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属于装修器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瓷砖铺贴缝横纵两个方向并不适合都采用电动美缝机进行美缝施工的问题。本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包括车体、控制电路和车轮,其特征在于,车轮的数量至少为3组,每组车轮与车体之间均通过能使车轮升降的抬轮结构相连接;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还包括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车轮升降动作的第二电机和用于检测地面是否有向上凸起的第一传感器,第二电机和第一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地面上的凸起,控制电路在控制车轮依次抬起,使车轮逐个越过凸起,实现行走小车越过凸起,由此瓷砖铺贴缝横纵两个方向都适合采用电动美缝机进行美缝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修器具
,涉及一种自动美缝机,特别是一种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
技术介绍
美缝是一种将美缝剂填充在瓷砖铺贴缝内的填缝工艺。为了提高美缝施工效率,人们提出了多种美缝机,如电动瓷砖美缝机(授权公告号CN102837244B)、一种手推式美缝机(申请公布号CN108374545A)。专利技术人曾提出了电动美缝机(授权公告号CN209053404U),包括电动小车和电动胶枪,电动小车带动电动胶枪自动行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瓷砖铺贴缝都是横纵交错,人们仅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的瓷砖铺贴缝采用电动美缝机进行美缝施工,另一个方向的瓷砖铺贴缝则需手动施工。若另一个方向的瓷砖铺贴缝也采用电动美缝机进行美缝施工,则存在着下述问题:若美缝剂已固化,则导致电动美缝机无法顺畅行走;若美缝剂未固化,则车轮从溢出瓷砖铺贴缝的美缝剂上压过,不仅破坏已完成的美缝,还使美缝剂污染施工环境。总之,瓷砖铺贴缝的横纵两个方向并不适合都采用现有的电动美缝机进行美缝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瓷砖铺贴缝的横纵两个方向都适合采用自动美缝机进行美缝施工。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包括车体、控制电路和车轮,其特征在于,车轮的数量至少为3组,每组车轮与车体之间均通过能使车轮升降的抬轮结构相连接;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还包括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车轮升降动作的第二电机和用于检测地面是否有向上凸起的第一传感器,第二电机和第一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地面上有凸起时,控制电路能控制第二电机使车轮抬起。第一传感器位于行走小车行进方向的前侧,这样第一传感器先检测到地面上有凸起,凸起通常由溢出瓷砖铺贴缝的美缝剂形成;再控制车轮抬起使行走小车越过凸起。沿行走小车行进方向从前侧到后侧,多组车轮依次称为第一组车轮、第二组车轮…第N组车轮。行走小车越过凸起的具体过程为控制电路至少控制第一组车轮抬起且至少保证两组车轮着地,这样保证行走小车继续前行;待第一组车轮越过凸起后,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组车轮下降复位,以及至少控制第二组车轮抬起且至少保证两组车轮着地;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车轮均越过凸起。行走小车越过凸起过程中能保证车体高度基本不变,这样保证美缝施工继续且稳定地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地面上的凸起,控制电路在控制车轮依次抬起,使车轮逐个越过凸起,实现行走小车越过凸起,由此瓷砖铺贴缝横纵两个方向都适合采用电动美缝机进行美缝施工。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所述抬轮结构包括轮架和换向件,车轮包括轮轴,轮轴穿设在轮架上,轮架上具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部,导向杆部穿设在车体上;换向件与第二电机的主轴相连接。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所述换向件可采用凸轮或丝杆。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所述凸轮的轮面可与车轮的轮轴相依靠;或凸轮的轮面与导向杆部的顶面相依靠。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所述丝杆可通过丝母与车轮的轮轴相连接,或丝杆与轮架螺纹连接。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所述车体上转动连接有同步轴,多个凸轮同时与同步轴相连接,第二电机与同步轴传动连接;该结构第二电机同时带动多个凸轮同步转动,不仅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还提高凸轮转动同步性,提高车轮动作一致性。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所述轮架和车体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相邻两组车轮之间采用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其中一组抬轮结构的轮架上安装有横档,第一电机固定在横档上,第一电机的主轴与车轮的轮轴之间采用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在车体上,第一传感器位于行走小车行进方向的前侧。在上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为微型激光位移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美缝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是行走小车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行走小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9是行走小车行走处于不同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行走小车;200、美缝枪;300、枪架;1、车体;2、车轮;2a、轮轴;2b、轮体;3、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第一同步带;6、第二同步带;7、轮架;7a、导向杆部;8、直线轴承;9、弹簧;10、螺母;11、凸轮;12、横档;13、同步轴;14、第三同步带;15、第一传感器;16、凸起;17、第二传感器;18、第三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自动美缝机包括行走小车100、美缝枪200和枪架300,枪架300固定在行走小车100上,美缝枪200与枪架300之间通过插接连接。如图2至图6所示,行走小车100包括车体1、控制电路、车轮2、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车轮2的数量至少为3组,说明书附图给出车轮2的数量为4组,多组车轮2沿行走小车100行走方向排列设置。车轮2包括轮轴2a和安装在轮轴2a两端的轮体2b,相邻两组车轮2的轮轴2a之间采用第一同步带5传动连接。车轮2转动采用第一电机3驱动,第一电机3的主轴与其中一组车轮2的轮轴2a之间采用第二同步带6传动连接。每组车轮2与车体1之间均通过能使车轮2升降的抬轮结构相连接。抬轮结构包括轮架7,轮轴2a的两端均穿设在轮架7上,轮架7上具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部7a,导向杆部7a穿设在车体1上;由此既保证车轮2能稳定地转动,又保证车轮2能稳定地升降运动,尤其是保证两个轮体2b升降同步性。轮架7导向杆部7a上套设有直线轴承8,直线轴承8与车体1固定连接,该结构进一步提高轮架7升降运动灵活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高车轮2升降运动灵活性和稳定性。轮架7和车体1之间通过弹簧9相连接,弹簧9能使轮架7始终具有向上运动趋势,即车轮2始终具有向上抬起运动趋势。弹簧9套设在导向杆部7a上,导向杆部7a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0;弹簧9的一端抵靠在车轮2上,另一端抵靠在螺母10上,通过旋拧螺母10能调整弹簧9的弹力。车轮2升降动作采用第二电机4驱动,抬轮结构还包括换向件,换向件为凸轮11,凸轮11的轮面与车轮2的轮轴2a相依靠,当第二电机4带动凸轮11转动时凸轮11能推动轮轴2a向下运动,进而车轮2逐渐放下,轮体2b的轮面与地面接触,在此过程中弹簧9逐渐被压缩;当凸轮11继续转动时,弹簧9的弹力使轮架7逐渐向上运动,进而车轮2逐渐抬起,轮体2b的轮面离地面一定距离;在此过程中轮轴2a始终依靠在凸轮11的轮面上。轮体2b的轮面离地面的最大间距为4mm-6mm,通过调整凸轮11的偏心距便能调整轮体2b的轮面离地面的最大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包括车体(1)和车轮(2),其特征在于,车轮(2)的数量至少为3组,每组车轮(2)与车体(1)之间均通过一组能使车轮(2)升降的抬轮结构相连接;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100)还包括控制电路、用于驱动车轮(2)转动的第一电机(3)、用于驱动车轮(2)升降动作的第二电机(4)和用于检测地面是否有向上凸起(16)的第一传感器(15),第二电机(4)和第一传感器(15)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当第一传感器(15)检测到地面上有凸起(16)时,控制电路能控制第二电机(4)使车轮(2)抬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包括车体(1)和车轮(2),其特征在于,车轮(2)的数量至少为3组,每组车轮(2)与车体(1)之间均通过一组能使车轮(2)升降的抬轮结构相连接;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100)还包括控制电路、用于驱动车轮(2)转动的第一电机(3)、用于驱动车轮(2)升降动作的第二电机(4)和用于检测地面是否有向上凸起(16)的第一传感器(15),第二电机(4)和第一传感器(15)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当第一传感器(15)检测到地面上有凸起(16)时,控制电路能控制第二电机(4)使车轮(2)抬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轮结构包括轮架(7)和换向件,车轮(2)包括轮轴(2a),轮轴(2a)穿设在轮架(7)上,轮架(7)上具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部(7a),导向杆部(7a)穿设在车体(1)上;换向件与第二电机(4)的主轴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件为凸轮(11),凸轮(11)的轮面与车轮(2)的轮轴(2a)相依靠;或换向件为凸轮(11),凸轮(11)的轮面与导向杆部(7a)的顶面相依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美缝机行走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转动连接有同步轴(13),每组所述抬轮结构中的凸轮(11)均与同步轴(13)相连接,第二电机(4)与同步轴(13)传动连接;
或车体(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同步轴和第二同步轴,第二电机(4)的数量为两个,所有抬轮结构分为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明,邹武,卢章熹,於斌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八鑫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