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85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空调,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包括制冷系统、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制冷系统包括风冷循环系统及水冷循环系统,风冷循环系统包括变频压缩机、冷凝器、第一冷水板换热器;水冷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冷却塔侧壁上设置有湿球温度计、冷却管,冷却塔底部设置有循环水箱,冷却塔中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连通设置,冷却塔一侧还设置有抽水装置;通风系统包括空调内机及第二冷水板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制冷模式多样化、制冷消耗能源低、压缩机使用次数少、空调寿命长的一种节能型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制冷
,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节能型空调。
技术介绍
在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外部环境下,在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内部环境下,节能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设计节能型的空调产品,可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政策。目前大中型地铁设备间数量越来越多,负载也越来越大的应用场景(如大型机房等),降低设备间空调系统的制冷功耗,实现pPUE值的下降。现在应用于全年制冷的散热设备间空调大多都是风冷空调;都为单一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热量的转移完全靠单一的压缩制冷循环,在许多高纬度的地区往往很多时候室外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热量随温度梯度自发地向室外扩散转移,利用空调变频压缩机制冷循环进行热量的转移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此外,频繁的启停变频压缩机,会加剧压缩设备的损耗,缩短其使用寿命,最终将导致整个空调系统的提前损坏,因此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空调,解决单一蒸汽压缩机制冷机组工作模式,有效节约空调机组制冷所损耗的能源,同时减少变频压缩机的使用次数,延长整个空调机组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空调,包括制冷系统、通风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风冷循环系统及水冷循环系统,所述风冷循环系统包括变频压缩机、冷凝器、第一冷水板换热器,所述变频压缩机、冷凝器及第一冷水板换热器均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即所述变频压缩机将制冷剂输送至所述冷凝器制冷,再将制冷后的制冷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中实现制冷剂换热,最后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输送至所述变频压缩机中完成一次风冷循环;所述水冷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侧壁上设置有固定设置有用于检测冷却塔空间温度的湿球温度计,所述冷却塔底部设置有循环水箱,所述冷却塔侧壁上穿设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上方,所述冷却塔中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设置在冷却管正上方,所述喷淋头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水箱连通设置,所述冷却塔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抽取所述循环水箱中的水进入喷淋头的抽水装置;所述通风系统包括空调内机及第二冷水板换热器,所述空调内机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空调内机包括U型热管蒸发器及送风扇,所述送风扇正对所述U型热管蒸发器设置,所述U型热管蒸发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冷水板换热器连通形成制冷回路,所述第二冷水板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管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回路管道,所述第一冷水板通过交换管与所述冷却管连通实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之间的第二换热回路管道;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模块,所述变频压缩机、湿球温度计及抽水装置均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管包括冷却出水管及冷却进水管,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靠近第二冷水板换热器一端设置有出水管及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冷却出水管连接处为出水交点,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冷却进水管连接处为进水交点,所述冷却出水管上设置有冷水出口水温传感器,所述冷水出口水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水交点及所述冷却塔之间的冷却出水管上,所述冷却进水管上设置有冷水进口水温传感器,所述冷水进口水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水交点及所述冷却塔之间的冷却进水管上,所述冷水出口水温传感器、所述冷水进口水温传感器均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出水管及所述冷却进水管上均设置有冷水电磁阀,各所述冷水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出水交点与冷却塔之间及进水交点与冷却塔之间,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冷水出水电磁阀,所述冷水出水电磁阀设置在出水交点及第一冷水板换热器之间,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冷水进水电磁阀,所述冷水进水电磁阀设置在进水交点及第一冷水板换热器之间,所述冷水电磁阀、所述冷水出水电磁阀、所述冷水进水电磁阀均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冷水板换热器的安装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U型热管蒸发器的安装位置至少1m,所述U型热管蒸发器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末端电子膨胀阀,所述末端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热管蒸发器包括U型热管,所述U型热管设置有若干组,各所述U型热管均并列且错开设置,所述U型热管两端管口分别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的进水口及出水口连通设置,且所述U型热管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U型热管进口端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塔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冷却塔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冷区域,所述出风口设置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正对出风口设置用于加速冷却塔中空气流通,且所述出风口开设在冷却管下方,即所述冷却管设置在风冷区域中,所述排风扇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水装置为变频水泵,所述变频水泵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及所述喷淋头之间的管道中,所述变频水泵输水侧及进水侧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冷却水球阀,且所述变频水泵与第一冷却水球阀之间设置有冷水泵防震锁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头与循环水箱之间的管道上串联设置有软水处理装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冷水板换热器的换热管路中设置有用于加速水循环的冷水泵,所述冷水泵输水侧及进水侧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二冷却水球阀,且所述冷水泵与第二冷却水球阀之间设置有冷水泵防震锁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变频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串联设置有油分离器,所述变频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之间串联设置有气液分离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空调可通过变频压缩机架将制冷剂输送至冷凝器中进行降温,然后将降温后的制冷剂输送至第一冷水板换热器,通过第一换热回路实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之间热量交换,最后空调内机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空调内机进行降温作业;此外该空调还可以通过冷却塔中的喷淋头对冷却塔中的冷却管进行降温,从而降低冷却管中制冷剂的温度,再通过第二换热回路实现冷却管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之间的热量交换,最后空调内机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空调内机进行降温作业;在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气温情况,采用空调风冷作业或者空调水冷作业,综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工作模式,可有效降低变频压缩机的使用次数,减少其损耗,从而有助于延长整个空调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水冷进行空调制冷,有效减少电能损耗,环保节能,同时可有效降低空调使用成本;2、通过设置的冷水电磁阀、冷水出水电磁阀、冷水进水电磁阀,在进行风冷循环时,将冷水出水电磁阀、冷水进水电磁阀关闭,避免第一回路中的制冷剂流入冷却管中造成冷量损失,在进行水冷循环时,关闭冷水电磁阀,避免第二回路中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冷水板换热器中造成冷量损失,从而大大减少空调在不同模式下的冷量损失,有效减少能源损耗,降低空调使用成本;3、将第二冷水板换热器的安装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U型热管蒸发器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空调,包括制冷系统(10)、通风系统(20)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10)包括风冷循环系统(30)及水冷循环系统(40),所述风冷循环系统(30)包括变频压缩机(31)、冷凝器(32)、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所述变频压缩机(31)、冷凝器(32)及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均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即所述变频压缩机(31)将制冷剂输送至所述冷凝器(32)制冷,再将制冷后的制冷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中实现制冷剂换热,最后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输送至所述变频压缩机(31)中完成一次风冷循环;/n所述水冷循环系统(40)包括冷却塔(41),所述冷却塔(41)侧壁上设置有固定设置有用于检测冷却塔(41)空间温度的湿球温度计(42),所述冷却塔(41)底部设置有循环水箱(43),所述冷却塔(41)侧壁上穿设设置有冷却管(44),所述冷却管(44)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43)上方,所述冷却塔(41)中设置有喷淋头(45),所述喷淋头(45)设置在冷却管(44)正上方,所述喷淋头(45)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水箱(43)连通设置,所述冷却塔(41)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抽取所述循环水箱(43)中的水进入喷淋头(45)的抽水装置;/n所述通风系统(20)包括空调内机(21)及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所述空调内机(21)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空调内机(21)包括U型热管(213)蒸发器(211)及送风扇(212),所述送风扇(212)正对所述U型热管(213)蒸发器(211)设置,所述U型热管(213)蒸发器(211)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连通形成制冷回路,所述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管(44)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回路管道,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通过交换管与所述冷却管(44)连通实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之间的第二换热回路管道;/n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模块,所述变频压缩机(31)、湿球温度计(42)及抽水装置均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空调,包括制冷系统(10)、通风系统(20)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10)包括风冷循环系统(30)及水冷循环系统(40),所述风冷循环系统(30)包括变频压缩机(31)、冷凝器(32)、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所述变频压缩机(31)、冷凝器(32)及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均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即所述变频压缩机(31)将制冷剂输送至所述冷凝器(32)制冷,再将制冷后的制冷剂输送至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中实现制冷剂换热,最后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输送至所述变频压缩机(31)中完成一次风冷循环;
所述水冷循环系统(40)包括冷却塔(41),所述冷却塔(41)侧壁上设置有固定设置有用于检测冷却塔(41)空间温度的湿球温度计(42),所述冷却塔(41)底部设置有循环水箱(43),所述冷却塔(41)侧壁上穿设设置有冷却管(44),所述冷却管(44)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43)上方,所述冷却塔(41)中设置有喷淋头(45),所述喷淋头(45)设置在冷却管(44)正上方,所述喷淋头(45)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水箱(43)连通设置,所述冷却塔(41)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抽取所述循环水箱(43)中的水进入喷淋头(45)的抽水装置;
所述通风系统(20)包括空调内机(21)及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所述空调内机(21)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空调内机(21)包括U型热管(213)蒸发器(211)及送风扇(212),所述送风扇(212)正对所述U型热管(213)蒸发器(211)设置,所述U型热管(213)蒸发器(211)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连通形成制冷回路,所述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管(44)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回路管道,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通过交换管与所述冷却管(44)连通实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与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之间的第二换热回路管道;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模块,所述变频压缩机(31)、湿球温度计(42)及抽水装置均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4)包括冷却出水管(441)及冷却进水管(442),所述第一冷水板换热器(33)靠近第二冷水板换热器(22)一端设置有出水管(331)及进水管(332),所述出水管(331)与所述冷却出水管(441)连接处为出水交点(50),所述进水管(332)与所述冷却进水管(442)连接处为进水交点(60),所述冷却出水管(441)上设置有冷水出口水温传感器(70),所述冷水出口水温传感器(70)设置在所述出水交点(50)及所述冷却塔(41)之间的冷却出水管(441)上,所述冷却进水管(442)上设置有冷水进口水温传感器(71),所述冷水进口水温传感器(71)设置在所述进水交点(60)及所述冷却塔(41)之间的冷却进水管(442)上,所述冷水出口水温传感器(70)、所述冷水进口水温传感器(71)均与所述空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出水管(441)及所述冷却进水管(442)上均设置有冷水电磁阀(80),各所述冷水电磁阀(80)分别设置在出水交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秀秀郑学林马燕平唐仕杰周华美冯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