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及包含该泵的采煤机摇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94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及包含该泵的采煤机摇臂,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定轴单螺杆泵包括泵壳及位于泵壳内部的螺杆,所述泵壳的外围连接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和泵壳同步旋转,所述泵壳拨动螺杆既绕着螺杆的轴线自转又绕着泵壳的轴线回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泵壳外转子组件和螺杆配合,将润滑油由过量集中部位泵送至缺油部位,改善缺油部位的润滑状况,减轻润滑油集中过量造成的无效搅油、功耗及发热,同时,在缺油状态下可健康空运转,消耗极少功率和避免自身润滑不良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及包含该泵的采煤机摇臂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传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及包含该泵的采煤机摇臂。
技术介绍
井下采煤机摇臂属长臂齿轮减速器,由减速器减速齿轮和加大距离的过渡齿轮等一串齿轮组成,其两端可分为高速区与低速区。摇臂工作时有上举下探工作状态,上举时,润滑油下流集中至高速腔,高速腔油量过多,低速区缺油,下探时,润滑油下流集中至低速腔,低速腔油量过多,高速区缺油。如何改善缺油部位的轴承齿轮润滑、减轻润滑油集中过量造成的无效搅油、功耗及发热等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及包含该泵的采煤机摇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包括泵壳及位于泵壳内部的螺杆,所述泵壳的外围连接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和泵壳同步旋转,所述泵壳拨动螺杆既绕着螺杆的轴线自转又绕着泵壳的轴线回转。进一步,所述驱动齿轮安装于齿轮轴承座上,且驱动齿轮与外界的动力源相啮合。进一步,所述泵壳为分体式结构,其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且端盖与齿轮轴承座固连,形成泵壳外转子组件。进一步,所述端盖采用自润滑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泵壳外转子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端盖轴承座上。进一步,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端盖并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端盖轴承座上,且端盖上开设供螺杆滑滚旋转的长圆孔。进一步,所述螺杆的螺旋面为单头螺旋,所述泵壳的螺旋面为双头螺旋。>进一步,所述泵壳的螺旋导程为螺杆的螺旋导程的2倍。进一步,所述螺杆与泵壳的不同螺旋面之间存在空腔形成油封腔,位于螺杆两端的端盖轴承座上分别开设与油封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煤机摇臂,包括所述的定轴单螺杆泵,所述定轴螺杆泵分别位于摇臂的高速区和低速区,且驱动齿轮分别与高速区的齿轮、低速区的齿轮相啮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泵壳外转子组件和螺杆配合,将润滑油由过量集中部位泵送至缺油部位,改善缺油部位的润滑状况,减轻润滑油集中过量造成的无效搅油、功耗及发热,同时,在缺油状态下可健康空运转,消耗极少功率和避免自身润滑不良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定轴单螺杆泵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定轴单螺杆泵与采煤机摇臂的装配示意图。附图中:1-螺杆、2-泵壳、3-端盖、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密封挡圈、7-端盖、8-齿轮轴承座、9-端盖轴承座、10-端盖轴承座、11-进油通道、12-出油通道、13-摇臂壳体、14-摇臂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包括泵壳2及位于泵壳2内部的螺杆1,所述泵壳2为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泵壳2分为结构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可通过CNC精确加工,提高精度,实现精确传动,不需因加工精度不足而通过橡胶层补偿,也就是说,泵壳2内不含橡胶层。所述泵壳2的外围连接有驱动齿轮,具体的,所述泵壳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3和端盖7,优选的,泵壳2与端盖3、端盖7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且端盖3、端盖7均采用自润滑材料制成,不需流油润滑。端盖7的外围与齿轮轴承座8固连,形成泵壳外转子组件,优选的,端盖7与齿轮轴承座8通过螺栓连接。同时,齿轮轴承座8与驱动齿轮固连,驱动齿轮与外界的动力源相啮合。也就是说,在外界动力源驱动作用下,驱动齿轮和泵壳2同步旋转,即泵壳外转子组件实现转动。此外,所述泵壳外转子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4支撑在端盖轴承座9上,其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端盖轴承座10上,即泵壳外转子组件可相对端盖轴承座10、端盖轴承座9转动。同时,端盖3与端盖轴承座9之间且位于第一轴承4的外侧设有密封挡圈6,起到密封保护作用,所述外侧为远离泵壳2的一侧。所述螺杆1的一端贯穿端盖3并通过第二轴承5支撑在端盖轴承座9上,其另一端贯穿端盖7并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端盖轴承座10上,即螺杆1同样可相对端盖轴承座10、端盖轴承座9转动,同时,端盖3、端盖7上开设长圆孔,供螺杆1在长圆孔内相对滑滚旋转,形成端部传动。所述泵壳2拨动螺杆1既绕着螺杆1的轴线自转又绕着泵壳2的轴线回转(泵壳2的轴线与泵壳外转子组件的轴线重合),形成中部传动,也就是说,泵壳2的旋转轴线与螺杆1的旋转轴线皆固定,不需万向结联轴,极大地缩短了定轴单螺杆泵的长度。所述螺杆1的螺旋面为单头螺旋,所述泵壳2的螺旋面为双头螺旋,且泵壳2的螺旋导程为螺杆1的螺旋导程的2倍。所述螺杆1与泵壳2的不同螺旋面之间存在空腔形成油封腔,位于螺杆1两端的端盖轴承座上(即端盖轴承座10、端盖轴承座9)分别开设与油封腔连通的进油通道11、出油通道12,结构紧凑。综上,本专利技术所述定轴单螺杆泵的传动机构有两套,即端部传动和中部传动。端部传动主要侧重干工况(即少油工况),干工况只有两端小功耗传动,中部相对滑滚部分存在空腔和间隙,实质上不接触。全工况时,端部完全机械传动,中部动压油膜传动。干工况的设计保证定轴单螺杆泵在缺油状态下空运转,消耗极少功率,避免缺油空转损坏。工作时,外界的动力源输入动力,泵壳外转子组件和螺杆1旋转,且螺杆1在泵壳2内做回转运动,位于中部的油封腔容积不变,只螺旋输送,但靠近进油通道11、出油通道12处的油封腔的容积周期性地变化,而周期性地吸入和排出润滑油。也就是说,在外界的动力源作用下,靠近进油通道11、出油通道12处的油封腔的容积周期性地增大和缩小,以实现润滑油的吸入和排出,而位于中部的油封腔移送润滑油,进而把润滑油泵送到目的地。相较于现有技术所用的油泵采用螺旋面传动送油,润滑油与油池直通,纯用螺旋动力送油,效率很低,不能有效供油,本专利技术的定轴单螺杆泵属容积式泵,由容积变化压油,效率高。实施例二: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采煤机摇臂,包括所述的定轴单螺杆泵,所述定轴螺杆泵分别位于摇臂的高速区和低速区,且驱动齿轮分别与摇臂齿轮14相啮合,所述摇臂齿轮为高速区的齿轮或低速区的齿轮。也就是说,摇臂的高速区和低速区同时安装,智能自动选择工作状态。将过量集中部位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泵送至另一缺油部位,改善缺油部位的轴承齿轮润滑,减轻原润滑油集中过量造成的无效搅油、功耗及发热。进油通道直通油池,出油通道经由摇臂壳体13上的加工油道通向采煤机摇臂各轴承、齿轮等需要润滑的部位。高速区的定轴单螺杆泵出油最终流向低速区需要润滑的部位,低速区的定轴单螺杆泵出油最终流向高速区需要润滑的部位。现有技术中,单螺杆泵大多有万向结,同时,单螺杆泵动力由自有电机带动,轴向很长,不适用于摇臂狭小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包括泵壳及位于泵壳内部的螺杆,其特征在于:/n所述泵壳的外围连接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和泵壳同步旋转,所述泵壳拨动螺杆既绕着螺杆的轴线自转又绕着泵壳的轴线回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轴单螺杆泵,包括泵壳及位于泵壳内部的螺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壳的外围连接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和泵壳同步旋转,所述泵壳拨动螺杆既绕着螺杆的轴线自转又绕着泵壳的轴线回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轴单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安装于齿轮轴承座上,且驱动齿轮与外界的动力源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轴单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为分体式结构,其两端分别连接有端盖,且端盖与齿轮轴承座固连,形成泵壳外转子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轴单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采用自润滑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轴单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外转子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端盖轴承座上。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清张文琦刘国强高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煤机智能工作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