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音梁古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10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9
一种双音梁古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底板和侧板拼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在面板内壁上并列固定设置两根上音梁;在底板内壁上并列固定设置两根下音梁;在面板内壁上开设上“丰”字形沟槽,形成上部“丰”字形音隧;在底板内壁上开设下“丰”字形沟槽,形成下部“丰”字形音隧;在面板与底板之间固定设置六个横音梁,其中三个布置在“丰”字形沟槽的左半部槽体位置上,三个布置在“丰”字形沟槽的右半部槽体位置上。本方案打破了以往古筝共鸣箱内部构造传统设计的束缚,大胆提出新的改进设计方案,解决了以往古筝演奏时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音梁古筝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特别涉及一种双音梁古筝。
技术介绍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古筝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琴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其中,面板、底板和侧板拼合构成共鸣箱。早期古筝只有十三根弦,上世纪60年代开始把十三根弦改为二十一根弦。音程也从原来的两个半八度增加到四个八度。而共鸣箱随着琴弦数量的增加只是简单的加宽,内部结构和构造没有进行任何变化。目前古筝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音区,特别是低音区的音色、穿透力和音量不佳,没有充分发挥出古筝应有音色、穿透力和音量效果。具体表现是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古筝共鸣箱无法满足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的共鸣振动要求,即不能同时适应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较宽频率变化的共鸣和振动。进一步研究表明共鸣箱中影响共鸣和振动的因素较多,除面板和底板材质和厚薄而外,共鸣箱内部结构和构造影响较大。而现有古筝的共鸣箱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共鸣箱发挥从高音区到低音区之间良好声波共鸣和振动。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古筝的共鸣箱进行改进,特别是对共鸣箱内部结构和构造进行改进是本专利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音梁古筝,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古筝共鸣箱无法兼顾高、中、低音区同时具备良好共鸣音色、穿透力和音量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音梁古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底板和侧板拼合而成,所述箱体内的一端设置钉板,另一端设置后封板,所述面板、底板、侧板、钉板以及后封板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其创新在于: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上音梁,上音梁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上音梁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面板的内壁上,两根上音梁的另一侧相对于底板在共鸣箱内悬空,两根上音梁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沟槽,第一沟槽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沟槽,第二沟槽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在面板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二沟槽位于两根上音梁之间的位置,第二沟槽的长度方向与上音梁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沟槽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上音梁,并在面板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在面板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主题为“古筝”,而创新点集中在古筝的“共鸣箱”上,所以没有对共鸣箱而外的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琴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出音口、穿弦孔等进行描述。可以认为本专利技术古筝中除共鸣箱而外的其它结构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2.上述方案中,所述“共鸣箱”是指由面板、底板和侧板拼合而成的琴身。古筝共鸣箱的长度方向是指与琴弦大约一致的方向,共鸣箱的宽度方向是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所述“内壁”对于共鸣箱来说就是指内侧的壁面,比如面板的内壁是指靠共鸣箱的面板内侧的壁面,底板的内壁是指靠共鸣箱底板内侧的壁面。3.上述方案中,可以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下音梁,下音梁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下音梁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内壁上,两根下音梁的另一侧相对于面板在共鸣箱内悬空,两根下音梁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下音梁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三沟槽,第三沟槽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的内壁上设有第四沟槽,第四沟槽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三沟槽与第四沟槽在底板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四沟槽位于两根下音梁之间的位置,第四沟槽的长度方向与下音梁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三沟槽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下音梁,并在底板的内壁上形成下横向音隧,第四沟槽在底板的内壁上形成下纵向音隧。4.上述方案中,可以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横音梁,横音梁为板片状,横音梁布置在第一沟槽的位置上,且以第二沟槽中心面为基准呈左右对称,横音梁的顶部与所述面板固定连接,横音梁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横音梁的侧部与对应侧的侧板固定连接。5.上述方案中,可以在上音梁上设有上桥洞,上桥洞在上音梁的一侧为洞缺并使上音梁形成上桥式音梁结构,上桥洞架设在第一沟槽上。也可以在下音梁上设有下桥洞,下桥洞在下音梁的一侧为洞缺并使下音梁形成下桥式音梁结构,下桥洞架设在第三沟槽上。6.上述方案中,可以在两根上音梁之间固定架设有上加强板,也可以在两根下音梁之间固定架设有下加强板。7.上述方案中,所述横音梁布置在共鸣腔内的横向上,横音梁的中央开设有通孔。横音梁与面板和侧板连接侧边上设有第一圆缺,在装配状态下该第一圆缺与面板和侧板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月芽孔;所述横音梁与底板和侧板连接侧边上设有第二圆缺,在装配状态下该第二圆缺与底板和侧板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月芽孔。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第三沟槽和第四沟槽均为弧形槽为最佳。本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和构思是:对于古筝来说,影响其音色、穿透力和音量的因素很多,比如共鸣箱的材质、厚薄、内部构造等等。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古筝共鸣箱无法兼顾高、中、低音区同时具备良好共鸣音色、穿透力和音量的问题,主要从共鸣箱,特别是共鸣腔内部构造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彻底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共鸣腔内的面板内壁上固定并列设置两根上音梁;第二,在共鸣腔内的面板内壁上开设沟槽(即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该沟槽在面板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和上纵向音隧。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古筝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对古筝的共鸣箱,特别是共鸣腔构造以及发声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了现有古筝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穿透力和音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共鸣箱,特别是共鸣腔设计不合理所致,导致演奏时声波在共鸣腔内不能产生良好的共鸣和振动。据此,专利技术人打破了以往古筝传统共鸣箱(特别是共鸣腔)设计的束缚,大胆提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改进设计方案,从振动、共鸣、发声的角度解决了古筝高音区亮不出来,而低音区浑厚圆润不够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改进设计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古筝共鸣箱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以最佳实施方式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加以说明):1.本专利技术在面板和底板中央均设置有双音梁结构(即在面板内壁上并列设置两根上音梁,在底板内壁上并列设置两根下音梁),由于低音相对高音振幅大、频率低,低音共鸣集中在共鸣箱的中央区域,高音共鸣集中在共鸣箱的四周边缘区域,加强了面板和底板中央区域强度,对改善低音区音色、穿透力和音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面板和底板中央区域强度,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音梁古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而成,所述箱体内的一端设置钉板(4),另一端设置后封板(5),所述面板(1)、底板(2)、侧板(3)、钉板(4)以及后封板(5)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上音梁(6),上音梁(6)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上音梁(6)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两根上音梁(6)的另一侧相对于底板(2)在共鸣箱内悬空,两根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6)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n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沟槽(8),第一沟槽(8)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沟槽(9),第二沟槽(9)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沟槽(8)与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二沟槽(9)位于两根上音梁(6)之间的位置,第二沟槽(9)的长度方向与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沟槽(8)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上音梁(6),并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音梁古筝,包括共鸣箱,该共鸣箱的箱体由面板(1)、底板(2)和侧板(3)拼合而成,所述箱体内的一端设置钉板(4),另一端设置后封板(5),所述面板(1)、底板(2)、侧板(3)、钉板(4)以及后封板(5)所围的空间为共鸣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上音梁(6),上音梁(6)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上音梁(6)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面板(1)的内壁上,两根上音梁(6)的另一侧相对于底板(2)在共鸣箱内悬空,两根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上音梁(6)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
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沟槽(8),第一沟槽(8)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面板(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沟槽(9),第二沟槽(9)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沟槽(8)与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二沟槽(9)位于两根上音梁(6)之间的位置,第二沟槽(9)的长度方向与上音梁(6)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沟槽(8)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上音梁(6),并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横向音隧,第二沟槽(9)在面板(1)的内壁上形成上纵向音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两根下音梁(7),下音梁(7)为长条状的音梁构件,两根下音梁(7)的一侧紧贴固定在所述底板(2)的内壁上,两根下音梁(7)的另一侧相对于面板(1)在共鸣箱内悬空,两根下音梁(7)的长度方向与共鸣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看两根下音梁(7)并列且相隔一段距离;
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第三沟槽(10),第三沟槽(10)沿共鸣箱的宽度方向开设;在所述共鸣腔对应的底板(2)的内壁上设有第四沟槽(11),第四沟槽(11)沿共鸣箱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三沟槽(10)与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交叉布置并且相互贯通,其中,第四沟槽(11)位于两根下音梁(7)之间的位置,第四沟槽(11)的长度方向与下音梁(7)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三沟槽(10)在共鸣箱的宽度方向上横跨两根下音梁(7),并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横向音隧,第四沟槽(11)在底板(2)的内壁上形成下纵向音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共鸣腔内设有横音梁(16),横音梁(16)为板片状,横音梁(16)布置在第一沟槽(8)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鸥吴念博何新喜朱信智李碧英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