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音梁日本筝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拨乐器,特别涉及一种双音梁日本筝。
技术介绍
日本筝是一种拨奏弦鸣乐器,八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日本筝的长度大约180cm,有十三根弦,弦由十三个可移动的琴柱架着,演奏者可根据需要移动琴柱的位置来调音。演奏时以拇指、食指、中指戴上拨子拨动琴弦来演奏。最早标准的日本古筝有十三根琴弦,现今使用的基本上是十七弦筝,还有25弦的古筝,当然琴身和中国古筝基本相似,由桐木作为琴身的主要材料。参见附图1-附图7,日本筝琴身的箱体主要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构成,箱体内的一端设置有前封板4,另一端设置有后封板5,面板1、底板2、侧板3、前封板4以及后封板5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共鸣腔内横向设有三根音梁24。十三根琴弦的日本筝音域为两个八度,存在的问题是: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不佳,具体表现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音梁日本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而成,所述箱体内的一端设置前封板(4),另一端设置后封板(5),所述面板(1)、底板(2)、侧板(3)、前封板(4)以及后封板(5)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上音梁(6),上音梁(6)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上音梁(6)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两根上音梁(6)的另一侧相对于底板(2)在共鸣腔内悬空,两根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6)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n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音梁日本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而成,所述箱体内的一端设置前封板(4),另一端设置后封板(5),所述面板(1)、底板(2)、侧板(3)、前封板(4)以及后封板(5)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上音梁(6),上音梁(6)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上音梁(6)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两根上音梁(6)的另一侧相对于底板(2)在共鸣腔内悬空,两根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6)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
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沟槽(8),第一沟槽(8)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沟槽(9),第二沟槽(9)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沟槽(8)与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二沟槽(9)位于两根上音梁(6)之间的位置,第二沟槽(9)的长度方向与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沟槽(8)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上音梁(6),并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下音梁(7),下音梁(7)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下音梁(7)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底板(2)的内壁上,两根下音梁(7)的另一侧相对于面板(1)在共鸣腔内悬空,两根下音梁(7)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下音梁(7)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
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第三沟槽(10),第三沟槽(10)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第四沟槽(11),第四沟槽(11)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三沟槽(10)与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四沟槽(11)位于两根下音梁(7)之间的位置,第四沟槽(11)的长度方向与下音梁(7)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三沟槽(10)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下音梁(7),并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横向音隧,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纵向音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横音梁(16),横音梁(16)为板片状,横音梁(16)布置在第一沟槽(8)的位置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