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及其成型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263583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及其成型模具,涉及等静压成型领域,包括:底板、送料组件、外模、内模、加压组件、活动块、推送组件、固定块、第一液压囊、第二液压囊、排气管和进料管,所述底板的顶侧一端安装有送料组件,所述底板的顶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活动块安装在推送组件上,所述内模固接在活动块上,通过设置送料组件,物料斗内的物料通过导料管进入到进料筒内,活塞盘下降时,物料通过出料管排出,在六根进料管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填充,能够充满外模和内模之间的间隙,通过单向注射填料,减少气体的混入,减少气体含量,提高坯料的密实度,通过环绕设置有六个出料管导入,同步填充,避免填料不均,填充更加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及其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静压成型领域,具体为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及其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等静压成型是将待压试样置于高压容器中,利用液体介质不可压缩的性质和均匀传递压力的性质从各个方向对试样进行均匀加压,当液体介质通过压力泵注入压力容器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其压强大小不变且均匀地传递到各个方向,此时高压容器中的粉料在各个方向上受到的压力是均匀的和大小一致的。通过上述方法使瘠性粉料成型致密坯体的方法称为等静压法;在进行等静压成型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液压挤压成型,在成型时,粉料在被挤压时,容易受力不均,导致坯料后,整体密实度不均,影响产品质量,在挤压成型后,辊棒需要抽芯脱模,在抽芯时,芯棒坯料的内外压力不同,容易导致坯料变形,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及其成型模具,解决了在成型时,粉料在被挤压时,容易受力不均,导致坯料后,整体密实度不均,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粉体预处理,通过提高粉体的流动性,加入粘结剂和润滑剂减少粉体内摩擦力,提高黏结强度;S2:上料,将混合物料投放到输送电机内,旋转电机作业,带动旋转盘旋转,在联动杆的配合下,能够拉动活塞盘上下滑动,活塞盘上升时,物料斗内的物料通过导料管进入到进料筒内,活塞盘下降时,物料通过出料管排出,在六根进料管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填充,能够充满外模和内模之间的间隙;S3:加压成型,马达作业,带动加压丝杆旋转,带动支撑板移动,在活塞杆的配合下,实现对橡胶垫的挤压,能够将液压缸内的压力液充斥到第一液压囊和第二液压囊内,第一液压囊和第二液压囊充压膨胀,能够对粉料挤压成型,挤压受力均衡;S4:保护脱模,在脱模时候,第一液压囊在橡胶垫的抽离配合下,能够将第一液压囊的液压降低,第一液压囊的表面与坯料的表面分离,然后推送电机作业,带动推送丝杆旋转,能够实现滑扣沿滑轨滑动,将内模抽离外模内,在坯料脱离外模后,第二液压囊在另一橡胶垫的抽离配合下减压,第二液压囊的表面与第一液压囊的表面与坯料的内壁分离,完成脱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S3中,在加压过程中,通过观察气压表的压力值,对第一液压囊和第二液压囊同步均速加压。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模具,包括:底板、送料组件、外模、内模、加压组件、活动块、推送组件、固定块、第一液压囊、第二液压囊、排气管和进料管,所述底板的顶侧一端安装有送料组件,所述底板的顶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外模的一端配合穿设安装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推送组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活动块安装在推送组件上,所述内模固接在活动块上,所述内模配合的一端配合插接在外模的内部,所述活动块和固定块的顶侧均设置有加压组件,所述外模的内壁上环绕设置有第一液压囊,所述第二液压囊环绕设置在内模的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顶侧的液压缸与第一液压囊连通,所述活动块顶侧的液压缸与第二液压囊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模的一端端壁中间位置穿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围呈环形矩阵列设置有六个进料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送组件包括推送电机、推送丝杆、滑轨和滑扣,所述滑轨设置在底板的顶侧,所述滑轨上配合卡接有滑扣,所述推送电机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底板的顶侧,所述推送丝杆安装在推送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推送丝杆通过滚丝轴承配合穿设在滑扣内,所述滑扣的顶侧焊装有活动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料组件包括进料筒、联动杆、旋转盘、旋转电机、物料斗、混料丝杆、输送电机、活塞盘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筒架设在底板的顶侧,所述活塞盘安装在进料筒的内部,所述旋转电机通过螺栓配合安装在进料筒的顶端,所述旋转盘安装在旋转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联动杆的顶端通过销钉配合安装在旋转盘的偏心位置,所述联动杆的底端铰接在活塞盘的顶侧,所述出料管固定在进料筒的底部,所述物料斗架设在进料筒的一侧,所述输送电机固定在物料斗的底部,所述混料丝杆安装在输送电机的转轴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物料斗的底部与进料筒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出料管与进料管连通,所述导料管和出料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送料组件,物料斗内的物料通过导料管进入到进料筒内,活塞盘下降时,物料通过出料管排出,在六根进料管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填充,能够充满外模和内模之间的间隙,通过单向注射填料,减少气体的混入,减少气体含量,提高坯料的密实度,通过环绕设置有六个出料管导入,同步填充,避免填料不均,填充更加均衡;在挤压成型时,马达作业,带动加压丝杆旋转,带动支撑板移动,在活塞杆的配合下,实现对橡胶垫的挤压,能够将液压缸内的压力液充斥到第一液压囊和第二液压囊内,第一液压囊和第二液压囊充压膨胀,能够对粉料挤压成型,挤压受力均衡,坯料的内外两侧同步受力,保证坯料的内外直径统一;在坯料脱离外模后,第二液压囊在另一橡胶垫的抽离配合下减压,第二液压囊的表面与第一液压囊的表面与坯料的内壁分离,完成脱模,避免抽芯脱模,由于坯料的内外压力不同,导致脱模时,坯料变形,保证坯料在脱模后更加完成,避免受压形变。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模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模具中的送料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模具中的图1中A区域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模具中的图2中B区域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送料组件;3、外模;4、内模;5、加压组件;6、活动块;7、推送组件;8、固定块;9、第一液压囊;10、第二液压囊;11、排气管;12、进料管;21、进料筒;22、联动杆;23、旋转盘;24、旋转电机;25、物料斗;26、混料丝杆;27、输送电机;28、活塞盘;29、出料管;51、液压缸;52、活塞杆;53、橡胶垫;54、支撑板;55、加压丝杆;56、马达;57、气压表;71、推送电机;72、推送丝杆;73、滑轨;74、滑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粉体预处理,通过提高粉体的流动性,加入粘结剂和润滑剂减少粉体内摩擦力,提高黏结强度;S2;上料,将混合物料投放到输送电机27内,旋转电机24作业,带动旋转盘23旋转,在联动杆22的配合下,能够拉动活塞盘28上下滑动,活塞盘28上升时,物料斗25内的物料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粉体预处理,通过提高粉体的流动性,加入粘结剂和润滑剂减少粉体内摩擦力,提高黏结强度;/nS2;上料,将混合物料投放到输送电机(27)内,旋转电机(24)作业,带动旋转盘(23)旋转,在联动杆(22)的配合下,能够拉动活塞盘(28)上下滑动,活塞盘(28)上升时,物料斗(25)内的物料通过导料管进入到进料筒(21)内,活塞盘(28)下降时,物料通过出料管(29)排出,在六根进料管(12)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填充,能够充满外模(3)和内模(4)之间的间隙;/nS3:加压成型,马达(56)作业,带动加压丝杆(55)旋转,带动支撑板(54)移动,在活塞杆(52)的配合下,实现对橡胶垫(53)的挤压,能够将液压缸(51)内的压力液充斥到第一液压囊(9)和第二液压囊(10)内,第一液压囊(9)和第二液压囊(10)充压膨胀,能够对粉料挤压成型,挤压受力均衡;/nS4:保护脱模,在脱模时候,第一液压囊(9)在橡胶垫(53)的抽离配合下,能够将第一液压囊(9)的液压降低,第一液压囊(9)的表面与坯料的表面分离,然后推送电机(71)作业,带动推送丝杆(72)旋转,能够实现滑扣(74)沿滑轨(73)滑动,将内模(4)抽离外模(3)内,在坯料脱离外模(3)后,第二液压囊(10)在另一橡胶垫(53)的抽离配合下减压,第二液压囊(10)的表面与第一液压囊(9)的表面与坯料的内壁分离,完成脱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粉体预处理,通过提高粉体的流动性,加入粘结剂和润滑剂减少粉体内摩擦力,提高黏结强度;
S2;上料,将混合物料投放到输送电机(27)内,旋转电机(24)作业,带动旋转盘(23)旋转,在联动杆(22)的配合下,能够拉动活塞盘(28)上下滑动,活塞盘(28)上升时,物料斗(25)内的物料通过导料管进入到进料筒(21)内,活塞盘(28)下降时,物料通过出料管(29)排出,在六根进料管(12)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填充,能够充满外模(3)和内模(4)之间的间隙;
S3:加压成型,马达(56)作业,带动加压丝杆(55)旋转,带动支撑板(54)移动,在活塞杆(52)的配合下,实现对橡胶垫(53)的挤压,能够将液压缸(51)内的压力液充斥到第一液压囊(9)和第二液压囊(10)内,第一液压囊(9)和第二液压囊(10)充压膨胀,能够对粉料挤压成型,挤压受力均衡;
S4:保护脱模,在脱模时候,第一液压囊(9)在橡胶垫(53)的抽离配合下,能够将第一液压囊(9)的液压降低,第一液压囊(9)的表面与坯料的表面分离,然后推送电机(71)作业,带动推送丝杆(72)旋转,能够实现滑扣(74)沿滑轨(73)滑动,将内模(4)抽离外模(3)内,在坯料脱离外模(3)后,第二液压囊(10)在另一橡胶垫(53)的抽离配合下减压,第二液压囊(10)的表面与第一液压囊(9)的表面与坯料的内壁分离,完成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加压过程中,通过观察气压表(57)的压力值,对第一液压囊(9)和第二液压囊(10)同步均速加压。


3.一种陶瓷辊棒等静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送料组件(2)、外模(3)、内模(4)、加压组件(5)、活动块(6)、推送组件(7)、固定块(8)、第一液压囊(9)、第二液压囊(10)、排气管(11)和进料管(12),所述底板(1)的顶侧一端安装有送料组件(2),所述底板(1)的顶侧安装有固定块(8),所述外模(3)的一端配合穿设安装在固定块(8)的内部,所述推送组件(7)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活动块(6)安装在推送组件(7)上,所述内模(4)固接在活动块(6)上,所述内模(4)配合的一端配合插接在外模(3)的内部,所述活动块(6)和固定块(8)的顶侧均设置有加压组件(5),所述外模(3)的内壁上环绕设置有第一液压囊(9),所述第二液压囊(10)环绕设置在内模(4)的外侧;
所述加压组件(5)包括液压缸(51)、活塞杆(52)、橡胶垫(53)、支撑板(54)、加压丝杆(55)、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赛魁曹树龙唐占银周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陶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