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70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粗车转向节杆部;步骤S2:半精车转向节杆部的轴头、轴颈、止口和盘面;步骤S3:在转向节杆部轴头部钻取十字孔;步骤S4:将转向节轴向固定在车床上,并且将转向节的上耳固定;步骤S5:精车转向节杆部的轴头、轴颈、止口和盘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的优化及在把拨盘(11)定位夹具上的改进相互共同作用,在十字孔不受到加工损伤的同时保证了止口及盘面相对轴颈的形位公差,提高杆部的精度,同时,将转向节夹装在车床上时,采用自动夹装机构,能快速将转向节进行夹装,并且能驱使转向节上耳两侧的夹装块同时夹紧上耳,保证了转向节受力的均匀性,保证了转向节精车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节加工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转向节是车轮转向的铰链,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一般呈叉形,上下两耳有安装主销的两个主销孔,转向节杆部的轴颈用来安装车轮。现有的的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为:粗车转向节杆部→半精车转向节轴颈同时一步到位精车止口及盘面→钻取杆部轴头部的十字孔→精车转向节轴颈。但是这种加工工艺中,止口及盘面在半精车轴颈的工序已经一步加工完成,与后续的精车轴颈工序分离,导致止口及盘面相对轴颈的形位公差难以保证,并且为避免精车之后工序在装夹过程中划伤轴颈,需先钻十字孔,最后精车杆部轴颈,但在钻十字孔时钻头会破坏轴头处中心孔,严重影响最后精车轴颈的精度,而且现有的精车上的夹装定位夹具需要将转向节轴向固定之后,再通过夹具上的固定螺栓将转向节的上耳通过两侧的螺栓固定,如图1中所示,这种夹具是通过人工判断两侧对转向节的夹紧程度调节两侧的螺栓伸缩量,转向节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精车时跳动,影响转向节杆部加工的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的优化及在把拨盘定位夹具上的改进相互共同作用,在十字孔不受到加工损伤的同时保证了止口及盘面相对轴颈的形位公差,提高杆部的精度,同时,将转向节夹装在车床上时,采用自动夹装机构,能快速将转向节进行夹装,并且能驱使转向节上耳两侧的夹装块同时夹紧上耳,保证了转向节受力的均匀性,保证了转向节精车的精度。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粗车转向节杆部;步骤S2:半精车转向节杆部的轴头、轴颈、止口和盘面;步骤S3:在转向节杆部轴头部钻取十字孔;步骤S4:将转向节轴向固定在车床上,并且将转向节的上耳固定;步骤S5:精车转向节杆部的轴头、轴颈、止口和盘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步骤S4为将转向节上耳固定在夹具上,上耳的中心孔一与夹具的顶针一相配合,上耳的上耳固定在自动夹装机构上,移动位于远离夹具的一端的溜板箱,将溜板箱的顶针二与转向节的杆部轴头的中心孔二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中心孔二一端与十字孔相连通,另一端为敞开端与轴头的端部共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转向节的轴头由42mm加长至44mm,所述轴头的外端面与十字孔中心沿转向节轴线方向的距离由10.5mm加长至为12.5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夹具包括拨盘和顶针一,所述顶针一固定设置在拨盘中心通槽中,所述顶针一伸出中心通槽,所述拨盘表面上固定有用于夹装转向节上耳的自动夹装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自动夹装机构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包括转向节接触面,所述转向节接触面相邻的两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夹紧机构一和夹紧机构二,所述夹紧机构一与夹紧机构二沿移动块的中心对称,所述夹紧机构一设置有齿条一,所述齿条一与齿轮一相啮合,所述齿轮一与锥齿轮一同轴固定在转动杆一上,所述转动杆一固定拨盘上,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相啮合,所述锥齿轮二与齿轮二同轴固定在转动杆二上,所述转动杆二固定在拨盘上,所述转动杆二与转动杆一垂直,所述齿轮二与从动齿条臂一啮合;所述夹紧机构二设置有齿条二,所述齿条二与齿条三相啮合,所述齿条三与锥齿轮三同轴固定在转动杆三上,所述转动杆三固定拨盘上,所述锥齿轮三与锥齿轮四相啮合,所述锥齿轮四与齿轮四同轴固定在转动杆四上,所述转动杆四固定在拨盘上,所述转动杆四与转动杆三垂直,所述齿轮四与从动齿条臂二啮合;所述从动齿条臂一和从动齿条臂二平行相对设置,所述从动齿条臂一与夹紧块一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条臂二与夹紧块二固定连接,所述夹紧块一和夹紧块二夹紧/松开转向节上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拨盘表面上沿拨盘边缘周向均布有配重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选用粗圆杆,将一端铣成锥面,再将粗圆杆卡接在拨盘的中心通槽中,将伸出中心通槽的端部的锥面精车成型,形成顶针一。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中,一改原有的精车止口及盘面、精车轴颈分离的工艺操作,将杆部中的各部位包括止口、盘面和轴颈均在同一精车工序中操作,保证了止口及盘面相对轴颈的形位公差,提高转向节杆部的加工精度。2、本专利技术将转向节杆部的轴头加长2mm,使轴端中心孔外移,避免钻十字孔时伤及中心孔,极大提升了精车定位精度,保证了杆部直径、形位公差等尺寸的精度要求。3、本专利技术在拨盘周边满布配重孔,用动平衡仪为夹具配重,极大提升了精车时的动平衡,从而保证了杆部尺寸精度。4、本专利技术的夹具上设置有与转向节上耳轮廓相匹配的定位凹槽,当需要将转向节夹装固定在夹具上时,将转向节的上耳插入定位凹槽中,再将叉部的中心孔与顶针相配合,就可以快速实现转向节初步定位,再将转向节远离夹具的一侧的溜板箱靠近转向节,直至溜板箱上的顶针紧抵转向节轴头处的中心孔,实现转向节的轴向固定,提高的转向节的轴向固定的精确性,提高后序转向节的加工精度。5、本专利技术的夹具上设置有自动夹装机构,自动夹装机构包括移动块、移动块上设置有夹紧机构一和夹紧机构二,夹紧机构一和夹紧机构二上均设置有齿条,转向节被溜板箱的顶针向夹具方向紧顶靠近时,转向节的上耳将移动块向拨盘内挤压,移动块移动时齿条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一转动,齿轮一带动同轴的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驱使与之啮合的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带动同轴的齿轮二转动,齿轮二驱动从动齿条臂一移动,同理,中心对称设置的具有与夹紧机构一传动结构相同的夹紧机构二驱动从动齿条臂二移动,分别驱动夹紧块一和夹紧块二相互靠近,从而实现从动齿条臂上夹紧块相互靠近、夹紧转向节上耳的目的,方便转向节杆部进行加工操作,当加工完成后溜板箱的顶针远离转向节,转向节的上耳对移动块的抵压作用力消失,移动块底部的复位弹簧作用,将移动块向外推移,经过齿条、齿轮一、锥齿轮一、锥齿轮二和齿轮二,从动齿条臂相互远离,夹紧块自动松开转向节上耳,便于转向节脱离车床,本方案的自动夹装机构能在转向节轴向逐渐被固定的过程中将上耳同时固定,提高了转向节轴向的固定精度,并且上耳两侧施加的夹紧力是相同的,提高了转向节的固定同轴性,有效提高后序精车的精度。6、本专利技术在顶针一磨损需要更换时,选用粗圆杆在车床上精车成型,可以将顶针锥面跳动降至0.01以下,降低了精车时的跳动,从而更进一步地保证了杆部尺寸的加工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转向节与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转向节与夹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自动夹装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S1:粗车转向节杆部(1);/n步骤S2:半精车转向节杆部(1)的轴头(9)、轴颈(2)、止口(3)和盘面(4);/n步骤S3:在转向节杆部(1)轴头(9)部钻取十字孔(35);/n步骤S4:将转向节轴向固定在车床上,并且将转向节的上耳(5)固定;/n步骤S5:精车转向节杆部(1)的轴颈(2)、止口(3)和盘面(4)。/n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粗车转向节杆部(1);
步骤S2:半精车转向节杆部(1)的轴头(9)、轴颈(2)、止口(3)和盘面(4);
步骤S3:在转向节杆部(1)轴头(9)部钻取十字孔(35);
步骤S4:将转向节轴向固定在车床上,并且将转向节的上耳(5)固定;
步骤S5:精车转向节杆部(1)的轴颈(2)、止口(3)和盘面(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为将转向节上耳(5)固定在夹具(7)上,上耳(5)的中心孔一(6)与夹具(7)的顶针一(12)相配合,上耳(5)的上耳固定在自动夹装机构(8)上,移动位于远离夹具(7)的一端的溜板箱,将溜板箱的顶针二与转向节的杆部轴头(9)的中心孔二(10)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二(10)一端与十字孔(35)相连通,另一端为敞开端与轴头(9)的端部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的轴头(9)由42mm加长至44mm,所述轴头(9)的外端面与十字孔(35)中心沿转向节轴线方向的距离由10.5mm加长至为12.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7)包括拨盘(11)和顶针一(12),所述顶针一(12)固定设置在拨盘(11)中心通槽(13)中,所述顶针一(12)伸出中心通槽(13),所述拨盘(11)表面上固定有用于夹装转向节上耳的自动夹装机构(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节杆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夹装机构(8)包括移动块(14),所述移动块(14)包括转向节接触面(15),所述转向节接触面(15)相邻的两相对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军秦健王战兵徐生荣孙立峰黄锐甘龙刘智艾然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