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32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包括设置有第一空腔的外壳、至少两个第一加固组件、多个第二加固组件、防撞组件、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锂电池;通过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实时对锂电池进行检测,当锂电池晃动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及时检测到锂电池晃动后,第一加固组件和第二加固组件对锂电池进行加固,防止锂电池继续晃动,并将锂电池晃动的情况及时发送给一终端,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得知锂电池晃动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锂电池和外壳之间发生碰撞,避免了锂电池盒外壳发生损坏,保证了锂电池使用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应用广泛,随着锂电池制造技术的完善,现在锂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在公交车、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上也逐渐使用锂电池作为驱动动力了,现在的交通工具上的锂电池电源基本由锂电池和外壳组成,锂电池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外壳内,但是当交通工具行驶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上时,固定在外壳内的锂电池很容易发生松动,且工作人员很难及时知道锂电池已经发生了松动,锂电池盒外壳之间会发生碰撞,使得锂电池和外壳都会出现损坏,甚至容易出现锂电池爆炸等危险。因此,需提供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包括设置有第一空腔的外壳、至少两个第一加固组件、多个第二加固组件、防撞组件、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锂电池,两个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壁面和所述外壳的右侧壁面内,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防撞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撞组件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外壳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加固组件相匹配的第二空腔。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固驱动气缸和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加固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包括第二加固驱动气缸和吸盘,所述第二加固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底部,所述吸盘与所述第二加固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撞组件包括有多个防撞块,所述防撞块均匀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测距传感器和第一检测电路板,所述测距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板均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撞块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处理器和第一信号发射电路,所述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电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有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的第二检测电路板,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侧壁面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锂电池底部抵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处理器和第二信号发射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电路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通过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实时对锂电池进行检测,当锂电池晃动时,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及时检测到锂电池晃动后,第一加固组件和第二加固组件对锂电池进行加固,防止锂电池继续晃动,并将锂电池晃动的情况及时发送给一终端,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得知锂电池晃动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锂电池和外壳之间发生碰撞,避免了锂电池盒外壳发生损坏,保证了锂电池使用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结构示意图。外壳1、第一加固组件2、第二加固组件3、防撞组件4、第一检测组件5、第二检测组件6、第一凹槽11、第二空腔12、第一加固驱动气缸21、第一加固板22、第二凹槽221、第二加固驱动气缸31、吸盘32、防撞块41、测距传感器51、第一检测电路板52、压力传感器61、第二检测电路板6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包括设置有第一空腔的外壳1、至少两个第一加固组件2、多个第二加固组件3、防撞组件4、第一检测组件5、第二检测组件6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锂电池,两个所述第一加固组件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左侧壁面和所述外壳1的右侧壁面内,所述第二加固组件3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1底部,所述防撞组件4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5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撞组件4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6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1底部。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外壳1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加固组件2相匹配的第二空腔12;所述第一凹槽11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固组件3,所述第二空腔12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加固组件2。所述第一加固组件2用于防止锂电池发生晃动;所述第一加固组件2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固驱动气缸21和第一加固板22,所述第一加固驱动气缸2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12内,所述第一加固板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加固驱动气缸2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加固驱动气缸21驱动所述第一加固板22往锂电池移动,将锂电池夹住,防止锂电池晃动。所述第一加固板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1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加固板22的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一加固板22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锂电池晃动。所述第二加固组件3用于防止锂电池发生晃动;所述第二加固组件3包括第二加固驱动气缸31和吸盘32,所述第二加固驱动气缸3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1底部,所述吸盘32与所述第二加固驱动气缸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驱动气缸31驱动所述吸盘32上移,所述吸盘32吸附住锂电池,防止锂电池晃动。所述防撞组件4用于防止锂电池与所述外壳1之间发生碰撞;所述防撞组件4包括有多个防撞块41,所述防撞块41均匀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5用于检测锂电池是否在晃动;所述第一检测组件5包括测距传感器5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第一空腔的外壳、至少两个第一加固组件、多个第二加固组件、防撞组件、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锂电池,两个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壁面和所述外壳的右侧壁面内,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防撞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撞组件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第一空腔的外壳、至少两个第一加固组件、多个第二加固组件、防撞组件、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锂电池,两个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壁面和所述外壳的右侧壁面内,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防撞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防撞组件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外壳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加固组件相匹配的第二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固驱动气缸和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加固驱动气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不易晃动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包括第二加固驱动气缸和吸盘,所述第二加固驱动气缸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李凯余候平莫品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弘捷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