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60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熏香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该熏香炉,包括炉身、炉盖,炉身包括框体、第一中柱、底板,所述框体底面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中柱设于框体的第一贯穿孔内且与框体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第一中柱底面向下凸出于框体底面的下表面设置,底板连接于第一中柱底面,底板与框体底面的下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一贯穿孔形成进气通道。通过炉身底部侧向进气的进气通道结构,提高了进气效率,保证了炉内香料具有燃烧所需的氧气;炉身的进气通道、炉盖的出沿通道均为迷宫型通道,外界的风无法直接影响到炉内的气流的扩散路径,有效避免了外界扰流对出烟形状的影响,有效保持出烟形状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
本技术涉及熏香器
,特别涉及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门都喜欢以嗅香、品香作为一种高贵雅致的兴趣。熏香炉是香道的重要器具之一,传统的熏香炉一般在香炉盖上开设通气孔,烟气直接从通气孔排出,烟气飘散无规律,缺乏美感。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91863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香炉,包括底座和炉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块,所述炉盖盖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压块形成有向下的凸起,所述压块置于在所述凹槽上,并覆盖通孔,所述压块外壁与所述凹槽内壁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通孔相连通形成纵向截面为L型的过烟通道,所述底座布置有通气孔。现有的香炉,为了实现烟气出沿均匀可控,熏香炉内较为封闭,对于燃烧时需要较多的空气香料品质,则容易因为内部空气不足而熄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提高内部空气流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烟型均匀、空气流通效率高的烟气溢出型熏香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包括炉身、炉盖,炉身上方设有开口,炉盖可拆卸的安装于开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包括框体、第一中柱、底板,所述框体底面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中柱设于框体的第一贯穿孔内且与框体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中柱底面向下凸出于框体底面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底板连接于第一中柱底面,底板与框体底面的下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一贯穿孔形成进气通道。进一步的,底板面积大于第一贯穿孔面积,且第一贯穿孔的垂直投影面完全处于底板内。进一步的,炉身还包括载香台,所述第一中柱顶面向上凸出于框体底面的上表面设置,所述载香台设于第一中柱顶面,载香台与框体底面的上表面间具有间隙。进一步的,载香台边缘设有环绕设置且向上凸出的外沿。进一步的,载香台内设有置香垫,所述置香垫包括上下布置的阻燃棉层、锡纸层。进一步的,第一中柱、第一连接块、框体一体成型,底板、载香台分别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剂与第一中柱粘合。进一步的,炉盖包括盖体、第二中柱、上板,所述盖体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中柱设于第二贯穿孔内且通过第二连接块与盖体连接,所述第二中柱顶面向上凸出于盖体上表面设置,所述上板设于第二中柱顶面,上板与盖体的上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二贯穿孔形成出烟通道。进一步的,盖体上还设有环绕沿,所述环绕沿向上凸出的设于盖体上,所述第二贯穿孔位于环绕沿内侧,所述上板与环绕沿内壁间形成有间隙。进一步的,盖体、第二中柱、第二连接块、环绕沿一体成型,上板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剂与第二中柱粘合。进一步的,炉身、炉盖采用乌金石制成。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通过炉身底部侧向进气的进气通道结构,提高了进气效率,保证了炉内香料具有燃烧所需的氧气;炉身的进气通道、炉盖的出沿通道均为迷宫型通道,外界的风无法直接影响到炉内的气流的扩散路径,有效避免了外界扰流对出烟形状的影响,有效保持出烟形状美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剖面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图中标识对应如下:1.炉身、11.框体、111.第一贯穿孔、112.第一连接块、12.第一中柱、13.底板、14.载香台、141.外沿、142.置香垫、1421.阻燃棉层、1422.锡纸层、2.炉盖、21.盖体、211.第二贯穿孔、212.第二连接块、22.第二中柱、23.上板、24.环绕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包括炉身1、炉盖2,炉身1上方设有开口,炉盖2可拆卸的安装于开口处。炉身1包括框体11、第一中柱12、底板13、载香台14,框体11底面开设有第一贯穿孔111,第一中柱12设于框体11的第一贯穿孔111内且与框体11间通过第一连接块112连接,第一中柱12底面向下凸出于框体11底面的下表面设置,底板13连接于第一中柱12底面,底板13面积大于第一贯穿孔111面积,且第一贯穿孔111的垂直投影面完全处于底板13内,底板13与框体11底面的下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一贯穿孔111形成进气通道。第一中柱12顶面向上凸出于框体11底面的上表面设置,载香台14设于第一中柱12顶面,载香台14与框体11底面的上表面间具有间隙,载香台14边缘设有环绕设置且向上凸出的外沿141,载香台14的外沿141内设有置香垫142,置香垫142包括上下布置的阻燃棉层1421、锡纸层1422。炉身1采用乌金石制成,第一中柱12、第一连接块112、框体11一体机加工成型,底板13、载香台14分别通过环氧树脂粘接剂与第一中柱12粘合。炉盖2包括盖体21、第二中柱22、上板23,盖体21开设有第二贯穿孔211,第二中柱22设于第二贯穿孔211内且通过第二连接块212与盖体21连接,第二中柱22顶面向上凸出于盖体21上表面设置,上板23设于第二中柱22顶面,上板23与盖体21的上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二贯穿孔211形成出烟通道。盖体21上还设有环绕沿24,环绕沿24向上凸出的设于盖体21上,第二贯穿孔211位于环绕沿24内侧,上板23与环绕沿24内壁间形成有间隙。炉盖2采用乌金石制成,盖体21、第二中柱22、第二连接块212一体机加工成型,上板23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剂与第二中柱22粘合。该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工作原理如下:将香料点燃置于炉身1内的载香台14内,盖上炉盖2,烟气向上飘散,由于第二贯穿孔211、上板23及环绕沿24的位置布置关系,出烟通道为曲折的迷宫型通道,烟气将会扩散均匀且具有在一定聚集作用后从炉盖2上方逸出,逸出的烟气烟型均匀,具有美感;香料燃烧时消耗炉身1内氧气,外界空气空过炉身1底部的进烟通道进入,由于底板13与框体11底面的下表面间具有间隙,进烟通道的入口为侧向入口,入口面积大,可进气量大,保证了炉体内具有足够供香料燃烧的氧气;第一贯穿孔111、底板13、载香台14的设置,也使得进气通道为曲折的迷宫型通道,即进气通道与出烟通道均为迷宫型通道,外界的风无法直接影响到炉内的气流的扩散路径,有效避免了外界扰流对出烟形状的影响,保证烟气按照设定路径出烟,有效保持出烟形状美感,同时炉身1内香料不受外界气流影响,提升香料燃烧的稳定性。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包括炉身、炉盖,炉身上方设有开口,炉盖可拆卸的安装于开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包括框体、第一中柱、底板,所述框体底面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中柱设于框体的第一贯穿孔内且与框体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中柱底面向下凸出于框体底面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底板连接于第一中柱底面,底板与框体底面的下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一贯穿孔形成进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包括炉身、炉盖,炉身上方设有开口,炉盖可拆卸的安装于开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包括框体、第一中柱、底板,所述框体底面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第一中柱设于框体的第一贯穿孔内且与框体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中柱底面向下凸出于框体底面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底板连接于第一中柱底面,底板与框体底面的下表面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与第一贯穿孔形成进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面积大于第一贯穿孔面积,且第一贯穿孔的垂直投影面完全处于底板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还包括载香台,所述第一中柱顶面向上凸出于框体底面的上表面设置,所述载香台设于第一中柱顶面,载香台与框体底面的上表面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香台边缘设有环绕设置且向上凸出的外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烟气溢出型熏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香台内设有置香垫,所述置香垫包括上下布置的阻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州市儒逸堂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