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割部和采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912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截割部和采煤设备。截割部包括:滚筒,用于截割;第一传动机构,与滚筒连接;驱动装置;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其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一锥齿轮副,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锥齿轮副进行传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减少了传动件的数量,减少了故障点和发热点,还增加了截割部内的空余空间,提升散热效率,还缩短了结构装配周期。

Cutting section and min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截割部和采煤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采煤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截割部和一种采煤设备。
技术介绍
行业内采煤机的截割部10作为受力单元,直接与煤壁接触,完成采煤过程中落煤和装煤的作用。对整个结构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如图1所示,截割部10的传动系统一般由直齿12传动加行星机构14组成,直齿、轴承和密封件较多,传动件多,相应地,故障点多,占用空间大,设备内部容易过载发热。另外,截割部10的壳体一般为铸造,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整体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割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煤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截割部,包括:滚筒,用于截割;第一传动机构,与滚筒连接;驱动装置;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其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一锥齿轮副,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锥齿轮副进行传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第一锥齿轮副在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轴之间进行传动,可以利用锥齿轮副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减少传动组件总体占用的空间,节省设备内部空间。在截割部自身体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减小传动组件占用的内部空间,可以增大截割部内部的空余空间,也就是增加了截割部内部的散热空间,从而提升传动组件的散热效果,降低过载发热的现象。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副在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轴之间进行传动,使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轴之间可以不同轴地设置,缩短了截割部整体的长度,有利于结构更为紧凑,适于在巷道等窄小的环境中作业。具体地,第一传动机构与滚筒连接,便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滚筒,以带动滚筒转动进行截割。传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从而传动组件可以将驱动装置提供的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机构,再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滚筒动作。第一锥齿轮副的设置,使第一传动轴和驱动装置可以不同轴地设置,既可以使截割部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又可以驱动装置、第一传动轴的位置可以灵活地适应截割部的整体布局设计,提升了截割部设计的灵活性。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相对于直齿传动的结构而言,采用第一传动轴,有利于提升传动距离,减少传动件的数量和轴承等支撑件的数量。相应地,第一传动轴的设置,可以减少传动件之间的啮合点,也就减少了故障点和发热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锥齿轮副包括:第一锥齿轮,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第二锥齿轮,设于第一传动轴上;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啮合,可以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轴,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装配。另外,第二锥齿轮设于第一传动轴上,即动力通过第一传动轴传递,而不是采用直齿轮传递,还有利于减少传动件数量,简化传动组件,减少传动组件占用的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传动轴相连;第二锥齿轮副,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锥齿轮副与第一传动机构进行传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传动轴,且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锥齿轮副与第一传动机构进行传动,即驱动装置的动力,通过两个锥齿轮副和两个传动轴向第一传动机构传递,这样可以延长传动距离,增加散热空间。另外,设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传递动力,而不是直接采用一根传动轴传递动力,有利于减小传动轴的长度,便于装配。另外,两个传动轴的设置,还有利于实现不同轴线传递动力,提升了传动组件设计的灵活性,且两个传动轴传递动力,相对于通过直齿传递动力的结构形式,在同样的传动距离上,大幅减少了传动件的数量,减少了传动件之间连接、啮合的点,相应地减少了故障点和发热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锥齿轮副包括:第三锥齿轮,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互啮合。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啮合,可以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给第三传动轴,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装配。另外,第四锥齿轮与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即动力通过第二传动轴传递,而不是采用直齿轮传递,还有利于减少传动件数量,简化传动组件,减少传动组件占用的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动组件还包括:万向节或联轴器或套筒,设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通过万向节或联轴器或套筒相互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万向节或联轴器来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有利于弥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的安装误差,或者传动轴自身的加工误差,提升两个传动轴之间的连接精度。另外,采用万向节和联轴器连接两个传动轴,还可以起到缓冲和调节的作用,在一个传动轴受到较大冲击时,减少另一个传动轴受到的冲击。还可以减少因为一个传轴安装误差较大而引起另一个传动轴受到较大应力的现象。采用套筒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有利于提升两个传动轴之间的同轴度,且连接的刚度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截割部还包括:壳体组件,至少传动组件设于壳体组件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壳体组件,且至少传动组件设于壳体组件内,便于保护传动组件,避免传动组件被截割下来的石头、煤块砸坏,提升传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驱动装置和部分第一传动轴设于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第二传动轴和另一部分第一传动轴设于第二壳体内;第三壳体,第一传动机构的一部分设于第三壳体内;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依次固定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组件分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且三个壳体依次固定连接,即壳体组件为分体式结构。相对于壳体组件整体为铸件的结构而言,分体式的壳体组件,其结构更为简单,易于生产和组装。且分体式的壳体组件,不需要单独开模生产,只需要直接采用现有的型材,然后组装到一起即可形成壳体组件,降低了生产难度,缩短了生产周期。另外,分体式的壳体组件,结构更为灵活,也便于传动组件的安装,降低了传动组件的安装难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依次焊接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通过焊接连接,连接方式稳定可靠,有利于对壳体组件内的传动组件形成稳定的保护。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行星齿轮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煤设备,用于巷道掘进或采煤,包括:机体;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截割部,与机体相连。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截割部,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机体,便于承载截割部,为截割部的截割工作提供支撑和辅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截割部,其特征在于,包括:/n滚筒(200),用于截割;/n第一传动机构(202),与所述滚筒(200)连接;/n驱动装置(204);/n传动组件(210),所述传动组件(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02)连接,所述传动组件(21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04)连接,/n其中,所述传动组件(210)包括第一传动轴(212)和第一锥齿轮副(214),所述驱动装置(204)和所述第一传动轴(212)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副(214)进行传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割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200),用于截割;
第一传动机构(202),与所述滚筒(200)连接;
驱动装置(204);
传动组件(210),所述传动组件(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02)连接,所述传动组件(21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204)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210)包括第一传动轴(212)和第一锥齿轮副(214),所述驱动装置(204)和所述第一传动轴(212)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副(214)进行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割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锥齿轮副(214)包括:第一锥齿轮(2140),与所述驱动装置(204)的驱动轴连接;
第二锥齿轮(2142),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12)上;
所述第一锥齿轮(2140)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142)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割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210)还包括:
第二传动轴(216),所述第二传动轴(2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2)相连;
第二锥齿轮副(218),所述第二传动轴(21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副(218)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02)进行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截割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锥齿轮副(218)包括:第三锥齿轮(2180),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02)连接;
第四锥齿轮(2182),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16)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锥齿轮(2180)与所述第四锥齿轮(2182)相互啮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建尹力周海峰王希文张祚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