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85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冷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和空调箱,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且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内填充有制冷剂;所述冷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盘管和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位于所述冷水盘管上,且所述冷水盘管与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盘管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位于所述热水盘管上,且所述热水盘管与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冷水盘管和所述热水盘管分别与所述空调箱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优化系统的配置,减小设备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技术介绍
医院、制药、生物实验室等行业对空调机组AHU送风温度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通常需要先降温除湿至8℃(或其他设定温度),然后再热至18℃~25℃(或其他设定温度)送风。新风处理机组AHU利用主冷却盘管的集中冷水和冷水机组(chillerplant)的冷冻水处理至露点温度,再由冷水机组(chillerplant)的冷却水加热至送风温度。为确保安全可靠运行,一般要求冷水机组系统(chillerplant)一用一备配置。现有技术中空气处理机组一般采用2个板式换热器,两板式换热器分别与蒸发循环和冷凝循环进行热交换,因而使得管路复杂、设备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其能够优化系统的配置,减小设备的体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冷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和空调箱,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且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内填充有制冷剂;所述冷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盘管和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位于所述冷水盘管上,且所述冷水盘管与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盘管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位于所述热水盘管上,且所述热水盘管与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冷水盘管和所述热水盘管分别与所述空调箱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空调箱内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冷水盘管和所述热水盘管均能够与所述卡接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调整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的流量。进一步的,所述热水盘管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水盘管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热水盘管和所述冷水盘管的外部均包设有固定框架。进一步的,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的材料为不锈钢。进一步的,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填充在多通道板式换热器内部的制冷剂蒸发时吸收热量,通过其与冷水盘管内液体的热交换实现对液体的降温,从而实现对新吸收的风进行降温;制冷剂凝结时放热,填充在热水盘管中的液体通过热交换被加热,因而能够加热低温的除湿空气使之达到送风温度的参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可以实现冷水循环、热水循环和蒸发冷凝循环的过程,因而能够优化结构、减小设备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3是空调箱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压缩机;2、多通道板式换热器;3、电子膨胀阀;41、冷水盘管;411、第二温度传感器;42、第一循环泵;51、热水盘管;511、第一温度传感器;52、第二循环泵;6、空调箱;61、卡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空气处理机组的一实施例,其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冷水循环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并且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内填充有制冷剂。压缩机1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连通,以利用压缩机1驱动填充在板式换热器内的制冷剂流动。冷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盘管41和第一循环泵42,冷水盘管41通过管路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连通,并且上述第一循环泵42位于管路上,以驱动冷水盘管41中的液体流动。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盘管51和第二循环泵52,热水盘管51通过管路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连通,并且第二循环泵52位于上述管路上,用来驱动热水盘管51中的液体流动。利用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代替现有技术中单独使用的换热器,形成集蒸发、冷凝、冷量交换和热量交换为一体的系统。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具有3个换热通道,因而可以实现冷水循环、热水循环和蒸发冷凝循环的过程,因而能够优化结构。填充在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内部的制冷剂蒸发时吸收热量,通过其与冷水盘管41内液体的热交换实现对液体的降温,从而实现对新吸收的风进行降温。制冷剂凝结时放热,填充在热水盘管51中的液体通过热交换被加热,因而能够加热低温的除湿空气使之达到送风温度的参数。空气处理机组还包括空调箱6,同时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均放置在空调箱6中,为了便于更换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本实施例中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均与空调箱6可拆卸连接。空调箱6的底壁设置有卡接件61,并且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均能够嵌设在卡接件61上。本实例中卡接件61的横截面呈U型设置,以便于嵌设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同时,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的外部均包覆有固定框架,在固定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的过程中,上述固定框架能够与卡接件61配合,从而便于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的安装,同时固定框架对冷水盘管41和热水盘管51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热水盘管51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511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连通,以便于监测热水盘管51中液体的温度。冷水盘管41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411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连通,以便于监测冷水盘管41中液体的温度。此外,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电子膨胀阀3,上述电子膨胀阀3用于调整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的流量。冷热源系统CCU的PLC控制器通过压缩机1变频或者启停(当有多个CCU模块并联使用时)控制冷水盘管41中液体循环的出水温度;CCU系统的电子膨胀阀3自动调节制冷剂流量,产生与再热量相匹配的冷凝热使送风温度达到设定要求。系统控制器根据冷凝热量,计算确定主表冷器后的空气温湿度参数,调节集中冷源的水阀使温湿度参数达到要求;CCU系统运行产生的蒸发热量通过热水盘管51的循环换热,使得空气参数达到要求的除湿温湿度,如有偏离则对主冷却盘管的冷水水阀进行微调。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的材料为不锈钢,并且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本实施例中保温层的材料选用的是发泡材料。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利用不锈钢的材质能够减小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延长使用的寿命。同时利用保温层包覆多通道板式换热器2能够减小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冷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和空调箱,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且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内填充有制冷剂;所述冷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盘管和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位于所述冷水盘管上,且所述冷水盘管与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盘管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位于所述热水盘管上,且所述热水盘管与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冷水盘管和所述热水盘管分别与所述空调箱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循环系统、冷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和空调箱,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多通道板式换热器,且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内填充有制冷剂;所述冷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盘管和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位于所述冷水盘管上,且所述冷水盘管与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盘管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位于所述热水盘管上,且所述热水盘管与所述多通道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冷水盘管和所述热水盘管分别与所述空调箱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内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冷水盘管和所述热水盘管均能够与所述卡接件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机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卫兵姚春鸣许志伟张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