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细菌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79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6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合细菌反应器,属于光合细菌的培养技术领域。光合细菌反应器包括反应装置,反应装置包括内缸和外缸,内缸设置于外缸内,内缸具有用于培养光合细菌的第一凹槽,内缸与外缸之间具有用于装放导热液的环形凹槽。此反应器可以通过内缸外的导热液对内缸进行液体浴加热,避免加热装置与内缸的溶液直接接触而污染溶液,从而避免光合细菌的培养遭到污染,且加热更加均匀,有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合细菌反应器
本申请涉及光合细菌的培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合细菌反应器。
技术介绍
光合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畜牧业以及环保等方面,随着对光合细菌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光合细菌的扩大化培养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难题,解决光合细菌的扩大化培养问题是实现光合细菌规模化应用的前提。现有技术中,在对光合细菌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通常存在光合细菌被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合细菌反应器,能够改善光合细菌培养的过程中被污染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合细菌反应器,包括反应装置,反应装置包括内缸和外缸。内缸设置于外缸内,内缸具有用于培养光合细菌的第一凹槽,内缸与外缸之间具有用于装放导热液的环形凹槽。在需要使用内缸进行光合细菌的培养的时候,直接在外缸中加入导热液对内缸进行液体浴加热,可以避免加热器与内缸内的溶液(营养液+菌液)接触而污染光合细菌,且能够使加热更加均匀,使内缸内的溶液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缸和外缸均为透明缸,外缸的缸壁还设置有发光装置。内外缸均由透明材料制成,能够通过观察内缸内的溶液的颜色从而获知光合细菌的生长情况,发光装置产生的光以及太阳光能够穿过透明缸,可以满足光合细菌的光照需求。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缸的缸壁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被配置成对环形凹槽内的导热液加热。加热装置设置在外缸,可以对导热液进行有效加热,以控制导热液的温度,从而对内缸进行均匀加热。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缸和外缸均为玻璃缸,加热装置通过吸盘固定于外缸的内壁,发光装置通过吸盘固定于外缸的外壁。玻璃缸的透光效果好,且导热效果也好,将发光装置设置在外缸的外壁,发光装置产生的光能够很好地透过外缸的缸壁以及内缸的缸壁,以促进光合细菌的培养;且外缸与内缸形成的环形凹槽内的导热液中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内缸内,且导热液的温度与内缸中的反应温度基本一致,使内缸的反应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稳定。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进液装置,进液装置内具有进液腔,进液腔与第一凹槽连通,进液腔内设置有用于杀菌的第一消毒装置,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杀菌的第二消毒装置。在启动反应器的时候,先开启第二消毒装置对内缸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对营养液进行消毒,营养液先在进液腔内流通被第一消毒装置杀菌消毒;然后进入第一凹槽内被第二消毒装置杀菌消毒,可以对营养液进行二次杀菌,杀菌更彻底,从而避免其他杂菌对光合细菌生长产生影响,避免光合细菌受到污染。且经过一次杀菌后的营养液直接进入第一凹槽内,不需要进行外部转移,避免营养液的二次污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盖,进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和消毒管,消毒管的管道和进液管的管道形成进液腔,进液管的一端与密封盖连接,且与第一凹槽连通,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消毒管连通,消毒管的远离进液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消毒管内设置第一消毒装置。通过密封盖的作用,可以在内缸内形成厌氧环境,以利于光合细菌的培养。且营养液在进入第一凹槽之前,先在消毒管内进行第一次杀菌,然后流过进液管,然后在第一凹槽内进行二次杀菌,杀菌效果更好。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消毒管位于密封盖的上方,消毒管水平设置,进液管竖直设置。营养液在水平的消毒管内流动的时候,流动速度相对较慢,可以较长时间在消毒管内,以便进行彻底的第一次杀菌,然后经过竖直设置的进液管进入第一凹槽内,能够将消毒管内的营养液快速流进第一凹槽内。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磁力搅拌器,内缸的底板为玻璃板。磁力搅拌器设置于玻璃板的下方,磁力搅拌器被配置成使第一凹槽内形成磁场,以控制第一凹槽内的搅拌子转动。磁力搅拌器可以使玻璃容器内的搅拌子转动,与传统的搅拌杆搅拌器相比,如果传统搅拌器发生故障维修的时候,需要拆掉搅拌杆,然后进行仪器的维修,会破坏容器内的厌氧环境,且会使光合细菌的培养遭到污染。而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内缸内设置搅拌子,磁力搅拌器的主体与内缸之间没有机械连接的关系,可以方便磁力搅拌器主体的更换以及维修,避免光合细菌培养的过程中遭到污染。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玻璃板朝向外缸的方向延伸并与外缸的下端密封连接,内缸的外壁、玻璃板和外缸的内壁形成环形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底壁和环形凹槽的槽底壁共用同一块玻璃板,可以减小反应器中玻璃板的厚度,使磁力搅拌器的主体与搅拌子之间的距离减小,以便搅拌子的搅拌运动,搅拌效果更好。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磁力搅拌器、加热装置和发光装置均电连接。通过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搅拌、加热和发光装置的工作,以便光合细菌的自动化培养,能够大规模生产。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电源控制键、加热控制键、发光控制键和搅拌控制键,电源控制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控制控制装置通电或断电,加热控制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控制加热装置开启或关闭,发光控制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控制发光装置开启或关闭,搅拌控制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控制磁力搅拌器开启或关闭。分别设置控制键对每一条件进行单独精确控制,可以使控制更加精确,从而更利于调整光合细菌生长所需的条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合细菌反应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合细菌反应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标:10-内缸;11-第一凹槽;12-密封盖;13-排气阀;14-玻璃板;15-第一排水管;20-外缸;21-环形凹槽;22-第二排水管;30-加热装置;40-发光装置;50-进液装置;51-进液管;52-消毒管;53-进液口;54-支撑杆;60-第二消毒装置;61-第一消毒装置;70-磁力搅拌器;80-支撑架;90-箱体;92-配电箱装置;93-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对光合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的时候,通常存在光合细菌被污染的问题。专利技术人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光合细菌被污染的原因主要如下:(1)、现有技术中,光合细菌的培养需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例如:30-36℃),该温度通常高于室内环境温度,所以,在培养光合细菌的时候,通常需要对容器内的溶液(营养液+菌液)进行加热。一般情况下,在容器的内壁设置加热器,通过加热器对容器内的溶液直接进行加热,从而使光合细菌的培养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但是,此方法进行加热的时候,由于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合细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内缸和外缸,所述内缸设置于所述外缸内,所述内缸具有用于培养光合细菌的第一凹槽,所述内缸与所述外缸之间形成用于装放导热液的环形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合细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内缸和外缸,所述内缸设置于所述外缸内,所述内缸具有用于培养光合细菌的第一凹槽,所述内缸与所述外缸之间形成用于装放导热液的环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合细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和所述外缸均为透明缸,所述外缸的缸壁设置有发光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合细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的缸壁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被配置成对所述环形凹槽内的所述导热液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合细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装置,所述进液装置内具有进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进液腔内设置有用于杀菌的第一消毒装置,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杀菌的第二消毒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合细菌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盖,所述进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和消毒管,所述消毒管的管道和所述进液管的管道形成所述进液腔,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消毒管连通,所述消毒管的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消毒管内设置所述第一消毒装置。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捍东杨峥范蕾
申请(专利权)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