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70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当救护车要经过时,可以快速调整使减速带本体与路面平行,其结构稳定。其包括有壳体,其上表面为安装口并与路面平齐;减速带本体,其包括有挤压板和两扇减速板,所述两扇减速板分别铰接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挤压板支撑在所述两扇减速板的下表面;升降机构,其控制所述挤压板升降使所述减速带本体形成具有高于路面的凸起结构或与路面平行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
技术介绍
减速带也叫减速垄,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也有点状的,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人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是用于降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现有的减速带大多是固定安装在路面上,通过自身凸起部分对来往车辆进行阻碍减速,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救护车作为一种快速救援病人的车辆,若不减速经过减速带上,会发生较大的颠簸,轻则会影响病人的舒适性,重则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病人的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当救护车要经过时,可以快速调整使减速带本体与路面平行,其结构稳定。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包括有,壳体,其上表面为安装口并与路面平齐;减速带本体,其包括有挤压板和两扇减速板,所述两扇减速板分别铰接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挤压板支撑在所述两扇减速板的下表面;升降机构,其控制所述挤压板升降使所述减速带本体形成具有高于路面的凸起结构或与路面平行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蜗杆和连接板,所述驱动蜗杆的两端回旋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前后侧壁并由电机驱动,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的底部;所述壳体内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根依次阵列分布的螺杆;每根螺杆中间位置均安装有与所述驱动蜗杆配合的涡轮,所述螺杆的左右两段杆身分别设有相反走向的螺纹并配合安装有移动块,每个移动块均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铰接在位于同一侧的减速板下侧面。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筒体、支撑杆、滑板和弹簧,所述滑板滑动配合在所述筒体内,所述支撑杆套设在所述筒体内并能相对滑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滑板上;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筒体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筒体底端内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沿着轴线方向设有两根对称的导向杆,所述滑板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数量为6-10根。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板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填充板,当减速带本体形成与路面平行的结构时,所述填充板位于所述两扇减速板之间的夹缝中。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板和减速板均为金属板并在上表面设有橡胶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1、两扇减速板铰接在壳体上表面,挤压板支撑在两扇减速板的下表面,一般情况下,挤压板处于升高状态,从而将两扇减速板开启,减速带本体形成高于路面的凸起结构,起到减速带效果;当救护车要经过时,升降机构控制挤压板降低,两扇减速板随之翻转下降到与路面平行位置,从而使减速带本体形成与路面平行的结构,方便救护车快速通过;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稳定、使用寿命长;2、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蜗杆、连接板以及若干个螺杆组成,驱动蜗杆转动时,通过配合涡轮使螺杆旋转,螺杆左右两段杆身配合的移动块能相向或相背的移动,通过第一铰接杆来带动连接板升降;如此设计保证减速带本体结构稳定,能够承受车辆经过的压力,使用寿命长3、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铰接在位于同一侧的减速板下侧面。通过支撑组件的配合,保证减速板能够稳定的配合挤压板;支撑组件包括筒体、支撑杆、滑板、弹簧以及导向杆,弹簧能够保证支撑杆快速复位,导向杆提高滑板在筒体内移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支撑组件的使用寿命;4、填充板的设计,当减速带本体形成高于路面的凸起结构时,填充板可提升阻碍效果;当减速带本体形成与路面平行的结构时,与两扇减速对接从容对壳体的开口处进行密封,提升车辆通过稳定性;5、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适合市政道路使用,值得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智能减速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智能减速带在挤压板降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驱动蜗杆与螺杆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电机;3、驱动蜗杆;4、螺杆;5、蜗轮;6、移动块;7、第一铰接杆;8、第一铰接块;9、支撑机构;901、筒体;902、滑板;903、弹簧;904、支撑杆;905、导向杆;906、第三铰接杆;907、第三铰接块;908、第二铰接杆;909、第二铰接块;10、连接板;11、连接杆;12、挤压板;13、填充板;14、减速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主要包括壳体1、减速带本体和升降机构三部分。其中,壳体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并且埋设在路面以下,壳体1的上表面为安装减速带本体的安装口并与路面平齐。减速带本体是由挤压板12和两扇减速板14构成的。两扇减速板14的外侧边分别铰接在壳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边框上,两扇减速板14左右对称分布,挤压板12支撑在两扇减速板14的下表面。升降机构的作用是控制挤压板12升降从而使减速带本体形成具有高于路面的凸起结构或与路面平行的结构。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蜗杆3、连接板10以及七根螺杆4构成,壳体1内的后侧壁固定安装有电机2,在本实施例中,电机2采用5I2000GN-YF正反转电机,电机2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驱动蜗杆3的一端,驱动蜗杆的另一端回旋安装在壳体的内侧前壁上,连接板10通过连接杆11固定连接挤压板12的底部。七根螺杆4沿着前后方向依次阵列分布,每根螺杆4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部左右侧壁上,在螺杆4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与驱动蜗杆3相适配的涡轮5,螺杆4的左右两段杆身分别设有相反走向的螺纹并配合安装有移动块6。每个移动块6的内部均铰接有第一铰接杆7,第一铰接杆7远离移动块6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铰接块8,连接板10的底面与第一铰接块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如此设计,电机带动驱动蜗杆旋转,同时使螺杆旋转,移动块相向或背向移动,通过第一铰接杆推动连接板和挤压板升降。为了保证减速板能够稳定的配合挤压板,在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一个可伸缩的支撑组件9,支撑组件9包括筒体901、滑板902、弹簧903和支撑杆904。筒体901的内部滑动连接滑板902,支撑杆904套设在筒体901内并能相对滑动,支撑杆904的下端固定在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壳体,其上表面为安装口并与路面平齐;/n减速带本体,其包括有挤压板和两扇减速板,所述两扇减速板分别铰接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挤压板支撑在所述两扇减速板的下表面;/n升降机构,其控制所述挤压板升降使所述减速带本体形成具有高于路面的凸起结构或与路面平行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道路的智能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壳体,其上表面为安装口并与路面平齐;
减速带本体,其包括有挤压板和两扇减速板,所述两扇减速板分别铰接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挤压板支撑在所述两扇减速板的下表面;
升降机构,其控制所述挤压板升降使所述减速带本体形成具有高于路面的凸起结构或与路面平行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蜗杆和连接板,所述驱动蜗杆的两端回旋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前后侧壁并由电机驱动,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的底部;所述壳体内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根依次阵列分布的螺杆;每根螺杆中间位置均安装有与所述驱动蜗杆配合的涡轮,所述螺杆的左右两段杆身分别设有相反走向的螺纹并配合安装有移动块,每个移动块均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秋红陈传明王智军孙泳刘洋卢力东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顺河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