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晶体管的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各半导体器件的每一部分做到精细化是必要的。比如,常用金属间介电层材料的介电常数普遍偏高,介电常数会产生金属间寄生电容,会对后续工艺的集成电路造成干扰,进而影响了集成电路的传送速度,同时,寄生电容还增加功耗,这些问题限制了后续集成电路性能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金属结构之间,所述第二介电层和所述介孔层合围的区域中形成所述低介电常数区,能有效降低金属间的介电常数。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基板;第一介电层,位于所述基板上;多个金属结构,间隔位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上;第二介电层,覆盖在所述多个金属结构的顶面和侧壁,以及所述第一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n第一介电层,位于所述基板上;/n多个金属结构,间隔位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上;/n第二介电层,覆盖在所述多个金属结构的顶面和侧壁,以及所述第一介电层上;/n介孔层,位于所述第二介电层上;/n低介电常数区,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金属结构之间,为所述第二介电层和所述介孔层合围的区域;/n其中,所述低介电常数区中的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0~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第一介电层,位于所述基板上;
多个金属结构,间隔位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上;
第二介电层,覆盖在所述多个金属结构的顶面和侧壁,以及所述第一介电层上;
介孔层,位于所述第二介电层上;
低介电常数区,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金属结构之间,为所述第二介电层和所述介孔层合围的区域;
其中,所述低介电常数区中的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晶圆,或者为包含有元件或电路的半导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介电常数区为空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电层为氧化硅层,所述第二介电层为氮化硅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层为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结构包括:
附着层;
金属层,位于所述附着层上;以及
阻抗层,位于所述金属层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成海,李庆民,祝进专,谢烈翔,
申请(专利权)人:晶芯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