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疲劳试验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04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9
本申请属于飞机后机身结构疲劳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疲劳试验装置,包括:两个垂尾振动载荷加载装置,每个垂尾振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对应连接至飞机后机身结构的一个垂尾,为对应的垂尾施加振动载荷;两个垂尾气动载荷加载装置,每个垂尾气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对应连接至飞机后机身结构的一个垂尾,为对应的垂尾施加气动载荷;发动机机框振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连接至飞机后机身结构的发动机机框,为发动机机框施加振动载荷。此外,涉及一种疲劳试验方法,该疲劳试验方法基于上述疲劳试验装置实施,应用于对飞机后机身结构疲劳试验可获得相对更为有效的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疲劳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本申请属于飞机后机身结构疲劳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疲劳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在进行飞机疲劳试验时,多忽略飞机结构飞行时的动特性,不能真实模拟飞机结构在飞行时的载荷环境,致使试验结构与实际存在偏差。飞机后机身结构包括发动机机框、两相对的垂尾,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受载复杂,其中,发动机机框在飞机飞行时承受发动机引起的振动载荷,垂尾承受流经其表面气流产生涡流的振动载荷,以及承受气动载荷。在对飞机后机身结构进行疲劳试验时,如何准确模拟其在飞机飞行时的受载状态对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进行飞机后机身结构疲劳试验时,缺少准确模拟飞机后机身结构于飞机飞行状态下受载状态的有效手段,难以获得有效的试验结果。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需注意的是,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垂尾振动载荷加载装置,每个所述垂尾振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对应连接至飞机后机身结构的一个垂尾(1),为对应的所述垂尾(1)施加振动载荷;/n两个垂尾气动载荷加载装置,每个所述垂尾气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对应连接至飞机后机身结构的一个垂尾(1),为对应的所述垂尾(1)施加气动载荷;/n发动机机框振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连接至所述飞机后机身结构的发动机机框(2),为所述发动机机框(2)施加振动载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垂尾振动载荷加载装置,每个所述垂尾振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对应连接至飞机后机身结构的一个垂尾(1),为对应的所述垂尾(1)施加振动载荷;
两个垂尾气动载荷加载装置,每个所述垂尾气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对应连接至飞机后机身结构的一个垂尾(1),为对应的所述垂尾(1)施加气动载荷;
发动机机框振动载荷加载装置,用以连接至所述飞机后机身结构的发动机机框(2),为所述发动机机框(2)施加振动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垂尾振动载荷加载装置包括:
垂尾激振器(3);
垂尾激振杆(4),一端与所述垂尾激振器(3)连接,另一端用以连接至对应的垂尾(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垂尾振动载荷加载装置还包括:
垂尾振动载荷加载接头(5),在所述垂尾激振杆(4)上设置,其上具有垂尾振动载荷加载卡口;所述垂尾振动载荷加载卡口用以卡在对应垂尾(1)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垂尾气动载荷加载装置包括:
垂尾气动载荷加载接头(6),具有垂尾气动载荷加载卡口;所述垂尾气动载荷加载卡口用以卡在对应垂尾(1)的边缘;
两个垂尾气动载荷加载气圈(7),在所述垂尾气动载荷加载卡口内设置,分布在对应垂尾(1)两侧,以能够在对应垂尾(1)两侧施加预定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垂尾气动载荷加载装置还包括:
两个气泵,每个所述气泵对应与一个所述垂尾气动加载气圈(7)通过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文张治君潘凯何石王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