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30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匣,包括上端开口的储水匣、可正反安装在储水匣上端且封闭开口的茶盘、设置茶盘上的储水空间和下水格盘、设置在茶盘底面与储水空间连通的出水孔、以及设置在茶盘底面的把手,储水空间在茶盘顶面具有下水口,下水格盘设置在茶盘顶面以封闭下水口,下水格盘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把手上设置有与出水孔连通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出水孔配合将水从把手处导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身具备储水匣,无需配备额外的装置,且在没有泡茶时,储水匣还可当储物匣使用,充分利用空间,把手的第一凹槽与出水孔配合导水,避免水将茶盘其他部位打湿,保持茶盘的整洁。保持茶盘的整洁。保持茶盘的整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匣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匣。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泡功夫茶最能体现茶文化的韵味,茶盘则是泡功夫茶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茶盘通常设置有出水口,以方便废水流出,但现有茶盘通常需要另外配备储存废水的装置,如储水垃圾桶等,如此造成了许多不便,且对泡茶场地也有了限制,且在茶盘与储水装置之间通常需要设置导水管,导水管不仅易损坏,还不好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茶匣,自身具备储水匣,无需配备额外的装置,且在没有泡茶时,储水匣还可当储物匣使用,充分利用空间,把手的第一凹槽与下水孔配合导水,避免水将茶盘其他部位打湿,保持茶盘的整洁。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茶匣,包括上端开口的储水匣、可正反安装在储水匣上端且封闭开口的茶盘、设置茶盘上的储水空间和下水格盘、设置在茶盘底面与储水空间连通的出水孔、以及设置在茶盘底面的把手,储水空间在茶盘顶面具有下水口,下水格盘设置在茶盘顶面以封闭下水口,下水格盘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把手上设置有与出水孔连通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出水孔配合将水从把手处导出至储水匣。
[0006]进一步的,所述茶盘底面间隔设置有两所述出水孔,所述把手为弧形,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把手内侧,第一凹槽的深度与宽度由把手端部至中部逐渐减小至零,第一凹槽两端分别与两出水孔连通,出水孔位于第一凹槽端部覆盖范围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包括提板和设置在提板下端的竖直块,所述第一凹槽横截面为“U”字型且横向贯穿竖直块布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包括提板和设置在提板下端的竖直块,所述第一凹槽横截面为“U”字型且横向设置在竖直块上,第一凹槽一端设置在竖直块表面、另一端设置在竖直块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茶盘一端设置有向下的第二凹槽,所述茶盘顶面为第二凹槽底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空间侧壁设置有向内的凸台,所述下水格盘底面设置在凸台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茶盘顶面两端部均设置有竖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孔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者多边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水格盘还包括与下水口匹配的平板,若干所述通孔间隔设置在平板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匣横截面包括长方形、圆形或者多边形,所述茶盘形状与储水
匣相同。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对于包括提板和竖直块的把手,当茶盘正向安装在储水匣上时,茶匣可用于泡茶,泡茶时,废水通过下水口、下水格盘和出水孔流出,把手的第一凹槽与出水孔连通,可使出水孔流出的水从第一凹槽端部导出并流至储水匣内,如此在泡茶时无需配备额外的储水装置,使用方便,适用于更多的场合,再者把手第一凹槽与出水孔配合导水,水流从纵向流动转为横向流动,能够减缓水流流速,从而能够避免当水流比较大时将茶盘其他部位打湿,从而保持茶盘的整洁;在没有泡茶时,将茶盘反向安装在储水匣上,储水匣即可当做储物匣使用,充分利用空间。
[0017]2、对于弧形把手,当茶盘正向安装在储水匣上时,茶匣可用于泡茶,泡茶时,废水通过下水口、下水格盘和出水孔流出,把手的第一凹槽与出水孔连通,可将出水孔流出的水导流至把手中部并溢出至储水匣内,如此在泡茶时无需配备额外的储水装置,使用方便,适用于更多的场合,再者把手第一凹槽与出水孔配合导水,能够避免当水流比较大时将茶盘其他部位打湿,且把手中部距离储水匣底部更近,也可避免水流进储水匣时溅起,从而保持茶盘的整洁;在没有泡茶时,将茶盘反向安装在储水匣上,储水匣即可当做储物匣使用,充分利用空间。
[0018]3、泡茶时,茶盘上的废水可通过下水格盘迅速流入储水空间内,储水空间可供废水暂时存储,再通过出水孔流出,从而使茶盘保持整洁。
[0019]4、储水空间侧壁设置的凸台,能够使下水格盘安装得更为牢固。
[0020]5、茶盘顶面两端设置有竖板,可方便将茶盘提起。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用于泡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用于储物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的分解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用于泡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的分解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用于储物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图7的分解图。
[0030]其中,1、储水匣;2、茶盘;31、储水空间;32、凸台;33、平板;34、通孔;35、下水口;4、出水孔;5、把手;51、提板;52、竖直块;6、第一凹槽;7、竖板;8、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茶匣包括上端开口的储水匣1、可正反安装在储水匣1上端且封闭开口的茶盘2、设置茶盘2上的储水空间31和下水格盘、间隔设置在茶盘2底面且与储水空间31连通的两出水孔4、设置在茶盘2底面的弧形把手5和分别设置在茶盘2顶面两端部的两
竖板7,储水空间31在茶盘2顶面具有下水口35,下水格盘设置在茶盘2顶面以封闭下水口35,下水格盘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供废水通过进入储水空间31的通孔34,把手5内侧设置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深度与宽度由把手5端部至中部逐渐减小至零,第一凹槽6两端分别与两出水孔4连通,出水孔4位于第一凹槽6端部覆盖范围内,第一凹槽6与出水孔4配合将废水从把手处导出至储水匣1。
[0033]储水空间31侧壁设置有向内的凸台32,下水格盘底面设置在凸台32上。
[0034]在本实施例中,下水口35呈圆形,下水格盘包括与下水口35匹配的平板33,若干通孔34间隔设置在平板33上,通孔34呈长条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下水口35也可呈矩形、三角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平板33与下水口35形状匹配。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34也可呈点状、格状、蜂窝状或者各种文字形状。
[0035]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孔4呈椭圆形。储水匣1横截面为长方形,茶盘2横截面也为长方形。下水格盘和把手5均通过粘贴固定在茶盘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孔4也可呈圆形、三角形、矩形或者多边形。储水匣1横截面也可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0036]储水匣1、茶盘2和把手5可由石材、金属、人造石、石膏、木头、陶瓷等材料制成,也可通过3D打印技术形成。
[0037]实施例二:
[0038]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9]本实施例的储水匣1横截面为圆形,茶盘2横截面也为圆形。茶盘2一端设置有向下的第二凹槽8,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储水匣、可正反安装在储水匣上端且封闭开口的茶盘、设置茶盘上的储水空间和下水格盘、设置在茶盘底面与储水空间连通的出水孔、以及设置在茶盘底面的把手,储水空间在茶盘顶面具有下水口,下水格盘设置在茶盘顶面以封闭下水口,下水格盘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把手上设置有与出水孔连通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出水孔配合将水从把手处导出至储水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盘底面间隔设置有两所述出水孔,所述把手为弧形,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把手内侧,第一凹槽的深度与宽度由把手端部至中部逐渐减小至零,第一凹槽两端分别与两出水孔连通,出水孔位于第一凹槽端部覆盖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匣,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提板和设置在提板下端的竖直块,所述第一凹槽横截面为“U”字型且横向贯穿竖直块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匣,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提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州市儒逸堂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