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15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包括气囊、PCB线路软板,所述气囊与导气管连通,所述气囊的人体接触面上开设有测试区域,所述测试区域内嵌入有与所述PCB线路软板相连的传感器阵列;所述传感器阵列包括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敏感面与所述气囊的人体接触面近似在一个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中医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特定部位的动脉,依应指形象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与望诊、闻诊、问诊并列为中医四大诊断方式,是中医的核心诊断方式之一。但是传统中医脉诊是通过医生的触觉进行探测,主观判断后再通过自然语言进行记录的。由于每个人的触觉感知能力不同以及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和广泛存在的一字多义现象,每个人对同一医案有不同的理解,缺乏共识,也无法证明或证伪,造成了中医虽然有几千年的实践、积累的案例汗牛充栋,但是仍然备受质疑的现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中医脉诊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现代脉诊仪有望实现脉象信息的客观化读取与数字化记录,是实现中医脉诊信息化的关键设备。中医寸口三部九候脉诊的核心思想是对寸口桡动脉施加浮、中、沉等不同压力的同时,测量桡动脉寸、关、尺位置的脉搏波,并根据不同压力下脉搏宽度、长度、脉搏波波形等证象作出诊断。因此中医脉诊与西医脉搏波测量的一个关键不同在于,中医脉诊必须对桡动脉施加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包括气囊(1)、PCB线路软板(3),所述气囊(1)与导气管(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人体接触面上开设有测试区域(001),所述测试区域(001)内嵌入有与所述PCB线路软板(3)相连的传感器阵列;所述传感器阵列包括多个传感器(4),所述传感器(4)的敏感面与所述气囊(1)的人体接触面近似在一个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包括气囊(1)、PCB线路软板(3),所述气囊(1)与导气管(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的人体接触面上开设有测试区域(001),所述测试区域(001)内嵌入有与所述PCB线路软板(3)相连的传感器阵列;所述传感器阵列包括多个传感器(4),所述传感器(4)的敏感面与所述气囊(1)的人体接触面近似在一个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4)的尺寸小于桡动脉(006)的外径,且所述传感器阵列在与桡动脉(006)垂直方向上的线密度满足在桡动脉的外径范围内至少有3个所述传感器(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4)与人体软组织(005)的接触面积和未与所述气囊(1)接触的人体软组织(005)面积之和不大于传感器(4)与人体软组织(005)的接触面积的1.1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一体化的脉诊仪触觉传感阵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设有第一窗口(004),所述PCB线路软板(3)上设有第二窗口(003),所述PCB线路软板(3)位于所述第一窗口(004)的位置,且使得所述第二窗口(003)位于测试区域(001)的位置,所述传感器(4)呈凸形结构,所述传感器(4)的凸起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二窗口(003)中,且所述凸起部分的高度与所述气囊(1)的气囊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婷婷孙珂陈建中杨恒李昕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