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74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用以探测一噪音信号源的一噪音信号,该探测装置包括:    一探针,用以单点接触该噪音信号源以接收该噪音信号;    一信号输出部,与该探针连接,并输出对应于该噪音信号的一信号;以及    一信号接受部,用以接收该信号;    其中,当该探针接触该噪音信号源时,该噪音信号由该探针接收,再通过该信号输出部,输出该信号至该信号接受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干扰(EMI)探测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单点探测功能的电磁干扰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电子产品于出厂前,均必须通过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检测,方为合格产品。传统的电磁干扰探测结构如图5所示。传统的电磁干扰探测结构50由一频谱仪56、一天线55与一圆形探棒54所组成。圆形探棒54用以接收待测的电子产品58所产生的高频无线噪音信号,并对应地输出无线信号。电子产品58例如是一液晶显示器。天线55与频谱仪56电连接,并用以将所接收的无线信号传送至频谱仪56。频谱仪56则会将此无线信号所对应的频谱图显示于频谱仪56的屏幕上,以供测试者观察待测的电子产品的高频无线噪音信号的大小。然而,传统的圆形探棒54仅能探测出待测的电子产品58所可能产生高频无线噪音信号的区域,而无法精确地探测出高频无线噪音信号由何处产生。当待测的电子产品58为一电路板时,传统的圆形探棒54根本无法探测出此高频无线噪音信号究竟是从电路板上的哪个电路节点所产生。如此,当要重新修改电路板的设计以减少高频无线噪音信号时,设计者仅能使用尝试法(try and error)的方式,来修改电路板,以期能使电路板通过电磁干扰(EMI)检测。然而,这样的作法是相当耗时的。因此,如何快速地检测出电路板上的高频无线噪音信号源,并找出消除此噪音信号的方法,以节省测试时间,降低成本,乃刻不容缓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用以迅速并正确地单点探测噪音信号产生处,且快速地对该处的噪音信号产生原因加以分析并消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电磁干扰探测装置,此装置包括一探针、一信号输出部以及一信号接受部。探针以单点接触的方式接触噪音信号源以接收一噪音信号。信号输出部与探针连接,并输出对应于此噪音信号的信号。当探针接触噪音信号源时,噪音信号由探针接收,再通过信号输出部,输出信号至信号接受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再提出一种电磁干扰探测装置,包括第一单点探针、第二单点探针、噪音信号抑制元件、信号输出部以及信号接受部。第一单点探针与第二单点探针,用以选择性接触噪音信号源以接收噪音信号。噪音信号抑制元件与第二单点探针串接,用以过滤由第二单点探针接收的噪音信号。信号输出部与两单点探针分别连接,并对应于噪音信号分别输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至信号接受部接收。当选择以第一单点探针接触噪音信号源时,第一单点探针接收噪音信号后,通过信号输出部输出第一信号至信号接受部。当选择以第二单点探针接触噪音信号源时,第二单点探针接收噪音信号,噪音信号经由噪音信号抑制元件过滤后,信号输出部输出第二信号至信号接受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出一种电磁干扰探测装置,包括第一单点探针、第二单点探针、噪音信号传递元件、信号输出部以及信号接受部。第一单点探针与第二单点探针,用以选择性接触噪音信号源以接收噪音信号。噪音信号传递元件与第二单点探针连接,且用以将由第二单点探针所接收的部分噪音信号传递至一接地端。信号输出部与第一单点探针以及第二单点探针分别连接,并对应于噪音信号分别输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至信号接受部接收。当选择以第一单点探针接触噪音信号源时,第一单点探针接收噪音信号后,通过信号输出部输出第一信号至信号接受部。当选择以第二单点探针接触噪音信号源时,第二单点探针接收噪音信号,接着,部分的噪音信号经由噪音信号传递元件传递至接地端,且产生第二信号。最后,信号输出部输出第二信号至信号接受部。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与1B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与2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5为传统的电磁干扰探测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20、30、40电磁干扰探测装置11电路板12、22a、22b、32、42a、42b探针13、23、33、43缆线14、24、34、44信号输出部15、55天线16、26、36、46、56频谱仪24A壳体27a、27b拨动部28、38噪音信号抑制元件39选择器39A上壳体39B下壳体391凹槽392金属凸块393导线48电容50电磁干扰探测结构54圆形探棒58待测的电子产品NS1噪音信号S1A、S2A、S2B、S3A、S4A、S4B信号WS1A无线信号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干扰探测装置,其至少包括一探针、一信号输出部以及一信号接受部。探针以单点接触的方式接触一电子装置的噪音信号源以接收噪音信号。当探针接触噪音信号源时,噪音信号由探针接收,再通过信号输出部输出信号至信号接受部。至于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的实际应用实例将分别以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附图说明如下。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A与1B,其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的示意图。电磁干扰探测装置10主要包括探针12、信号输出部14以及信号接受部16。噪音信号源11可为任一电子产品,例如是电路板;而信号接受部例如是噪音信号显示器或频谱仪16。探针12用以单点接触电路板11以接收噪音信号NS1。信号输出部14可利用旋转而分离的方式,来与探针12连接,并输出一对应于噪音信号NS1的信号S1A,再经由缆线13,传递至频谱仪16。频谱仪16用来接收信号S1A并转化成为使用者可辨识的信号,如图1A所示。另外,信号输出部14可利用与一可伸缩式天线15的电连接,将自信号输出部14输出的信号S1A转为无线信号WS1A,且无线信号WS1A可被与频谱仪16所连接的天线所接收,再利用频谱仪16转化成为使用者可辨识的信号,如图1B所示。天线15可伸缩以适应不同频率的无线信号。第二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2A与2B,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磁干扰探测装置的示意图。电磁干扰探测装置20主要包括探针22a、探针22b、噪音信号抑制元件28、信号输出部24以及信号接受部。噪音信号源11可为任一电子用品,例如是电路板;而信号接受部例如是噪音信号显示器或频谱仪26。探针22a与探针22b用以选择性接触噪音信号源11以接收噪音信号NS1。噪音信号抑制元件28与探针22b串接,用以过滤自探针22b接收的噪音信号NS1。噪音信号抑制元件28例如是一电感、电阻或限流器(bead)。信号输出部24可利用旋转而分离的方式,来与探针22a与探针22b连接,并分别以此输出信号S2A与信号S2B,再经由缆线23传递至频谱仪26。探针22a与22b各自与拨动部27a与27b连接。探针22a与22b设置于一壳体24A内,且拨动部27a与27b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壳体24A上。使用者可以通过使拨动部27a下移,来使探针22a外露于壳体34A之外,以使探针22a得以接触电路板11以接收噪音信号NS1。此时,噪音信号NS1被传送至信号输出部24,信号输出部24对应地输出信号S2A,再经由缆线23传递至频谱仪26,如图2A所示。此外,使用者亦可以通过使拨动部27b下移,来使探针22b外露于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献堂林贤峰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