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制品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16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酱制品生产装置,属于酱制品领域,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内部并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传送带,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两组齿轮箱,在刷料时,刺孔辊转动时的细针转动,细针转动对食品的两面节能型扎孔,使得后期酱料更加入味,经过扎孔的食品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滑动至毛刷辊上,喷料管对上方的毛刷进行喷料,下方的毛刷在转动时蘸取蘸料槽内的酱料,这样可以对食品的两个面进行刷料,满足了生产需要,并且通过设置有蘸料槽能够避免多余的酱料掉落,因此能够防止酱料浪费,节省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酱制品生产装置
本技术涉及酱制品
,具体为一种酱制品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酱制品如酱卤肉、牛肉干、酱腌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上酱来增加其味道,酱卤肉制品是原料肉经预煮后,再用香辛料和调味料加水煮制而成。现有的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746976.3的一种食品刷酱设备,食品刷酱设备,包括机体、传送装置和刷酱装置,传送装置包括滚轴和设在滚轴上的传送带,传送带具有朝上的传送面,传送装置还包括位于传送带内的垫块,垫块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并与机体固定,且垫块截面对应的顶角朝上顶起传送带,并在传送面上形成凸起,刷酱装置包括空心刷头和与刷头内部连通的酱料室,且刷头抵在凸起上,当食品通过传送带传送后,在凸起位置被刷头刷酱,由于凸起能顶起食物,因此酱料能高效的涂抹在食物上,但该设备结构单一,只能对食品的一个面进行刷酱,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由于酱料中可能含有一些颗粒物质成分,在暂存过程中,颗粒物质由于体积关系容易沉淀在暂存机构的底部,导致酱料中物质不均匀,从而使得食品的口感不一,影响食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酱制品生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并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表面套接有传送带(15),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两组齿轮箱(9),所述齿轮箱(9)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三电机(10),一组所述第三电机(10)的输出端延伸至齿轮箱(9)的内部并连接有延伸有装置主体(1)内部的第一驱动轴(16),所述齿轮箱(9)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24)和从动齿轮(2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轴(17)和第二旋转轴(19),一组所述第三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制品生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并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表面套接有传送带(15),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两组齿轮箱(9),所述齿轮箱(9)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三电机(10),一组所述第三电机(10)的输出端延伸至齿轮箱(9)的内部并连接有延伸有装置主体(1)内部的第一驱动轴(16),所述齿轮箱(9)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24)和从动齿轮(2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旋转轴(17)和第二旋转轴(19),一组所述第三电机(10)的输出端延伸至齿轮箱(9)的内部并连接有延伸至装置主体(1)内部的第二驱动轴(18),所述第一驱动轴(16)和第一旋转轴(17)的外表面设置有刺孔辊(23),所述刺孔辊(23)的外表面固定有细针(26),所述第二驱动轴(18)和第二旋转轴(19)的外表面设置有毛刷辊(20),所述毛刷辊(20)的外表面设置有毛刷(2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有蘸料槽(27),所述蘸料槽(27)的顶部一侧固定有导流板(22),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储料箱(2),所述储料箱(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延伸至储料箱(2)的内部并连接有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的外表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明泉龚瑞林青莲龚玮刘冬胜周俊
申请(专利权)人:丰城市三星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