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02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包括测力转向盘,和自动转向机,所述自动转向机包括连接桥、固定支架以及驱动面板,所述固定支架顶部与连接桥一端相连接,底部设有用于夹紧车辆转向管柱的夹紧机构,所述连接桥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于驱动面板背面上端,所述驱动面板的背面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面板背面还设有开孔以露出驱动电机转轴,所述连接桥内设有主控单片机、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单片机、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单片机、驱动电机信号连接,所述测力转向盘正面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转轴相连接的限位机构。所述装置安装简单方便,可以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量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轮胎抓地力是影响整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起决定了车辆轮胎抵抗侧向或横向力干扰的能力高低,轮胎抓地力可分为纵向抓地力和侧向抓地力,纵向抓地力主要影响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制动性能品质,侧向抓地力影响整车操纵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品质水平,现有技术中,在通过测定车辆前轮的转向力矩来评价车辆轮胎侧向抓地力的过程中,需要安装测力转向盘并均匀转动测力转向盘来测定转向力矩,目前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但人为转动测力转向盘很难保持稳定的匀速转动,容易导致测量数据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对车辆轮胎侧向抓地力的正确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转动测力转向盘难以保持匀速转动,容易导致测量数据和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包括测力转向盘,所述测力转向盘设有微处理器、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自动转向机,所述自动转向机包括连接桥、固定支架以及驱动面板,所述固定支架顶部与连接桥一端相连接,底部设有用于夹紧车辆转向管柱的夹紧机构,所述连接桥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于驱动面板背面上端,所述驱动面板的背面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面板背面还设有开孔以露出驱动电机转轴,所述连接桥内设有主控单片机、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单片机、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单片机、驱动电机信号连接,所述测力转向盘正面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转轴相连接的限位机构。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面板正面还设置有显示屏以及操作按键,所述显示屏、操作按键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测力转向盘设有第一数据接口,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连接桥侧面设有第二数据接口,所述第二数据接口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与第二数据接口通过线缆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分别设于固定支架底部左右两端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处螺纹连接有用于夹紧转向管柱的夹持部。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圆杆,所述圆杆表面设有螺纹,圆杆一端设有旋钮,另一端设有垫片。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垂直设于测力转向盘轴心位置的柱形槽,所述驱动电机转轴顶端为十字柱形,所述柱形槽内侧壁开设有与驱动电机转轴形状相适应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桥侧面还设有第三数据接口,所述第三数据接口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第三数据接口用于通过线缆与车辆OBD接口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在通过测力转向盘测量转向力矩以评价车辆前轮胎侧向抓地力的过程中,将所述自动转向机的固定支架通过夹紧机构固定于车辆转向管柱顶部,并将驱动面板背面的驱动电机转轴与测力转向盘正面的限位机构连接,主控单片机通过电机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匀速转动,驱动电机转轴驱动测力转向盘同步匀速转动,从而使测力转向盘所测得的数据曲线平滑,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面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夹紧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电路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测力转向盘,11是微处理器,12是扭矩传感器,13是第一数据接口,2是自动转向机,21是连接桥,211是主控单片机,212是电机控制器,213是电源,214是第二数据接口,215是第三数据接口,22是固定支架,221是第一固定板,222是第二固定板,223是螺纹孔,224是圆杆,225是旋钮,226是垫片,23是驱动面板,231是驱动电机,232是转轴,233是显示屏,234是操作按键,3是转向管柱,4是方向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列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测力转向盘1和自动转向机2。所述测力转向盘1设有微处理器11和扭矩传感器12,所述扭矩传感器12与微处理器11电连接,扭矩传感器12用于测量转向力矩,微处理器11用于处理测量数据。所述自动转向机2包括连接桥21、固定支架22和驱动面板23,所述固定支架22的顶部与连接桥21一端相连接,固定支架22底部设有用于夹紧车辆转向管柱3的夹紧机构。所述连接桥21的另一端与驱动面板23的背面上端垂直连接,连接桥21的内部中空,其内部设有主控单片机211、电机控制器212和电源213。所述驱动面板23的背面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231,同时其背面下端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露出驱动电机231的转轴232,测力转向盘1正面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231转轴相连接的限位机构。所述电源213分别与主控单片机211、驱动电机231电连接,以提供运行所需电能;所述电机控制器212分别与主控单片机211、驱动电机231信号连接,主控单片机211可通过电机控制器212实现对驱动电机231的控制。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面板23正面设置有显示屏233以及操作按键234,所述显示屏233、操作按键234分别与主控单片机211电连接。显示屏233用于显示驱动电机231运行参数,如转速、转动角度等,所述操作按键234用于用户输入控制指令。如图3所示,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固定支架22底部左右两端的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所述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相互平行,且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上均设置有螺纹孔223,所述螺纹孔223处螺纹连接有用于夹紧转向管柱3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圆杆224,所述圆杆224表面设有螺纹,圆杆224的一端设有旋钮225,另一端设有垫片226。所述圆杆224穿入螺纹孔223内,并垂直于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圆杆224设有旋钮225的一端朝向外侧,设有垫片226的一端朝向转向管柱3。通过转动旋钮225,可以调节圆杆224位于第一固定板221/第二固定板222内侧的长度,从而扩大/缩短两块垫片226的距离,使得所述夹持部可以适应不同车辆转向管柱3的宽度,所述垫片226用于防止圆杆224刮伤转向管柱3表面。另外,所述测力转向盘1正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包括测力转向盘,所述测力转向盘设有微处理器、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自动转向机,所述自动转向机包括连接桥、固定支架以及驱动面板,所述固定支架顶部与连接桥一端相连接,底部设有用于夹紧车辆转向管柱的夹紧机构,所述连接桥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于驱动面板背面上端,所述驱动面板的背面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面板背面还设有开孔以露出驱动电机转轴,所述连接桥内设有主控单片机、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单片机、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单片机、驱动电机信号连接,所述测力转向盘正面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转轴相连接的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包括测力转向盘,所述测力转向盘设有微处理器、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自动转向机,所述自动转向机包括连接桥、固定支架以及驱动面板,所述固定支架顶部与连接桥一端相连接,底部设有用于夹紧车辆转向管柱的夹紧机构,所述连接桥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于驱动面板背面上端,所述驱动面板的背面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面板背面还设有开孔以露出驱动电机转轴,所述连接桥内设有主控单片机、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主控单片机、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单片机、驱动电机信号连接,所述测力转向盘正面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转轴相连接的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面板正面还设置有显示屏以及操作按键,所述显示屏、操作按键分别与主控单片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轮轮胎侧向抓地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转向盘设有第一数据接口,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与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连接桥侧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日彭松坤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