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的洗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39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洗孔效率且洗孔质量高的灌注桩的洗孔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用于清洗灌注桩孔的洗孔导管,所述洗孔导管的下端折弯,所述洗孔导管的上端连通设置有同心轴,所述同心轴通过泥浆管与泥浆泵相连通,所述泥浆泵设置在泥浆池内,所述泥浆池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泥浆泵传动配合的泥浆泵电机,所述泥浆池内连通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过泥浆沟与所述灌注桩孔相连通,所述同心轴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相配合的减速器和洗孔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工程器械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的洗孔设备
本技术涉及工程器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的洗孔设备。
技术介绍
灌注桩在岩土工程和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高层建筑、桥梁、码头等等。目前钻孔灌注桩的洗孔工艺分为正循环和反循环两种,大直径的桩和桩深较深的桩通常采用反循环工艺洗孔会洗得比较干净,但若是地层中存在砂层或者淤泥层等则反循环洗孔往往容易产生塌孔或缩径现象,洗孔不能成功。这说明反循环洗孔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合采用。而正循环洗孔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孔径、孔深、泵压等。孔径、孔深较大时,正循环洗孔比较容易出现清洗不到底或桩孔中间干净而周边洗不干净的现象,洗孔效果也常常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洗孔效率且洗孔质量高的灌注桩洗孔设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用于清洗灌注桩孔的洗孔导管,所述洗孔导管的下端折弯,所述洗孔导管的上端连通设置有同心轴,所述同心轴通过泥浆管与泥浆泵相连通,所述泥浆泵设置在泥浆池内,所述泥浆池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泥浆泵传动配合的泥浆泵电机,所述泥浆池内连通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过泥浆沟与所述灌注桩孔相连通,所述同心轴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相配合的减速器和洗孔电机。进一步,所述洗孔导管的下端的折弯角度为30°至45°。进一步,它还包括对中架,所述对中架覆盖在所述灌注桩孔上,所述洗孔导管和所述同心轴均与所述对中架相配合。进一步,所述洗孔导管的下端的折弯角度为4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洗孔电机和同心轴带动洗孔导管进行转动,同时将洗孔导管的下端进行折弯设计,使得洗孔导管的下端向灌注桩孔的孔壁四周倾斜,有利于洗孔时浆液向灌注桩孔四周喷射,从而达到清洗效果,清洗效率高且清洗质量好;并且本技术在不同深浅、不同孔径的灌注桩孔都能实现清洗,实用性强;由于洗孔导管下端折弯设置,在清洗施工时不会受灌注桩孔四周存在砂层或淤泥层等不利地层的影响,有利于保护施工质量,应用范围较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对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用于清洗灌注桩孔1的洗孔导管2,所述洗孔导管2的下端折弯,所述洗孔导管2的上端连通设置有同心轴3,所述同心轴3通过泥浆管4与泥浆泵5相连通,所述泥浆泵5设置在泥浆池6内,所述泥浆池6上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设置有与所述泥浆泵5传动配合的泥浆泵电机8,所述泥浆池6内连通设有沉淀池9,所述沉淀池9通过泥浆沟10与所述灌注桩孔1相连通,所述同心轴3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相配合的减速器11和洗孔电机12。所述洗孔导管2在清洗灌注桩孔1时将下端伸进所述灌注桩孔1中,以进行浆液喷射或吸取,从而达到清洗的作用;所述洗孔导管2通过下端折弯设置,有利于洗孔时使浆液向灌注桩孔1的四周喷射,可在对孔深较深或孔径较大的灌注桩孔1进行循环清洗时不受砂层、淤泥层的影响,从而避免出现塌孔或缩径现象,保证清洗施工的质量;所述同心轴3与所述洗孔导管2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且所述同心轴3与所述减速器11和洗孔电机12传动连接,故而所述洗孔导管2在洗孔时可由所述洗孔电机12和所述减速器11的配合带动旋转,从而能够对所述灌注桩孔1进行360°的清洗,由此可提高清洗施工的质量;所述泥浆管4用于所述同心轴3和所述泥浆泵5的连通,所述泥浆泵5用于清洗浆液的增压,为清洗灌注桩孔1提供清洗动力;所述泥浆池6为清洗浆液装载的容器,所述泥浆泵电机8设置在所述支架7上用于驱动所述泥浆泵5;所述沉淀池9用于清洗浆液的沉淀,通过所述泥浆沟10与灌注桩孔1连通以连成循环水路;本技术通过所述泥浆池6、所述泥浆泵5、所述泥浆管4、所述同心轴3、所述洗孔导管2、所述灌注桩孔1和所述沉淀池12构成了完整的循环水路,在进行洗孔施工时可实现清洗浆液的循环使用。由上述可见,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洗孔电机12和所述同心轴3带动所述洗孔导管2进行转动,同时将所述洗孔导管2的下端进行折弯设计,使得所述洗孔导管2的下端向所述灌注桩孔1的孔壁四周倾斜,有利于洗孔时浆液向所述灌注桩孔1四周喷射,从而达到清洗效果,清洗效率高且清洗质量好;并且本技术在不同深浅、不同孔径的灌注桩孔1都能实现清洗,实用性强;由于所述洗孔导管2下端折弯设置,在清洗施工时不会受灌注桩孔四周存在砂层或淤泥层等不利地层的影响,有利于保护施工质量,应用范围较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洗孔导管2的下端的折弯角度为30°至45°,能够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它还包括对中架13,所述对中架13覆盖在所述灌注桩孔1上,所述洗孔导管2和所述同心轴3均与所述对中架13相配合。通过所述对中架13,可以在清洗时保证所述同心轴3和所述清洗导管2能够正对所述灌注桩孔1的中心,从而保证清洗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洗孔导管2的下端的折弯角度为45°,能够对所述灌注桩孔1取得最好的清洗效果。本技术的工作方法为:正循环清洗:泥浆泵电机8启动,浆液受泥浆泵5的作用经泥浆管4进入同心轴3,再由同心轴3进入洗孔导管2,由洗孔电机12的带动,洗孔导管2的下端向灌注桩孔1进行旋转喷射,使得灌注桩孔1底部的沉渣被喷射到,沉渣飘浮在浆液中,然后沉渣在喷压的作用下向顶部漂浮,随后跟随浆液经过泥浆沟10流入沉淀池9,浆液经沉淀后,沉渣沉淀在沉淀池9,沉淀完的浆液回流至泥浆池6并再次受泥浆泵5的作用进行循环。反循环清洗:泥浆泵电机8启动,灌注桩孔1中混杂有沉渣的浆液受泥浆泵5的作用被由洗孔电机12带动旋转的清洗导管2吸取,经同心轴3、泥浆管4和泥浆泵5进入到泥浆池6中,随后泥浆在沉淀池9沉淀完成后从泥浆沟10流入灌注桩孔1中,再由清洗导管2吸取进行循环。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正反循环,灌注桩孔1的深浅和孔径大小,清洗时对泥浆的压力大小需要都可以通过调整泥浆泵电机8和泥浆泵5的规格型号和工作压力得到满足。本技术的具有以下优点:(1)不受灌注桩孔的深浅和孔径大小的影响都能实施,应用范围广且施工质量好;(2)不受灌注桩孔周围存在砂层、淤泥层等不利地层的影响,施工质量稳定;(3)解决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缩颈以及桩底沉渣多、桩底四周洗不干净的现象,减少了灌注桩工后事故,施工效率高,效益好。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的洗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清洗灌注桩孔(1)的洗孔导管(2),所述洗孔导管(2)的下端折弯,所述洗孔导管(2)的上端连通设置有同心轴(3),所述同心轴(3)通过泥浆管(4)与泥浆泵(5)相连通,所述泥浆泵(5)设置在泥浆池(6)内,所述泥浆池(6)上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设置有与所述泥浆泵(5)传动配合的泥浆泵电机(8),所述泥浆池(6)内连通设有沉淀池(9),所述沉淀池(9)通过泥浆沟(10)与所述灌注桩孔(1)相连通,所述同心轴(3)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相配合的减速器(11)和洗孔电机(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的洗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清洗灌注桩孔(1)的洗孔导管(2),所述洗孔导管(2)的下端折弯,所述洗孔导管(2)的上端连通设置有同心轴(3),所述同心轴(3)通过泥浆管(4)与泥浆泵(5)相连通,所述泥浆泵(5)设置在泥浆池(6)内,所述泥浆池(6)上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设置有与所述泥浆泵(5)传动配合的泥浆泵电机(8),所述泥浆池(6)内连通设有沉淀池(9),所述沉淀池(9)通过泥浆沟(10)与所述灌注桩孔(1)相连通,所述同心轴(3)的上端传动连接有相配合的减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良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