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56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装置外壳内焊接有第一隔板,装置外壳内焊接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将装置外壳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溢流区、冷却区以及去油污区,去油污区内固定有搅拌机构,去油污区内固定有第一清理机构,且装置外壳的右侧壁顶端位置固定有第二清理机构,装置外壳内滑动连接有电缆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冷却区和去油污区,搅拌机构、第二清理机构以及第一清理机构,解决了传统的去油污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由于电缆成卷后,部分位置的油污会清理不到位,同时,无法与电缆的冷却步骤相结合,造成工序复杂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表面去油污装置,尤其是一种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导线,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包覆层,电缆的包覆层是将金属线置于挤出成型机中进行值得的,在整个挤出成型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效率,会在挤出成型机的挤出口位置涂抹润滑油,进而会使得电缆挤出成型后包覆层的外表面沾染大量的油污,对于油污的清除,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挤出冷却成型后,手动清理或者将整根电缆收集成卷后整体进行去油污处理,但是这种传统的去油污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由于电缆成卷后,部分位置的油污会清理不到位,同时,无法与电缆的冷却步骤相结合,造成工序复杂化。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内靠近左端的位置紧密焊接有第一隔板,所述装置外壳内靠近中间的位置紧密焊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将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溢流区、冷却区以及去油污区,所述去油污区内靠近所述第二隔板的位置通过外六角螺栓固定有搅拌机构,且所述去油污区内位于搅拌机构右端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清理机构,且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壁顶端位置固定有第二清理机构,所述装置外壳内滑动连接有电缆本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外壳的左侧壁靠近上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进线孔,所述第一隔板靠近上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过线通孔,且所述第二隔板的顶壁中间位置开设有过线槽,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壁顶端中间位置开设有出线槽,所述电缆本体从左至右依次穿过进线孔、过线通孔、过线槽以及出线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区靠近所述第二隔板且位于所述过线通孔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导向盘,且所述去油污区内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第二导向盘、第三导向盘以及第四导向盘,所述第一导向盘、第二导向盘、第三导向盘、第四导向盘均通过支撑转轴与所述装置外壳转动连接,且所述电缆本体依次绕过第一导向盘、第二导向盘、第三导向盘以及第四导向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板上位于所述过线通孔的前后两端处均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且所述排水孔上均螺纹连接有堵头,所述冷却区和溢流区通过过线通孔和排水孔相互连通,且所述溢流区的底端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远离溢流区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区的底部并与冷却区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外壳的后侧壁靠近上端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冷却区相连通的排油通槽,所述排油通槽的底端槽壁处紧密焊接有导油板,且所述装置外壳的后侧壁上与所述导油板相对应的位置通过外六角螺栓固定有废油箱,所述导油板与所述装置外壳的后侧壁呈一定角度倾斜,且所述导油板的下端位于所述废油箱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通过外六角螺栓固定于所述装置外壳顶壁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沿所述装置外壳的中线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均固定有多对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轴的顶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搅拌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且所述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清理机构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第一清理半环,两个所述第一清理半环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密固定,且两个所述第一清理半环相对的圆周外壁上紧密粘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远离所述第一清理半环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一嵌设块,且所述第一清理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装置外壳之间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嵌设块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内且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固定,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相背的侧壁上均紧密焊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位于所述装置外壳的外部并螺纹连接有固定盖,且所述固定盖与所述装置外壳之间螺纹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清理半环的前侧壁上固定有环形刮板,所述环形刮板与所述第一清理半环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清理机构包括一对固定于所述装置外壳的后侧壁顶端且呈对称分布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外六角螺栓固定,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固定有一对相互对称的第二清理半环,所述第二清理半环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二清理半环相背的圆周外壁上紧密粘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第二清理半环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嵌设块,所述第二支撑柱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嵌设槽,所述第二嵌设块位于所述嵌设槽内并与嵌设槽之间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密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线槽、出线槽的截面均呈U形,且所述进线孔、过线通孔、过线槽以及出线槽内均滚动连接有滚珠。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装置外壳分隔成冷却区和去油污区,将电缆挤出成型后的冷却和去油污两道合并成在一个装置内完成,使得冷却和去油污工序简单化;本专利技术利用搅拌机构、第二清理机构以及第一清理机构,在电缆彻底冷却成型后,可以较为彻底的清除电缆包覆层外表面的油污,避免了人工清理油污的费时费力和整体清理油污的效果不佳的问题,解决了传统的去油污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由于电缆成卷后,部分位置的油污会清理不到位,同时,无法与电缆的冷却步骤相结合,造成工序复杂化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装置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清理机构的拆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清理半环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装置外壳1、第一隔板11、过线通孔111、排水孔112、堵头113、第二隔板12、过线槽121、进线孔13、出线槽14;冷却区2、排油通槽21、导油板211、废油箱22;去油污区3、顶板31、电机32、第一搅拌轴33、第二搅拌轴34、搅拌叶片35、皮带36;溢流区4、循环管41;电缆本体5、第一导向盘51、第二导向盘52、第三导向盘53、第四导向盘54、支撑转轴55;第二清理机构6、安装板61、第二支撑柱62、嵌设槽621、第二清理半环63、连接块631、第二固定块632、第二嵌设块633;第一清理机构7、第一清理半环71、环形刮板711、第一固定块7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内靠近左端的位置紧密焊接有第一隔板(11),所述装置外壳(1)内靠近中间的位置紧密焊接有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将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溢流区(4)、冷却区(2)以及去油污区(3),所述去油污区(3)内靠近所述第二隔板(12)的位置通过外六角螺栓固定有搅拌机构,且所述去油污区(3)内位于搅拌机构右端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清理机构(7),且所述装置外壳(1)的右侧壁顶端位置固定有第二清理机构(6),所述装置外壳(1)内滑动连接有电缆本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内靠近左端的位置紧密焊接有第一隔板(11),所述装置外壳(1)内靠近中间的位置紧密焊接有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将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溢流区(4)、冷却区(2)以及去油污区(3),所述去油污区(3)内靠近所述第二隔板(12)的位置通过外六角螺栓固定有搅拌机构,且所述去油污区(3)内位于搅拌机构右端位置处固定有第一清理机构(7),且所述装置外壳(1)的右侧壁顶端位置固定有第二清理机构(6),所述装置外壳(1)内滑动连接有电缆本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左侧壁靠近上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进线孔(13),所述第一隔板(11)靠近上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过线通孔(111),且所述第二隔板(12)的顶壁中间位置开设有过线槽(121),所述装置外壳(1)的右侧壁顶端中间位置开设有出线槽(14),所述电缆本体(5)从左至右依次穿过进线孔(13)、过线通孔(111)、过线槽(121)以及出线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2)靠近所述第二隔板(12)且位于所述过线通孔(111)上方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一导向盘(51),且所述去油污区(3)内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第二导向盘(52)、第三导向盘(53)以及第四导向盘(54),所述第一导向盘(51)、第二导向盘(52)、第三导向盘(53)、第四导向盘(54)均通过支撑转轴(55)与所述装置外壳(1)转动连接,且所述电缆本体(5)依次绕过第一导向盘(51)、第二导向盘(52)、第三导向盘(53)以及第四导向盘(5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1)上位于所述过线通孔(111)的前后两端处均开设有多个排水孔(112),且所述排水孔(112)上均螺纹连接有堵头(113),所述冷却区(3)和溢流区(4)通过过线通孔(111)和排水孔(112)相互连通,且所述溢流区(4)的底端连通有循环管(41),所述循环管(41)远离溢流区(4)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区(2)的底部并与冷却区(2)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型高强度电缆挤出成型表面去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后侧壁靠近上端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冷却区(2)相连通的排油通槽(21),所述排油通槽(21)的底端槽壁处紧密焊接有导油板(211),且所述装置外壳(1)的后侧壁上与所述导油板(211)相对应的位置通过外六角螺栓固定有废油箱(22),所述导油板(211)与所述装置外壳(1)的后侧壁呈一定角度倾斜,且所述导油板(211)的下端位于所述废油箱(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岚王祖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虹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