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47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壳体,壳体内部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顺序、间隔、重复设置有中心盘、左旋转盘、中心盘和右旋转盘;或顺序、间隔、重复设置中心盘、右旋转盘、中心盘和左旋转盘,且最末端为中心盘,中心盘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右旋转盘和左旋转盘的盘体边缘位置设有开口方向相反的旋转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靠性高、自带粘度补偿结构,不管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相同压差下,通过的流量基本保持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可实现流量不受温度、粘度影响的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当温度变化时,对流体介质的粘度会产生显著地影响,进一步影响产品流量,当前国内市面上现有的流量控制装置,其流量大多受温度、粘度的影响,液体温度越高,粘度越小,流量越大;只有少部分的流量不受温度、粘度变化的影响,其温度、粘度原理为内部阀芯采用温度敏感材料控制流道大小,从而控制流量,但该结构的缺点为对阀芯材料的要求较高,设计加工难度较大,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借助旋转槽出口处的背压及流体旋转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对其流量进行补偿,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解决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壳体,壳体内部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顺序、间隔、重复设置有中心盘、左旋转盘、中心盘和右旋转盘;或顺序、间隔、重复设置中心盘、右旋转盘、中心盘和左旋转盘,且最末端为中心盘,中心盘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右旋转盘和左旋转盘的盘体边缘位置设有开口方向相反的旋转槽。前述的流量控制装置中,所述右旋转盘和左旋转盘中旋转槽的流通面积均与中心盘的中心孔的流通面积相等。前述的流量控制装置中,所述右旋转盘和左旋转盘中旋转槽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前述的流量控制装置中,所述右旋转盘和左旋转盘中的旋转槽通过在盘体表面切割一块板,将板向下冲压折弯构成,右旋转盘和左旋转盘的旋转槽中向下冲压折弯的板与盘体底面之间的夹角相等。前述的流量控制装置中,所述旋转槽的开口方向均指向出口端。前述的流量控制装置中,所述壳体内部相邻2个盘体之间通过衬套进行隔开。前述的流量控制装置中,所述壳体的首、尾两端各固定连接有1个滤网,滤网网孔大小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粘度补偿主要从两个方面的效应得到体现,这两个方面都是当粘度增加时提高流量。第一个效应来自旋转槽的背压,当流体流经旋转槽时,旋转槽会对流体产生背压,该背压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粘度增加使流体速度降低时,背压也随之减小,从而允许更多的流体通过旋转槽。另一个效应则出现在流体旋转运动过程中,当粘度增加使流体的旋转速度减慢时,被通路表面吸收的能量就越少,流体流出时的速度就越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靠性高、自带粘度补偿结构,不管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相同压差下,通过的流量基本保持恒定。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粘度补偿结构原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旋转盘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右旋转盘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滤网,3-衬套,4-中心盘,5-右旋转盘,6-左旋转盘,7-中心孔,8-旋转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如附图1-4所示,包括有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壳体1,壳体1内部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顺序、均匀间隔、重复设置有中心盘4、左旋转盘6、中心盘4和右旋转盘5;或顺序、间隔、重复设置中心盘4、右旋转盘5、中心盘4和左旋转盘6,且最末端为中心盘4。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壳体1中内部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顺序、均匀间隔地设置有:中心盘4、左旋转盘6、中心盘4、右旋转盘5、中心盘4、左旋转盘6、中心盘4、右旋转盘5以及中心盘4。中心盘4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7,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的盘体边缘位置设有方向相反的旋转槽8。其中左旋转盘6,边缘处开有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槽8,右旋转盘5,边缘处开有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槽8。该装置中,其粘度补偿结构由右旋转盘5、中心盘4及左旋转盘6三种圆盘组成。使用过程中,如附图2所示,流体在其壳体1内部的运动过程为:流体从壳体1的进口端进入,从中心盘4的中心孔7流入,最终流出的时候也是由中心盘4的中心孔7流出,之所以在壳体1内部首、尾两端各设有1个中心盘4是为了使得进入和流出的流体其流动方向为壳体1的轴线方向,这样流体在流入和流出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小对壳体1的侧向压力。流体从第一个中心盘4的中心孔7流入后,首先按顺时针旋转流入第一个左旋转盘6的旋转槽8中,接着继续顺时针旋转流入第二个中心盘4的中心孔7中,然后反向按逆时针旋转流入第一个右旋转盘5的旋转槽8中,接着继续逆时针旋转流入第三个中心盘4的中心孔7中……按照如此规律重复上述过程中两遍。壳体1内部中,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的设置数量相等,这样可以使得流体旋转过程中对壳体1内部的侧向压力相互抵消,使得壳体内部受力均衡。所述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中旋转槽8的流通面积均与中心盘4的中心孔7的流通面积相等。这样可使得流体在整个壳体1内部流动过程中,不会出现截流现象,流量容易控制。所述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中旋转槽8形状相同,大小相等。这样的设置可使得任意位置处相邻2个盘体之间的流体速度都是一致的,避免因为某个盘体的旋转槽8开口较小,使得该处的流体出现截流现象。保证流体在壳体1内部能够交替实现左、右旋转。所述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中的旋转槽8通过在盘体表面切割一块板,将板向下冲压折弯构成,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的旋转槽8中向下冲压折弯的板与盘体底面之间的夹角相等。即图3中A面与B面之间的夹角与图4中C面与D面之间的夹角相等。因为相邻2个盘体是等间距设置的,当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的旋转槽8的出口端夹角不一致时,就会导致流体在相同距离的空间内旋转的圈数不一样,使得流量不容易控制。所述旋转槽8的开口方向均指向出口端,因为旋转槽8主要起到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指向出口端。所述壳体1内部相邻2个盘体之间通过衬套4进行隔开,每个衬套4的大小都一样,从而保证相邻2个盘体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流体在2个盘体之间旋转的圈数以及时间相同,更加容易控制流量。所述壳体1的首、尾两端各固定连接有1个滤网2,滤网2网孔大小相等。通过滤网过滤掉流体中的杂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组装时,先将靠近出口端的滤网2装入壳体1后,再按顺序将衬套3、中心盘4、衬套3、右旋转盘5、衬套3、中心盘4、衬套3、左旋转盘6重复2遍装入壳体,最后再依次装入衬套3、中心盘4、衬套3及靠近进口端的滤网2后,对壳体1收口,便完成了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壳体(1),壳体(1)内部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顺序、间隔、重复设置有中心盘(4)、左旋转盘(6)、中心盘(4)和右旋转盘(5);或顺序、间隔、重复设置中心盘(4)、右旋转盘(5)、中心盘(4)和左旋转盘(6),且最末端为中心盘(4),中心盘(4)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7),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的盘体边缘位置设有开口方向相反的旋转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壳体(1),壳体(1)内部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顺序、间隔、重复设置有中心盘(4)、左旋转盘(6)、中心盘(4)和右旋转盘(5);或顺序、间隔、重复设置中心盘(4)、右旋转盘(5)、中心盘(4)和左旋转盘(6),且最末端为中心盘(4),中心盘(4)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7),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的盘体边缘位置设有开口方向相反的旋转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中旋转槽(8)的流通面积均与中心盘(4)的中心孔(7)的流通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旋转盘(5)和左旋转盘(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少健曾祥尧冉林张庆军赵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