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28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在轨道高度80千米~200千米的临近空间持续飞行,所述临近空间的大气环境为稀薄大气,包括:舱体,被配置为容置卫星平台和动力系统;热控外壳,被配置为包裹所述舱体,以将所述舱体内的温度维持在阈值温度以下;天线,被布置在所述热控外壳上;太阳翼,被布置在所述舱体的体侧,以带动所述舱体在稀薄大气环境下维持上升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小卫星
,特别涉及一种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
技术介绍
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原因,临近空间的战略价值直到最近几年才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因其显著特点和潜在的军民两用价值而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很多国家目前正纷纷投入大量的经费,积极开展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另外越来越多的飞行器系统在临近空间(20km~100km)环境中运用,这对临近空间大气探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60km~100km高度范围内的临近空间大气探测资料匮乏,缺少有效探测手段。就目前世界各国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来看,太阳能无人机和高空飞艇是未来低动态(飞行马赫数小于1)临近空间(20-100km)飞行器的主要研究方向。它们具有滞空时间长、载荷能力大、飞行高度高、生存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携带可见光、红外、多光谱和超光谱、雷达等信息获取载荷,各种电子对抗设备以及通信和其它能源中继设备,可作为区域信息获取手段,用于提升战场感知能力,也可以进行电磁压制、电磁打击、野战应急通信中继及能源中继服务。然而,现有的飞行器也存在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在轨道高度80千米~200千米的临近空间持续飞行,所述临近空间的大气环境为稀薄大气,其特征在于,包括:/n舱体,被配置为容置卫星平台和动力系统;/n热控外壳,被配置为包裹所述舱体,以将所述舱体内的温度维持在阈值温度以下;/n天线,被布置在所述热控外壳上;/n太阳翼,被布置在所述舱体的体侧,以带动所述舱体在稀薄大气环境下维持上升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在轨道高度80千米~200千米的临近空间持续飞行,所述临近空间的大气环境为稀薄大气,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被配置为容置卫星平台和动力系统;
热控外壳,被配置为包裹所述舱体,以将所述舱体内的温度维持在阈值温度以下;
天线,被布置在所述热控外壳上;
太阳翼,被布置在所述舱体的体侧,以带动所述舱体在稀薄大气环境下维持上升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为正方体或长方体,并被隔板分为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所述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的飞行方向为第二舱室的尾部至第一舱室的头部;
所述第一舱室容置所述卫星平台;
所述第二舱室容置所述动力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推进器储箱和姿轨控解耦推力器;
所述推进器储箱位于所述第二舱室内;
所述姿轨控解耦推力器连接所述推进器储箱,并嵌于所述第二舱室尾部的热控外壳上;
所述姿轨控解耦推力器的数量为8个及以上,每个所述姿轨控解耦推力器的额定推力为2N。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剂储箱的重量占所述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的整星重量的60%以上,以使所述临近空间持续飞行皮纳卫星能够在80千米~200千米轨道高度自主飞行大于240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崇滨尹增山杜阳李邵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