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源,所述热源分别与制冷机和加热器相连,制冷机和加热器相互并联并均与一次管路串联,在一次管路上还连有若干换热器,每个换热器还连有二次管路;所述一次管路在各换热器的一次水入口外经第一连通管路与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外的二次管路相连,一次管路在各换热器的一次水出口外经第二连通管路与换热器的二次水入口外的二次管路相连,在第一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在第二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该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可实现集中供冷和供热,节省了大量电能,且不论供冷供热,二次管路一旦发生泄漏,水温都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
,具体是涉及一种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北方许多城市冬季采取集中统供暖的方式,如将热电厂或锅炉等热源产生的热水经供热公司管路运营供给用户取暖。管路包括一次网管路和二次网管路,热源的热水经过一次网形成循环,通过多个社区的换热站,并在换热站内经过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次网管路内的水,二次网管路内的水升温后再输送给社区的各个住户。夏季人们通常采用空调进行制冷,常见的空调不管是集中式、半集中式还是全分散式,都需耗费大量电能,造成电力超负荷运行,空调制冷机中氟利昂泄露还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破坏。夏季时,如在原有集中供暖管路上安装制冷机提供冷水,使得一次管路内的水温达到7-10℃,二次管路内的水温20-25℃,一、二次管路温差小,使得二次管路水温降低有限,无法满足供冷的需求。如果更换效果更好的热交换器不仅增加很多成本,而且热交换效果仍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该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供热公司依靠原有集中供暖管路,根据季节不同采用不同的换热方式,用户端只需安装风机盘管机组,便可实现集中供冷和供热,改造量小,成本低,节省了大量电能,且不论供冷供热,二次管路一旦发生泄漏,水温都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源,所述热源分别与制冷机和加热器相连,制冷机和加热器相互并联并均与一次管路串联,在一次管路上还连有若干换热器,每个换热器还连有二次管路,在所述二次管路上设有若干空调器;所述一次管路在各换热器的一次水入口外经第一连通管路与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外的二次管路相连,所述一次管路在各换热器的一次水出口外经第二连通管路与换热器的二次水入口外的二次管路相连,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之间的一次管路上设有一次阀门,在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之间的二次管路上设有二次阀门。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水泵,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水泵,在所述二次管路上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相连。优选的,所述空调器为风机盘管机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冷机为溴化锂制冷机。本技术供热时,热源经过加热器产生高温热水,高温热水在一次管路内循环并通过各热交换器内与二次管路内的水发生热交换使二次管路产生低温热水并输送给各空调器,供给用户取暖;供冷时,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将一次管路和二次管路连通,通过一次阀门和二次阀门使得整个一次管路和二次管路形成循环,热源经过制冷机产生冷水,在一次管路内通过第一连通管将冷水送至二次管路输送给各空调器,供给用户制冷,通过第二连通管将低温回水返回至一次管路完成循环,供热公司依靠原有集中供暖管路,根据季节不同采用不同的换热方式,用户端只需安装风机盘管机组,便可实现集中供冷和供热,改造量小,成本低,节省了大量电能,且不论供冷供热,二次管路一旦发生泄漏,水温都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所示,一种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源10,热源10是利用电厂做过一定功后的蒸汽,夏季时热源10提供高温蒸汽,冬季时热源10提供高温热水,热源10分别与制冷机20和加热器30相连,制冷机20为溴化锂制冷机,能将热源10提供的高温蒸汽通过溴化锂溶液的液态、汽态的转化,制出7-10℃的冷水,加热器30能进一步提高热源10提供的高温热水,制冷机20和加热器30对应设有制冷机阀门21和加热器阀门31,供冷或供热时,只需打开或关闭制冷机20和加热器30对应的阀门,热源10选择通过制冷机20或加热器30;制冷机20和加热器30相互并联并均与一次管路40串联,一次管路40上设有循环水泵45和若干换热器50,每个换热器50还连有二次管路60,在二次管路上60设有若干空调器70,空调器70为风机盘管机组更好的释放热量或冷量,供给用户取暖或制冷;一次管路40在各换热器50的一次水入口外41经第一连通管路81与换热器50的二次水出口外62的二次管路60相连,一次管路40在各换热器50的一次水出口外42经第二连通管路82与换热器50的二次水入口外61的二次管路60相连,在第一连通管路81上设有第一阀门83,在第二连通管路82上设有第二阀门84,用以将一次管路40和二次管路60连通,在第一连通管路81和第二连通管路82之间的一次管路40上设有一次阀门43,在第一连通管路81和第二连通管路82之间的二次管路60上设有二次阀门63,用以将整个一次管路40和二次管路60形成循环。为提高冷水与空气换热效率,通常在第一连通管路81上设有第一水泵85,用以提高二次管路60进水循环流速,第二连通管路82上设有第二水泵86,用以提高二次管路60回水循环流速,二次管路60上还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87(未画出),第一水泵85、第二水泵86和温度传感器87均与控制单元88(未画出)相连,温度传感器87监测二次管路60水温,将监测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88,控制单元88驱动第一水泵85和第二水泵86控制二次管路60内进回水流速,提高冷水与空气换热效率。本技术需要供热时,打开加热器阀门31,一次阀门43和二次阀门63,热源10和加热器30连通,关闭第一阀门83和第二阀门84,一次管路40和二次管路60分开循环,热源10经过加热器30产生高温热水,高温热水通过循环水泵45在一次管路40内循环并通过各热交换器50内与二次管路60内的水发生热交换使二次管路60产生低温热水并输送给各空调器70,供给用户取暖;供冷时,关闭加热器阀门31,打开制冷机阀门21,热源和制冷机20连通,关闭一次阀门43和二次阀门63,打开第一阀门83和第二阀门84,将一次管路40和二次管路60连通,整个一次管路40和二次管路60形成循环,热源10经过制冷机20产生冷水,在一次管路40内通过第一连通管81将冷水送至二次管路60输送给各空调器70,供给用户制冷,通过第二连通管82将冷水回水返回至一次管路40完成循环,温度传感器87监测二次管路60水温,将监测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88,控制单元88驱动第一水泵85和第二水泵86控制二次管路60内进回水流速,提高冷水与空气换热效率,便可实现集中供冷和供热,改造量小,且不论供冷供热,二次管路一旦发生泄漏,水温都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本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技术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分别与制冷机和加热器相连,制冷机和加热器相互并联并均与一次管路串联,在一次管路上还连有若干换热器,每个换热器还连有二次管路,在所述二次管路上设有若干空调器;所述一次管路在各换热器的一次水入口外经第一连通管路与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外的二次管路相连,所述一次管路在各换热器的一次水出口外经第二连通管路与换热器的二次水入口外的二次管路相连,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之间的一次管路上设有一次阀门,在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之间的二次管路上设有二次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两供热交换系统,包括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分别与制冷机和加热器相连,制冷机和加热器相互并联并均与一次管路串联,在一次管路上还连有若干换热器,每个换热器还连有二次管路,在所述二次管路上设有若干空调器;所述一次管路在各换热器的一次水入口外经第一连通管路与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外的二次管路相连,所述一次管路在各换热器的一次水出口外经第二连通管路与换热器的二次水入口外的二次管路相连,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之间的一次管路上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昌,张鹏,王文君,崔立敏,刘晓丹,李永飞,高伟,张立亭,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诚峰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