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桑叶采摘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桑叶采摘器虽然减轻了桑农的劳动强度,但仍没有改变桑农传统依靠手工采摘的模式;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桑农劳动强度,在专利文献201310673244.1中公开了采用涡轮蜗杆驱动采摘机,由于刀具采用勾形导轨和滑块配合,通过一系列动力元件传递带动刀具上下移动,结构复杂,由此造成刀具在上下运动中运行不稳定导致采摘效果差;其通过半圆形的刀具闭合实现桑叶的采摘,由于桑树枝条生长茂密,损伤枝条,效率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提高采摘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摘机自动升降过程中稳定差影响采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包括:箱体,箱体底部具有车轮,其中部沿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500),所述箱体(500)底部具有车轮(501),其中部沿行驶方向形成采桑通道(k),其远离所述采桑通道(k)的采桑口侧设置有推杆(502),其内部形成收集仓(503),所述收集仓(503)顶部一端固定有上板(504),其顶部连接有基架(600);/n桑枝拨动定位机构(100),所述采桑通道(K)靠近其采桑口处设置有桑枝拨动定位机构(100);/n动力输出机构(700),所述收集仓(503)内形成有动力储存仓(5031),所述动力输出机构(700)位于所述动力储存仓(5031)内,且其输出端伸出所述动力储存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500),所述箱体(500)底部具有车轮(501),其中部沿行驶方向形成采桑通道(k),其远离所述采桑通道(k)的采桑口侧设置有推杆(502),其内部形成收集仓(503),所述收集仓(503)顶部一端固定有上板(504),其顶部连接有基架(600);
桑枝拨动定位机构(100),所述采桑通道(K)靠近其采桑口处设置有桑枝拨动定位机构(100);
动力输出机构(700),所述收集仓(503)内形成有动力储存仓(5031),所述动力输出机构(700)位于所述动力储存仓(5031)内,且其输出端伸出所述动力储存仓(5031);
双螺旋升降机构(300),所述双螺旋升降机构(300)包括:双螺旋轨道升降柱(301)、弹簧滚轮组件(302)及滑块支撑杆(303);所述双螺旋轨道升降柱(301)底部向下穿过所述上板(504)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700)输出端动力连接,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架(600)上,其外壁上具有深浅交错布置的两条旋向相反的螺旋线槽(3011);所述滑块支撑杆(303)与所述双螺旋轨道升降柱(301)平行布置,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板(504)和基架(600)固定,所述弹簧滚轮组件(302)滚轮侧与所述螺旋线槽(3011)配合;
以及采摘机构(200),所述采摘机构(200)的滑块(201)一端与远离滚轮侧的所述弹簧滚轮组件(302)固定,所述滑块(201)套接于所述滑块支撑杆(303)上,并通过所述双螺旋轨道升降柱(301)转动带动所述弹簧滚轮组件(302)和所述采摘机构(200)沿竖直方向上下平稳运动进行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滚轮组件(302)包括:滚轮架(3021)、滚轮(3022)、连接销(3023)、缓冲弹簧(3024)及滚轮架固定底板(3025);所述滚轮架固定底板(3025)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滑块(201)侧壁上;连接销(3023)一端固定于所述滚轮架固定底板(3025)上,另一端与所述滚轮架(3021)连接、且其外壁上位于所述滚轮架(3021)和所述滚轮架固定底板(3025)之间套接有所述缓冲弹簧(3024),所述滚轮(3022)转动连接于所述滚轮架(3021)上、且沿所述螺旋线槽(3011)运动;其中所述滚轮(3022)宽度大于所述螺旋线槽(3011)宽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600)靠近所述滑块支撑杆(303)处设置有用于所述采摘机构(200)限位的顶部斜板(402),所述上板(504)顶部对应所述顶部斜板(402)处安装有底部斜板(4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驱动的桑叶自动采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机构(200)包括:
刀架(202),所述刀架(202)包括刀架底座(2021)及圆弧形支架(2022);所述刀架底座(2021)底部具有与所述滑块(201)另一端设置底板(2012)上形成的两个平行布置的滑块滑槽(2011)配合的两组刀架底座滑块(2023),且所述刀架底座(2021)上对应两组所述刀架底座滑块(2023)内侧上开设有连接棍限位槽(2026);所述圆弧形支架(2022)包括与所述底板(2012)一体连接的第一圆弧形支架(2024),及对称通过合页(207)铰接于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架(2024)两侧的两个第二圆弧形支架(2025);
所述滑块(201)一端为与所述底板(2012)固定的滑块滑套(2013),所述滑块滑套(2013)套接于所述滑块支撑杆(303)上,其靠近所述底板(2012)一侧设置有推动弹簧座(2014),推动弹簧(2015)一端固定于所述推动弹簧座(2014)内,另一端与所述刀架底座(2021)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迎春,胡裔志,覃增,谭国栋,胡金炬,周运刚,秦建息,吴东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