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轨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磁接口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间连接分离机构设计
,涉及一种在轨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磁接口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持续突破,微小型卫星自身重量小,体积小,在轨应用形式灵活,因此,小型、微小型卫星在轨应用日益增多。为适应未来微小卫星或星群的在轨服务,如何实现轻小型多功能微小卫星在轨接口装置,如何实现微小卫星在轨自主对接、延寿、功能重组及快速重组星群等任务,是目前继续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微小型卫星轨服务任务中,传统的基于地面有人操作的连接、分离接口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复杂多样化的空间任务需求。目前微小卫星的星箭释放一般采用弹性元件,其发射速度不可调,针对每一卫星的重量,固定其弹性元件的变形量,以产生相应的释放能量,定速释放。无法满足未来一箭多星、标准化发射接口及后续在轨服务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在轨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磁接口装置,基于电磁力,将实现微小型卫星的在轨对接,机、电、气、液等星间物质或能量的传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轨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端(1)和被动端(2);实现主动端(1)与被动端(2)的对接和分离;其中,主动端(1)包括主动端壳体(14)、3个定位电磁体(7)、3个阻尼底座(8)、环状永磁体(15)、套筒(16)、推杆(11)、线圈(12)、导线柱(13)、弹簧底座(17)、弹簧(18)、滑杆(9);被动端(2)包括被动端主体(23)、3个锁轴(3)、3个点状永磁体(5);/n主动端壳体(14)为中空柱状结构;环状永磁体(15)设置在主动端壳体(14)的内腔中;环状永磁体(15)为环状结构,且环状永磁体(15)的中心沿主动端壳体(14)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轨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端(1)和被动端(2);实现主动端(1)与被动端(2)的对接和分离;其中,主动端(1)包括主动端壳体(14)、3个定位电磁体(7)、3个阻尼底座(8)、环状永磁体(15)、套筒(16)、推杆(11)、线圈(12)、导线柱(13)、弹簧底座(17)、弹簧(18)、滑杆(9);被动端(2)包括被动端主体(23)、3个锁轴(3)、3个点状永磁体(5);
主动端壳体(14)为中空柱状结构;环状永磁体(15)设置在主动端壳体(14)的内腔中;环状永磁体(15)为环状结构,且环状永磁体(15)的中心沿主动端壳体(14)轴线方向设置有柱状伸出体;环状永磁体(15)周向外壁与主动端壳体(14)的内壁接触;套筒(16)套装在环状永磁体(15)中心柱状伸出体的外壁;推杆(11)设置在主动端壳体(14)的轴线处,且推杆(11)套装在套筒(16)的外壁;线圈(12)缠绕在推杆(11)轴向伸入环状永磁体(15)内部的头端;导线柱(13)设置在主动端壳体(14)轴向远离被动端(2)的一端,导线柱(13)伸入主动端壳体(14)内部,且与线圈(12)连通;弹簧底座(17)为环状结构;弹簧底座(17)套装在推杆(11)的外壁,且弹簧底座(17)设置在环状永磁体(15)的轴向一端,实现对环状永磁体(15)的轴向限位;弹簧(18)套装在弹簧底座(17)的外壁;滑杆(9)为板状结构;滑杆(9)套装在推杆(11)的外壁;推杆(11)的外壁设置有突起挡环(10);弹簧(18)的轴向一端与弹簧底座(17)接触,弹簧(18)的轴向另一端与滑杆(9)的一个端面接触;挡环(10)实现对滑杆(9)的另一个端面的轴向限位;3个定位电磁体(7)呈环状均匀设置在主动端壳体(14)的端面外壁处;每个定位电磁体(7)处对应设置有1个阻尼底座(8);阻尼底座(8)的一端与定位电磁体(7)接触,另一端与滑杆(9)端面接触;
被动端主体(23)为圆盘状结构;3个锁轴(3)呈环形均匀分布在被动端主体(23)指向主动端(1)的端面处;且3个锁轴(3)的位置与3个定位电磁体(7)一一对应;每个锁轴(3)的头端设置有1个点状永磁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轨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动端壳体(14)轴向指向被动端(2)的端面上设置有3个大容差锥孔(4);3个大容差锥孔(4)的位置与3个定位电磁体(7)一一对应,且大容差锥孔(4)的大径端指向被动端(2),大容差锥孔(4)的大径端指向对应的定位电磁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轨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端还包括3个电磁锁紧销(6),3个电磁锁紧销(6)呈环形均匀设置在主动端壳体(14)的径向侧壁上;被动端还包括3个外环槽(19);3个外环槽(19)呈环形均匀设置在被动端主体(23)的径向侧壁上;电磁锁紧销(6)与外环槽(19)位置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在轨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电磁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动端(1)与被动端(2)的对接过程为:
被动端(2)向主动端(1)靠近,直至被动端(2)进入定位永磁体(7)的作用范围,在定位永磁体(7)磁场的作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旗,肖燕妮,田昀,李腾飞,陈余军,龚康,高鑫,王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