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拼装桥墩和预制拼装桥墩的成型方法,其中,预制拼装桥墩包括:墩柱;桩基;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设于第二支撑部上方,第一支撑部与墩柱相连,用于支撑墩柱,第二支撑部与桩基相连,用于支撑于桩基,以在墩柱和桩基之间形成成型空间;承台,设置于成型空间内,用于连接桩基和墩柱。本申请对桩基和墩柱预制件的待连接表面精度及钢筋定位精度要求不高,降低了成型难度,无需在承台上预留套筒结构,简化了承台的成型工艺,降低了成型难度,提高了成型效率,由于无需预留套筒结构,缩小了承台中单个钢筋的占用空间,由之前的单排钢筋增至多排钢筋,进而增加承台内钢筋数量,提高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拼装桥墩和预制拼装桥墩的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拼装桥墩和预制拼装桥墩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高架建设中,通过预制拼装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对城区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使桥梁建设更为环保、安全、高效。其中,桥梁下部结构预制拼装发展较晚,而墩柱与承台连接是桥梁下部结构预制拼装技术的重中之重。目前,桥梁下部结构预制拼装常见的连接方式主要为灌浆套筒连接、灌浆波纹管连接、钢绞线连接、插槽式连接等。上述连接方式主要针对于已浇筑承台与墩柱的连接,对承台和墩柱的表面要求较高,且在连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压力灌浆的方式,两者均需要有经验的专业队伍以及精心施工才能确保预制拼装的质量,施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施工难度的预制拼装桥墩和预制拼装桥墩的成型方法。一种预制拼装桥墩,包括:墩柱;桩基;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墩柱相连,用于支撑所述墩柱,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桩基相连,用于支撑于所述桩基,以在所述墩柱和所述桩基之间形成成型空间;承台,所述承台设置于所述成型空间内,用于连接所述桩基和所述墩柱。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台包括:墩柱钢筋,所述墩柱钢筋设置于所述墩柱,在所述成型空间内自上而下延伸;承台钢筋,所述承台钢筋设置于所述桩基上,并位于所述成型空间内;所述承台钢筋与所述墩柱钢筋交叉设置;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浇筑形成于所述墩柱钢筋与所述承台钢筋周围的所述成型空间内。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墩柱钢筋和所述墩柱一体成型。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台钢筋套设于所述桩基顶端。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拼装桥墩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组件的摆放位置。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为调平千斤顶。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拼装桥墩还包括:位置传感组件,所述位置传感组件用于获取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信息;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电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和所述位置传感组件,用于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并驱动所述调节组件调节所述支撑组件的摆放位置。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墩柱的投影落在所述桩基上,所述支撑组件垂直支撑所述墩柱。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墩柱的投影落在所述桩基外,所述支撑组件倾斜支撑所述墩柱。一种预制拼装桥墩的成型方法,包括:分别预制支撑组件、墩柱和桩基;将所述支撑组件安装于所述桩基顶部;将所述墩柱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底部;在所述墩柱和所述桩基之间的成型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材料,得到承台。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成型空间中浇筑混凝土材料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墩柱的底部表面预处理,以提高所述墩柱的底部表面的粗糙度。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墩柱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底部之后,还包括:采用固定组件锁定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桩基。上述预制拼装桥墩,通过支撑组件在墩柱和桩基之间形成成型空间,进而在成空间浇筑承台,进而,通过承台连接墩柱和桩基。上述预制拼装桥墩对桩基和墩柱预制件的待连接表面精度及钢筋定位精度要求不高,因此降低了成型难度,同时,当承台采用浇筑工艺完成时,无需在承台上预留套筒结构,一方面简化了承台的成型工艺,降低了成型难度,提高了成型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无需预留套筒结构,缩小了承台中单个钢筋的占用空间,由之前的单排钢筋增至多排钢筋,进而增加承台内钢筋数量,提高结构强度。上述预制拼装桥墩的成型方法,通过将支撑组件安装于桩基和墩柱之间,得到两者之间的成型空间,实现了成型空间之间直接成型承台,进而通过承台直接连接墩柱和桩基,优化了预制拼装桥墩的结构,简化了预制拼装桥墩的成型方法,降低了预制拼装桥墩的成型难度。对于本申请的各种具体结构及其作用与效果,将在下面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拼装桥墩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拼装桥墩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拼装桥墩沿图2中A-A剖面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拼装桥墩沿图2中B-B剖面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拼装桥墩中支撑组件的分布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拼装桥墩中支撑组件的分布图;图7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拼装桥墩中支撑组件的分布图;图8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拼装桥墩中支撑组件的分布图;图9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承台钢筋安装于桩基;图10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支撑组件和墩柱安装于桩基;图11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墩柱和桩基之间浇筑混凝土结构。其中,附图标记中,100-支撑组件;110-第一支撑部;120-第二支撑部;200-墩柱;300-桩基;400-承台;410-墩柱钢筋;420-承台钢筋;430-混凝土结构;500-垫层;600-调节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拼装桥墩,其特征在于,包括:/n墩柱;/n桩基;/n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墩柱相连,用于支撑所述墩柱,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桩基相连,用于支撑于所述桩基,以在所述墩柱和所述桩基之间形成成型空间;/n承台,所述承台设置于所述成型空间内,用于连接所述桩基和所述墩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拼装桥墩,其特征在于,包括:
墩柱;
桩基;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墩柱相连,用于支撑所述墩柱,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桩基相连,用于支撑于所述桩基,以在所述墩柱和所述桩基之间形成成型空间;
承台,所述承台设置于所述成型空间内,用于连接所述桩基和所述墩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拼装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包括:
墩柱钢筋,所述墩柱钢筋设置于所述墩柱,在所述成型空间内自上而下延伸;
承台钢筋,所述承台钢筋设置于所述桩基上,并位于所述成型空间内;所述承台钢筋与所述墩柱钢筋交叉设置;
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浇筑形成于所述墩柱钢筋与所述承台钢筋周围的所述成型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拼装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钢筋和所述墩柱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拼装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钢筋套设于所述桩基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拼装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拼装桥墩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组件的摆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拼装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为调平千斤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青儿,曾明根,张科乾,李忠忠,张哲元,罗喜恒,林英,肖金宝,段洪亮,王建辉,郭亮,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