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63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属于支架安装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螺杆、螺母、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抵紧部件,所述壳体侧壁设有可活动抵紧部件,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杆下部穿过壳体上端面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抵紧部件上部可活动轴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底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与抵紧部件下部轴连接,另一端与螺母端部轴连接,以形成交叉推杆供螺母上下移动时拉推抵紧部件作用于筒内壁的松紧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螺杆带动螺母上下移动,驱动交叉推杆使抵紧部件作用于筒内壁的松紧力,且抵紧部件上下受力均匀,避免松落现象,实现装置的稳固安装,以及操作方便可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架安装
,具体是涉及一种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市面上支架安装种类很多,但对于安装在筒内壁的支架却很少,现有安装在筒内的支架是采用一个推杆抵靠在推块下部来压紧筒内壁以固定。然而,一个推杆作用在推块上的力是不可靠的,且筒内壁有拔模斜度的工艺,容易造成支架松落的现象,难以确保支架稳妥固定在筒内壁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安装在筒内壁的支架受力不均,装夹不稳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推拉式筒内壁固定装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包括壳体、螺杆、螺母、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抵紧部件,所述壳体侧壁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内安装有可活动抵紧部件,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方形孔位置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杆下部穿过壳体上端面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抵紧部件上部设有竖向条形孔,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条形孔可活动轴连接,另一端与圆孔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与抵紧部件下部轴连接,另一端与螺母端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在中部轴连接以形成交叉推杆,供螺母上下移动时拉推抵紧部件作用于筒内壁的松紧力。优选地,所述壳体至少包括3个方形孔,每个所述方形孔分别位于壳体环周等分处以使该装置安装稳固,其中,所述圆孔开设数量与方形孔数量相对应。优选地,所述壳体内一体成型有至少一条竖向导棱,所述螺母上设有与导棱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套入导棱上下移动以防螺母转动。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上盖和底座,所述筒体上端可拆卸盖合有上盖,所述筒体下端可拆卸安装有底座。优选地,所述抵紧部件包括抵紧部件本体、塑胶套和吸附垫,所述抵紧部件本体的上下部分别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抵紧部件本体外表面嵌设有塑胶套,所述塑胶套侧面壁设有可拆卸吸附垫。优选地,所述吸附垫正面为具有上小下大的竖向斜纹以防滑吸附筒内壁。优选地,所述吸附垫材质为硅胶。优选地,所述螺杆上部套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侧壁设有若干条凹槽。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通过旋转螺杆带动螺母上下移动,驱动交叉推杆使抵紧部件作用于筒内壁的松紧力,且抵紧部件上下受交叉推杆作用的力均匀,避免筒内壁有拔模斜度而松落的现象,实现装置的稳固安装,以及操作方便可拆卸。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技术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技术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吸附垫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101、方形孔;102、圆孔;103、导棱;22、筒体;33、上盖;44、底座;2、螺杆;201、手柄;202、凹槽;3、螺母;301、滑槽;4、第一连接臂;5、第二连接臂;6、抵紧部件;601、条形孔;602、抵紧部件本体;603、塑胶套;604、吸附垫;605、斜纹。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杯座手机支架,参考图1-4所示,一种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包括壳体1、螺杆2、螺母3、第一连接臂4、第二连接臂5和抵紧部件6,所述壳体1侧壁设有方形孔101,所述方形孔101内安装有可活动抵紧部件6,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与方形孔101位置相对应的圆孔102,所述壳体1内设有螺母3,所述螺杆2下部穿过壳体1上端面与螺母3螺纹连接,所述抵紧部件6上部设有竖向条形孔601,所述第一连接臂4一端与条形孔601可活动轴连接,另一端与圆孔102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5一端与抵紧部件6下部轴连接,另一端与螺母3端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4与第二连接臂5在中部轴连接以形成交叉推杆,供螺母3上下移动时拉推抵紧部件6作用于筒内壁的松紧力。本实施例不同于现有的一个推杆作用于推块下部的方式,而是采用交叉推杆分别作用于抵紧部件6的上下位置,即交叉推杆的方式为:第一连接臂4一端与抵紧部件6上部的条形孔601可活动轴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底部的圆孔102轴连接,第二连接臂5一端与抵紧部件6下部轴连接,另一端与螺母3端部轴连接。可见,交叉推杆的作用在抵紧部件6下部和壳体1底部的圆孔102不移动,交叉推杆的作用在抵紧部件6上部的条形孔601和螺母3可活动,因此,在旋转螺杆2带动螺母3上下移动,使交叉推杆产生左右拉推的力以及作用于抵紧部件6上下部位的力,使整个抵紧部件6受力均匀,抵紧筒内壁的抱紧力更稳妥,实现该装置的安装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安装该装置时,将该装置放置在筒内,旋转螺杆2使螺母3向下移动,交叉推杆(即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5)形成向外伸展的力,使抵紧部件6整体受力并抵靠到筒内壁,由于抵紧部件6上设有弹性胶体得以压实,使得在停止旋转螺杆2时,螺杆2与螺母3得以螺纹抱紧,将抵紧部件6牢牢抵紧在筒内壁,安装稳固,可靠性强。当拆卸该装置时,旋转螺杆2以松弛螺母3的抱紧力,时螺母3向上移动,交叉推杆形成向内收缩的力,使抵紧部件6松开与筒内壁的接触便可取出该装置,操作方便,拆卸简单。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至少包括3个方形孔101,每个所述方形孔101分别位于壳体1环周等分处以使该装置安装稳固,其中,所述圆孔102开设数量与方形孔101数量相对应。本技术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在壳体1上设置至少3个方形孔101,以壳体1中央为中心并圆周3等分、4等分或5等分处分别开设方形孔101,以适配不同筒内产品的装夹,及多方向抵紧均匀受力,使该装置装夹更均衡稳固不脱落。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内一体成型有至少一条竖向导棱103,所述螺母3上设有与导棱103相匹配的滑槽301,所述滑槽301套入导棱103上下移动以防螺母3转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由壳体1内壁向壳体1中心一体成型出多条凸起扁板,优选为3条,该凸起的扁板可以看做是竖方向的导棱103,导棱103用于配合设置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螺杆、螺母、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抵紧部件,所述壳体侧壁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内安装有可活动抵紧部件,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方形孔位置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杆下部穿过壳体上端面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抵紧部件上部设有竖向条形孔,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条形孔可活动轴连接,另一端与圆孔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与抵紧部件下部轴连接,另一端与螺母端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在中部轴连接以形成交叉推杆,供螺母上下移动时拉推抵紧部件作用于筒内壁的松紧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螺杆、螺母、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抵紧部件,所述壳体侧壁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内安装有可活动抵紧部件,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方形孔位置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杆下部穿过壳体上端面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抵紧部件上部设有竖向条形孔,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条形孔可活动轴连接,另一端与圆孔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与抵紧部件下部轴连接,另一端与螺母端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在中部轴连接以形成交叉推杆,供螺母上下移动时拉推抵紧部件作用于筒内壁的松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至少包括3个方形孔,每个所述方形孔分别位于壳体环周等分处以使该装置安装稳固,其中,所述圆孔开设数量与方形孔数量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筒内壁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一体成型有至少一条竖向导棱,所述螺母上设有与导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天马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