性相连,实现电性控制。更进一步的,伞型板8的上端位于抗凝腔5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紫外灯25,有效对血液中感染的细菌进行,消毒杀菌。工作原理:本使用新型使用时,血液通过负压泵2作用,输送到抗凝腔5中,伞型板8有效将血液均匀引流到抗凝腔5内壁,同时循环泵11有效将储液腔14中抗凝剂通过喷头9输入到抗凝腔5内壁,而喷头9与抗凝腔5外壁相切设计,能使喷头9喷出的抗凝剂围绕抗凝腔5内壁射出,从而形成环形涡流,从而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简单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包括底板(1)和支架(4),支架(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两侧分别位于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负压泵(2)和控温腔(24),所述支架(4)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抗凝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包括底板(1)和支架(4),支架(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两侧分别位于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负压泵(2)和控温腔(24),所述支架(4)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抗凝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泵(2)的一端通过输液管(3)贯穿至抗凝腔(5)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6),出液管(6)的下端四周通过若干连接杆(7)固定连接有伞型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型板(8)的下端四周位于抗凝腔(5)的内壁环形设有若干喷头(9),若干所述喷头(9)之间通过连通管(10)导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0)的一端贯穿至抗凝腔(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11)输入端上,循环泵(11)固定连接在支架(4)的一侧,循环泵(11)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12)固定连接有储液腔(14),且输入管(12)的内部设有管道阀(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泵法血液回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14)固定设置在循环泵(11)的上端,输入管(12)的一侧导通有分支管(26),分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丽夏清平谷凯云王茂生陈欣欣邱冬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