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塑件喷漆装置,包括静电除尘室、打磨室、传送机构、流平室、罩光室、底漆室、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烘房,所述传送机构依次穿过所述打磨室、静电除尘室、底漆室、所述底漆室、第一面漆室之间的流平室、第一面漆室、所述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之间的流平室、第二面漆室、第二面漆室、罩光室之间的流平室、罩光室、罩光室、所述烘房之间的流平室、烘房;本装置可以流水线化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漆,增加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塑件喷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覆盖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模塑件喷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的代步车辆越来越多,而在汽车的生产过程、维修过程中,都会使用到大量汽车覆盖件,传统汽车覆盖件生产厂家生产方式多为将汽车覆盖件在一个加工场所同一加工完某一工序后将加工好的汽车覆盖件移动至下一个加工场所,移动时往往需要移动大量汽车覆盖件,这种加工方式效率低下,不利于大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塑件喷漆装置,可以流水线化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漆,增加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塑件喷漆装置,包括静电除尘室、打磨室、传送机构、流平室、罩光室、底漆室、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烘房;所述静电除尘室包括加工车间A、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门形框、负离子风发生器,所述门形框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A内,所述门形框内设置有负离子风通道,所述负离子风发生器的出风口和所述门形框内的负离子风通道连通,所述负离子风通道还包括若干支通道,所述支通道和所述负离子风通道连通,所述支通道采用万向管制成,所述负离子风发生器用于产生负离子风;所述打磨室包括加工车间B、去飞边机构,所述去飞边机构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B内,所述去飞边机构包括底座、喷火机构、支撑机构,所述喷火机构、支撑机构分别和所述底座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撑杆、若干吸盘、把手,所述撑杆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撑杆上,用于吸附塑料件,所述把手和所述撑杆连接;所述流平室包括加工车间C、空气循环机构,所述空气循环机构和所述加工车间连接,用于使湿漆汽车覆盖件表面上的油漆挥发流平;所述底漆室包括喷漆机构A、加工车间D,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进入所述加工车间D的汽车覆盖件进行喷涂底漆;所述第一面漆室包括喷漆机构B、加工车间E,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第一层面漆;所述第二面漆室包括喷漆机构C、加工车间F,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第二层面漆;所述罩光室包括喷漆机构D、加工车间G,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罩光漆;所述烘房包括热风循环机构、加工车间H,所述热风循环机构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H内,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汽车覆盖件进行烘干;所述流平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漆室、第一面漆室之间,所述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之间,所述第二面漆室、罩光室之间,所述罩光室、所述烘房之间;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滑轨A、若干轨行车、支撑结构,所述轨行车沿所述滑轨A移动,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轨行车连接;所述滑轨A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副轨A,所述副轨A的横截面为凹形结构,两个副轨A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副轨A依次穿过所述打磨室、静电除尘室、底漆室、所述底漆室、第一面漆室之间的流平室、第一面漆室、所述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之间的流平室、第二面漆室、第二面漆室、罩光室之间的流平室、罩光室、罩光室、所述烘房之间的流平室、烘房;所述轨行车包括第一撑杆、第二撑杆、两个滑轨B、若干行走轮、若干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的中部铰接,形成“X”状结构,所述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的两端端头处分别设置有滑块,并且所述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的两端端头分别和所述滑块铰接,所述滑轨B关于所述“X”状结构的对称中心线平行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X”状结构的两侧,位于所述“X”状结构的对称中心线两侧的滑块分别和距离其最近的滑轨B连接,并沿所述滑轨B移动,所述调节螺栓设置在任一滑轨B的两侧,且其和所述滑轨B通过螺纹连接,和所述调节螺栓位于同一滑轨B上的滑块分别和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转动连接;所述行走轮和所述滑轨B转动连接,所述行走轮和所述副轨A的内壁接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工车间A、加工车间B、加工车间C、加工车间D、加工车间E、加工车间F、加工车间G为一样的机构,所述加工车间A包括进料通道、出料通道,相邻的加工车间连通时,其中一个加工车间的进料通道和另一个加工车间的出料通道连通,所述副轨A从所述进料通道进入加工车间内,从所述出料通道通出加工车间,所述加工车间B的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所述加工车间A的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内分别设置有门帘,所述门帘用于将所述进料通道、出料通道和外界隔断。进一步地,所述加工车间A的地板为钢格板,其地板的下方设置有流水腔,所述流水腔为顶部开放的腔室,所述钢格板盖设在所述流水腔顶部开口处,所述流水腔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所述流水腔的底面高度从所述进水通道至所述出水通道由高变低,相邻加工车间中,其中一个加工车间的进水通道和另一个加工车间的出水通道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循环水机构,所述循环水机构包括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所述过滤腔分隔为上腔室、下腔室,靠近所述副轨A末端的加工车间的出水通道和所述下腔室连通,靠近所述副轨A端头的加工车间的进水通道和所述上腔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密封杆、推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所述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推杆和所述撑杆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撑杆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吸盘内,所述密封杆和所述通孔的内壁滑动配合,并且所述密封杆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撑杆内,所述,密封杆内设置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端头开设在所述密封杆的顶部,所述导气通道的另一个端头开设在所述密封杆的侧壁上,所述密封杆位于所述撑杆内的端头为弧形结构,所述推杆上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所述密封杆的弧形外缘和所述弧形凸起的弧形外缘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和所述密封杆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撑杆连接,所述把手包括一个半椭圆形端头,其半椭圆形端头的中心和所述撑杆内壁铰接,其半圆形端头的外缘和所述推杆接触连接,所述把手用于推动所述推杆,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和所述撑杆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把手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一端和所述撑杆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推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轨A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环状链条、第一链轮、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分别和所述链条啮合,将所述环状链条分隔为两个平行部分,其中一个平行部分设置在所述副轨A内部,所述环状链条的外侧设置有推杆A,所述推杆A和所述轨行车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撑杆通过旋转机构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套管,内管、插销,所述内管的外壁和所述套管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内管和所述撑杆连接,所述套管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孔,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流水线化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漆,增加加工效率,加工过程中不需人力搬运待加工件,并且通过调节所述轨行车的移动速度,即可调节生产速度,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加工件的加工。2、将汽车覆盖件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通过驱动所述轨行车移动,即可将待加工汽车覆盖件运输至加工场所。旋转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塑件喷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电除尘室、打磨室、传送机构(3)、流平室、罩光室、底漆室、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烘房;/n所述静电除尘室包括加工车间A(4)、除尘机构(6),所述除尘机构(6)包括门形框(62)、负离子风发生器(63),所述门形框(62)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A(4)内,所述门形框(62)内设置有负离子风通道(620),所述负离子风发生器(63)的出风口和所述门形框(62)内的负离子风通道(620)连通,所述负离子风通道(620)还包括若干支通道(65),所述支通道(65)和所述负离子风通道(620)连通,所述支通道(65)采用万向管制成,所述负离子风发生器(63)用于产生负离子风;/n所述打磨室包括加工车间B(1)、去飞边机构(2),所述去飞边机构(2)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B(1)内,所述去飞边机构(2)包括底座(21)、喷火机构、支撑机构,所述喷火机构、支撑机构分别和所述底座(21)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撑杆(27)、若干吸盘(29)、把手(210),所述撑杆(27)和所述底座(21)转动连接,所述吸盘(29)设置在所述撑杆(27)上,用于吸附塑料件,所述把手(210)和所述撑杆(27)连接;/n所述流平室包括加工车间C、空气循环机构,所述空气循环机构和所述加工车间连接,用于使湿漆汽车覆盖件表面上的油漆挥发流平;/n所述底漆室包括喷漆机构A、加工车间D,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进入所述加工车间D的汽车覆盖件进行喷涂底漆;/n所述第一面漆室包括喷漆机构B、加工车间E,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第一层面漆;/n所述第二面漆室包括喷漆机构C、加工车间F,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第二层面漆;/n所述罩光室包括喷漆机构D、加工车间G,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罩光漆;/n所述烘房包括热风循环机构、加工车间H,所述热风循环机构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H内,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汽车覆盖件进行烘干;/n所述流平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漆室、第一面漆室之间,所述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之间,所述第二面漆室、罩光室之间,所述罩光室、所述烘房之间;/n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滑轨A、若干轨行车(35)、支撑结构,所述轨行车(35)沿所述滑轨A移动,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轨行车(35)连接;/n所述滑轨A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副轨A(31),所述副轨A(31)的横截面为凹形结构,两个副轨A(31)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副轨A(31)依次穿过所述打磨室、静电除尘室、底漆室、所述底漆室、第一面漆室之间的流平室、第一面漆室、所述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之间的流平室、第二面漆室、第二面漆室、罩光室之间的流平室、罩光室、罩光室、所述烘房之间的流平室、烘房;/n所述轨行车(35)包括第一撑杆(3503)、第二撑杆(3504)、两个滑轨B(3502)、若干行走轮(3501)、若干调节螺栓(3505),所述第一撑杆(3503)、第二撑杆(3504)的中部铰接,形成“X”状结构,所述第一撑杆(3503)、第二撑杆(3504)的两端端头处分别设置有滑块(3506),并且所述第一撑杆(3503)、第二撑杆(3504)的两端端头分别和所述滑块(3506)铰接,所述滑轨B(3502)关于所述“X”状结构的对称中心线平行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X”状结构的两侧,位于所述“X”状结构的对称中心线两侧的滑块(3506)分别和距离其最近的滑轨B(3502)连接,并沿所述滑轨B(3502)移动,所述调节螺栓(3505)设置在任一滑轨B(3502)的两侧,且其和所述滑轨B(3502)通过螺纹连接,和所述调节螺栓(3505)位于同一滑轨B(3502)上的滑块(3506)分别和所述调节螺栓(3505)的螺杆转动连接;/n所述行走轮(3501)和所述滑轨B(3502)转动连接,所述行走轮(3501)和所述副轨A(31)的内壁接触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塑件喷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电除尘室、打磨室、传送机构(3)、流平室、罩光室、底漆室、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烘房;
所述静电除尘室包括加工车间A(4)、除尘机构(6),所述除尘机构(6)包括门形框(62)、负离子风发生器(63),所述门形框(62)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A(4)内,所述门形框(62)内设置有负离子风通道(620),所述负离子风发生器(63)的出风口和所述门形框(62)内的负离子风通道(620)连通,所述负离子风通道(620)还包括若干支通道(65),所述支通道(65)和所述负离子风通道(620)连通,所述支通道(65)采用万向管制成,所述负离子风发生器(63)用于产生负离子风;
所述打磨室包括加工车间B(1)、去飞边机构(2),所述去飞边机构(2)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B(1)内,所述去飞边机构(2)包括底座(21)、喷火机构、支撑机构,所述喷火机构、支撑机构分别和所述底座(21)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撑杆(27)、若干吸盘(29)、把手(210),所述撑杆(27)和所述底座(21)转动连接,所述吸盘(29)设置在所述撑杆(27)上,用于吸附塑料件,所述把手(210)和所述撑杆(27)连接;
所述流平室包括加工车间C、空气循环机构,所述空气循环机构和所述加工车间连接,用于使湿漆汽车覆盖件表面上的油漆挥发流平;
所述底漆室包括喷漆机构A、加工车间D,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进入所述加工车间D的汽车覆盖件进行喷涂底漆;
所述第一面漆室包括喷漆机构B、加工车间E,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第一层面漆;
所述第二面漆室包括喷漆机构C、加工车间F,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第二层面漆;
所述罩光室包括喷漆机构D、加工车间G,所述喷漆机构A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内,用于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喷罩光漆;
所述烘房包括热风循环机构、加工车间H,所述热风循环机构设置在所述加工车间H内,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汽车覆盖件进行烘干;
所述流平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漆室、第一面漆室之间,所述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之间,所述第二面漆室、罩光室之间,所述罩光室、所述烘房之间;
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滑轨A、若干轨行车(35)、支撑结构,所述轨行车(35)沿所述滑轨A移动,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轨行车(35)连接;
所述滑轨A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副轨A(31),所述副轨A(31)的横截面为凹形结构,两个副轨A(31)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副轨A(31)依次穿过所述打磨室、静电除尘室、底漆室、所述底漆室、第一面漆室之间的流平室、第一面漆室、所述第一面漆室、第二面漆室之间的流平室、第二面漆室、第二面漆室、罩光室之间的流平室、罩光室、罩光室、所述烘房之间的流平室、烘房;
所述轨行车(35)包括第一撑杆(3503)、第二撑杆(3504)、两个滑轨B(3502)、若干行走轮(3501)、若干调节螺栓(3505),所述第一撑杆(3503)、第二撑杆(3504)的中部铰接,形成“X”状结构,所述第一撑杆(3503)、第二撑杆(3504)的两端端头处分别设置有滑块(3506),并且所述第一撑杆(3503)、第二撑杆(3504)的两端端头分别和所述滑块(3506)铰接,所述滑轨B(3502)关于所述“X”状结构的对称中心线平行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X”状结构的两侧,位于所述“X”状结构的对称中心线两侧的滑块(3506)分别和距离其最近的滑轨B(3502)连接,并沿所述滑轨B(3502)移动,所述调节螺栓(3505)设置在任一滑轨B(3502)的两侧,且其和所述滑轨B(3502)通过螺纹连接,和所述调节螺栓(3505)位于同一滑轨B(3502)上的滑块(3506)分别和所述调节螺栓(3505)的螺杆转动连接;
所述行走轮(3501)和所述滑轨B(3502)转动连接,所述行走轮(3501)和所述副轨A(31)的内壁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王波,莫新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羽佳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