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阵列式扰振测量装置及阵列式扰振测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力学测量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阵列式扰振测量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阵列式扰振测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空间光学载荷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对指向稳定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间微振动是影响空间光学载荷指向稳定度的关键因素。为了预测该扰动产生的影响,开展微振动一体化集成仿真并采取相应的振动抑制措施,需要真实的振源微振动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卫星及载荷内部最主要的振源是动量轮,最大的动量轮质量在90kg以上,以六个为一组,由于质量较大,且安装在结构相对柔性的卫星基板上,各飞轮之间的耦合比较明显,单独测量一个飞轮的扰振数据并不足以支撑微振动仿真精度需求,无法满足相关的振动抑制设计,为此针对该振源的测试应将六个动量轮作为一组并结合相应的工装作为扰振力测试的试验对象,为此需要测量系统具备足够的台面尺寸以及较高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精度。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振源多维扰振力测量设备多采用四点式布局,更适用于较小的空间结构的六维力测量,传统四点式布局结构的刚度和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式扰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平台(1)、力传感器(2)、上平台(3)、被测振源(4)、采集控制系统(5),所述力传感器(2)呈阵列间隔分布在所述下平台(1)和所述上平台(3)之间,所述力传感器(2)至少设置九个;/n所述被测振源(4)设置在所述上平台(3)上,所述被测振源(4)在工作时产生扰振力;所述采集控制系统(5)信号连接所述力传感器(2),用于采集分析各个所述力传感器(2)的检测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式扰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平台(1)、力传感器(2)、上平台(3)、被测振源(4)、采集控制系统(5),所述力传感器(2)呈阵列间隔分布在所述下平台(1)和所述上平台(3)之间,所述力传感器(2)至少设置九个;
所述被测振源(4)设置在所述上平台(3)上,所述被测振源(4)在工作时产生扰振力;所述采集控制系统(5)信号连接所述力传感器(2),用于采集分析各个所述力传感器(2)的检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扰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2)为三维力传感器或一维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扰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3)上设置至少两个不同的固定位,用于固定不同形状尺寸和不同位置的所述被测振源(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扰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2)呈横纵交错直线排布。
5.一种阵列式扰振测量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式扰振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被测振源(4)施加力特性已知的预振作用力;
所述采集控制系统(5)接收所述力传感器(2)的输出信号;
基于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预振信号质量、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明一,徐振邦,徐策,李鑫,秦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