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属于充电机构技术领域。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包括安装箱及固定连接在安装箱顶部的充值机,所述安装箱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电缸,所述电缸上滑动连接有充电板,所述充电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开设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底壁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充电板底部相抵,所述伸缩孔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扫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防止传统充电桩的不稳固性和积灰现象,大大延长了充电机构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潮汐式车道机器人普遍使用快充电池进行供电,为保证机器人能够长期稳定的在室外工作,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需要机器人有较为稳定的充电机构;而现有的充电机构结构复杂,传动装置稳定性差,伸出充电接头时容易发生晃动,容易导致充电接头与充电桩接触不充分,出现虚接现象,并且在使用时长时间暴露在外部的充电插座容易堆积灰尘,造成短路现象;因此,需要一种可以稳定供电的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包括安装箱及固定连接在安装箱顶部的充值机,所述安装箱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电缸,所述电缸上滑动连接有充电板,所述充电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开设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底壁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充电板底部相抵,所述伸缩孔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扫机构。优选的,所述充值机上设置有显示屏。优选的,所述伸缩孔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盖板和安装箱上。优选的,所述充电板上设置有充电插块。优选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清扫杆,所述清扫杆底部均匀分布有清扫刷,所述清扫刷与充电插块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安装箱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通过将安装箱的配重块置于路边的地面以下,当需要对潮汐式车道机器人进行充电时,控制电缸动作,将滑动在电缸上的充电板从伸缩孔伸出,在伸出过程中,充电板将盖板抵开向下压,盖板的转动使扭簧储能,与此同时,在充电板伸出的时,齿条与齿轮啮合并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固定在齿轮上的清扫杆跟随转动,利用清扫刷对充电插块上方进行清扫,在此处,清扫杆的材质为软橡胶,用以保证清扫杆能整周回转,由于充电板与伸缩孔底面相贴合,可以保证充电插块能够稳定工作,不会产生晃动,当充电结束后,使电缸再次动作将充电板收回,即可再次清扫,防止灰尘导致充电插块内部短路,而盖板所在的第二转轴则被储能的扭簧带动,从而将盖板封住伸缩孔,延长内部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箱;101、充值机;102、显示屏;103、配重块;104、安装腔;105、第一转轴;106、清扫杆;1061、清扫刷;107、伸缩孔;108、盖板;109、第二转轴;1091、扭簧;2、电缸;201、充电板;2011、齿条;2012、充电插块;202、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包括安装箱1及固定连接在安装箱1顶部的充值机101,安装箱1内开设有安装腔104,安装腔104内固定连接有电缸2,电缸2上滑动连接有充电板201,充电板20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2011,安装腔104的侧壁开设有伸缩孔107,伸缩孔107底壁转动连接有盖板108,盖板108与充电板201底部相抵,伸缩孔107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5,第一转轴105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2011相啮合的齿轮202,齿轮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扫机构。充值机101上设置有显示屏102。伸缩孔107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09,第二转轴109上套接有扭簧1091,扭簧109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盖板108和安装箱1上。充电板201上设置有充电插块2012。清扫机构包括清扫杆106,清扫杆106底部均匀分布有清扫刷1061,清扫刷1061与充电插块2012相配合。安装箱1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03,将安装箱1的配重块103置于路边的地面以下,当需要对潮汐式车道机器人进行充电时,控制电缸2动作,将滑动在电缸2上的充电板201从伸缩孔107伸出,在伸出过程中,充电板201将盖板108抵开向下压,盖板108的转动使扭簧1091储能,与此同时,在充电板201伸出的时,齿条2011与齿轮202啮合并带动第一转轴105转动,固定在齿轮202上的清扫杆106跟随转动,利用清扫刷1061对充电插块2012上方进行清扫,在此处,清扫杆106的材质为软橡胶,用以保证清扫杆106能整周回转,由于充电板201与伸缩孔107底面相贴合,可以保证充电插块2012能够稳定工作,不会产生晃动,当充电结束后,使电缸2再次动作将充电板201收回,即可再次清扫,防止灰尘导致充电插块2012内部短路,而盖板108所在的第二转轴109则被储能的扭簧1091带动,从而将盖板108封住伸缩孔107,延长内部结构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参照图1-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当社会上的电动车想充电时,如两轮电动车、特斯拉电动车等等,可以直接使用充值机101进行投币或扫码充钱后,充电插块2012伸出用于充电,方便快捷,在此处,充值机101为现有的技术,且已经很成熟,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点,在此不做赘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安装箱1上通过设置包括语音播报装置110,防水盖板装置111,隔断插板112,如图一所示。使用者需要使充电桩充电时,根据屏幕操作完成充值后,语音播报装置110会播报正确的使用充电的使用方式,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充电桩或发生触电事故。用户在车子充满电后或者充电余额用完时,语音播报装置110会通知用户断开充电连接,用户使用后更快的立刻,以此来提高机器的使用率,从而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防水盖板装置111固定在安装箱1上,且防水盖板装置111上有可旋转固定轴固定,受到外力时可以旋转,如上述所述一致,电缸2将的充电板201伸出,充电板201伸出后顶到防水盖板装置111,用户在雨天充电时,防水盖板装置111可以挡住雨水,避免雨水淋湿充电板201,更好的降低了触电事故的发生,当用户完成充电后,将插头拔出,此时充电板201将收回安装箱1中,此时且防水盖板装置111缺少充电板201的顶出力,在重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包括安装箱(1)及固定连接在安装箱(1)顶部的充值机(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内开设有安装腔(104),所述安装腔(104)内固定连接有电缸(2),所述电缸(2)上滑动连接有充电板(201),所述充电板(20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2011),所述安装腔(104)的侧壁开设有伸缩孔(107),所述伸缩孔(107)底壁转动连接有盖板(108),所述盖板(108)与充电板(201)底部相抵,所述伸缩孔(107)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5),所述第一转轴(105)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2011)相啮合的齿轮(202),所述齿轮(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扫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包括安装箱(1)及固定连接在安装箱(1)顶部的充值机(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内开设有安装腔(104),所述安装腔(104)内固定连接有电缸(2),所述电缸(2)上滑动连接有充电板(201),所述充电板(20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齿条(2011),所述安装腔(104)的侧壁开设有伸缩孔(107),所述伸缩孔(107)底壁转动连接有盖板(108),所述盖板(108)与充电板(201)底部相抵,所述伸缩孔(107)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5),所述第一转轴(105)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2011)相啮合的齿轮(202),所述齿轮(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扫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机器人充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值机(101)上设置有显示屏(10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守杰,刘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孝感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