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55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10
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包括清洗刷、电机、滑座、上底座、轨道、滚轮、驱动装置和下底座,滑座左右两侧均有向下折弯的折弯边Ⅰ,从而使滑座形成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滑座后部有向上折弯的电机座,电机装在电机座上,上底座位于滑座底部的U形槽内,上底座左右两侧设有向上折弯的折弯边Ⅱ,滚轮、轨道和驱动装置均位于滑座与上底座之间所围空腔内,两个轨道分别装在两个折弯边Ⅱ的内侧壁上,轨道为V形结构,尖底朝内,若干滚轮沿滑座长度方向分布,形成两列,分别与左右两个轨道相配合,各滚轮均装在滑座上,每个滚轮的外周壁均有V形环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并且在工作时,能够有效减小滚轮与轨道之间的间隙,充分降低噪音。

A new structure of wheel hub brush for car wa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清洗车辆轮毂的清洗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汽车慢慢地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随之而来的洗车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自动化洗车设备在各大加油站、洗车店、维修店等已被广泛使用,洗车时,主要通过电脑设制相关程序来自动完成汽车的清洗、打蜡、风干等工作。正因其比人工洗车速度快、效率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车主的青睐。全自动洗车机除了能够对汽车的车身进行清洗外,还可以对汽车的轮毂进行刷洗。现有洗车机轮毂刷的体积普遍较大,且安装在两侧的滚轮与U形槽钢轨道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在工作时,很容易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并且在工作时,能够有效减小滚轮与轨道之间的间隙,充分降低噪音的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包括轨道、滚轮、清洗刷以及用于驱使清洗刷旋转的电机,还包括滑座、上底座、下底座和用于驱使清洗刷前后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滑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向下折弯的折弯边Ⅰ,从而使滑座形成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所述滑座的后部靠近清洗刷处设有垂直向上折弯的电机座,所述电机位于滑座的上方,并安装在电机座上,所述上底座位于滑座底部的U形槽内,上底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向上折弯的折弯边Ⅱ,两个所述折弯边Ⅱ分别贴靠在两个所述折弯边Ⅰ的内侧;所述滚轮、轨道和驱动装置均位于滑座与上底座之间所围成的空腔内,所述轨道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折弯边Ⅱ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轨道均为V形结构,且V形尖底均朝内,所述滚轮有若干个,且沿滑座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形成两列,分别与左右两个轨道相配合,各滚轮均装在滑座上,每个滚轮的外周壁均设有供V形轨道的V形尖底插入的V形环槽,所述驱动装置位于两列滚轮之间,且装在上底座上,所述下底座固定安装在上底座的底部,用于与洗车机的龙门架立柱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其中,两列滚轮中,其中一列滚轮与滑座固定连接,另一列滚轮与滑座左右调节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其中,所述滚轮与滑座左右调节连接是指,所述滑座上竖向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插设有偏心套,偏心套的下部外壁上设有抵靠在调节孔底部边沿处的台阶,偏心套的上部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压紧在滑座顶面上的调节螺母,所述偏心套的外壁顶部设有供扳手卡入的夹持部,所述偏心套的偏心孔内插设有螺杆,螺杆的头部和尾部均穿出偏心孔露在外部,所述螺杆的头部朝下,与偏心套的底部之间装有滚轮,所述螺杆的尾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其中,所述下底座的侧壁上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装有缓冲器,所述滑座上装有用于供缓冲器头部抵靠的挡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其中,所述电机座的左右两个边沿处与滑座之间均装有加强板,所述下底座呈“几”字形。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充分压缩了整个洗车机轮毂刷结构的体积;此外,将滚轮、轨道和驱动装置设置在滑座与上底座之间所围成的空腔内,轨道采用V形结构设计,且V形尖底均朝内,每个滚轮的外周壁均设有供V形轨道的V形尖底插入的V形环槽,从而在装配后,有效消除了滚轮与轨道之间的间隙,防止了清洗刷在工作时产生振动,避免了噪音的产生。装配时,可通过转动偏心套来调节两列滚轮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消除了滚轮与轨道之间的间隙,充分避免振动噪音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隐藏清洗刷和电机时的立体放大结构图;图3是图2中隐藏驱动装置时的局部分解结构图;图4是图3中调节螺母、锁紧螺母、偏心套、滚轮和螺杆的分解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包括清洗刷1、电机2、滑座3、上底座9、轨道7、滚轮10、驱动装置11和下底座8。滑座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向下折弯的折弯边Ⅰ33,从而使滑座3形成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滑座3的后部靠近清洗刷1处设有垂直向上折弯的电机座31;电机2位于滑座3的上方,并安装在电机座31上;电机2的转轴穿过电机座31后与清洗刷1连接,用于驱使清洗刷1旋转;电机座31的左右两个边沿处与滑座3之间均装有加强板32,用于对滑座3的整体结构进行加强。上底座9位于滑座3底部的U形槽内;上底座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向上折弯的折弯边Ⅱ93,两个所述折弯边Ⅱ93分别贴靠在两个所述折弯边Ⅰ33的内侧;上底座9的底面与折弯边Ⅰ33的底面相平齐。滚轮10、轨道7和驱动装置11均位于滑座3与上底座9之间所围成的空腔39内;轨道7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折弯边Ⅱ93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轨道7均为V形结构,且V形尖底均朝内;滚轮10有若干个,且沿滑座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形成两列;两列滚轮分别与左右两个轨道7相配合。各滚轮10均装在滑座3上,每个滚轮10的外周壁均设有供V形轨道7的V形尖底插入的V形环槽101,通过这种结构相配合,能够充分消除装配的间隙。驱动装置11为气缸,且位于两列滚轮之间;气缸的缸体通过安装架装在上底座9上,气缸的活塞杆头部与滑座3的底部连接,用于驱使清洗刷1前后运动。下底座8固定安装在上底座9的底部,用于与洗车机的龙门架立柱连接;下底座8呈“几”字形结构,可在满足安装及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压缩体积。正因上述结构,使得本专利技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既可以水平安装(如图1所示状态),也可以侧立安装(图1状态顺时针旋转90°),增加了装配的灵活性。在上述两列滚轮中,本实施例将左侧那列滚轮通过螺栓与滑座3固定连接,而将右侧那列滚轮采用与滑座3左右调节连接,从而方便对两列滚轮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一步消除滚轮与轨道之间的间隙。结合图4,滚轮与滑座3左右调节连接具体采用如下结构:滑座3上竖向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内插设有偏心套14;偏心套14的下部外壁上设有抵靠在调节孔底部边沿处的台阶142,偏心套14的上部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压紧在滑座3顶面上的调节螺母15,偏心套14的外壁顶部设有供扳手卡入的夹持部141;偏心套14的偏心孔143内插设有螺杆12,螺杆12的头部和尾部均穿出偏心孔143露在外部;螺杆12的头部朝下,该螺杆头部与偏心套14的底部之间装有滚轮10,螺杆12的尾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3。装配时,通过扳手卡在夹持部141上,然后转动偏心套14来调节两列滚轮之间的距离,待调节后,拧紧调节螺母15,从而进一步消除了滚轮与轨道之间的间隙,充分避免了振动噪音的产生。下底座8的侧壁上装有支架6,支架6上装有缓冲器5,滑座3上装有用于供缓冲器5头部抵靠的挡板4,从而在滑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包括轨道(7)、滚轮(10)、清洗刷(1)以及用于驱使清洗刷(1)旋转的电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座(3)、上底座(9)、下底座(8)和用于驱使清洗刷(1)前后运动的驱动装置(11);/n所述滑座(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向下折弯的折弯边Ⅰ(33),从而使滑座(3)形成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所述滑座(3)的后部靠近清洗刷(1)处设有垂直向上折弯的电机座(31),所述电机(2)位于滑座(3)的上方,并安装在电机座(31)上,所述上底座(9)位于滑座(3)底部的U形槽内,上底座(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向上折弯的折弯边Ⅱ(93),两个所述折弯边Ⅱ(93)分别贴靠在两个所述折弯边Ⅰ(33)的内侧;/n所述滚轮(10)、轨道(7)和驱动装置(11)均位于滑座(3)与上底座(9)之间所围成的空腔(39)内,所述轨道(7)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折弯边Ⅱ(93)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轨道(7)均为V形结构,且V形尖底均朝内,所述滚轮(10)有若干个,且沿滑座(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形成两列,分别与左右两个轨道(7)相配合,各滚轮(10)均装在滑座(3)上,每个滚轮(10)的外周壁均设有供V形轨道(7)的V形尖底插入的V形环槽(101),所述驱动装置(11)位于两列滚轮之间,且装在上底座(9)上,所述下底座(8)固定安装在上底座(9)的底部,用于与洗车机的龙门架立柱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洗车机轮毂刷结构,包括轨道(7)、滚轮(10)、清洗刷(1)以及用于驱使清洗刷(1)旋转的电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座(3)、上底座(9)、下底座(8)和用于驱使清洗刷(1)前后运动的驱动装置(11);
所述滑座(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向下折弯的折弯边Ⅰ(33),从而使滑座(3)形成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所述滑座(3)的后部靠近清洗刷(1)处设有垂直向上折弯的电机座(31),所述电机(2)位于滑座(3)的上方,并安装在电机座(31)上,所述上底座(9)位于滑座(3)底部的U形槽内,上底座(9)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向上折弯的折弯边Ⅱ(93),两个所述折弯边Ⅱ(93)分别贴靠在两个所述折弯边Ⅰ(33)的内侧;
所述滚轮(10)、轨道(7)和驱动装置(11)均位于滑座(3)与上底座(9)之间所围成的空腔(39)内,所述轨道(7)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折弯边Ⅱ(93)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轨道(7)均为V形结构,且V形尖底均朝内,所述滚轮(10)有若干个,且沿滑座(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形成两列,分别与左右两个轨道(7)相配合,各滚轮(10)均装在滑座(3)上,每个滚轮(10)的外周壁均设有供V形轨道(7)的V形尖底插入的V形环槽(101),所述驱动装置(11)位于两列滚轮之间,且装在上底座(9)上,所述下底座(8)固定安装在上底座(9)的底部,用于与洗车机的龙门架立柱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松全日哲蔡建惠
申请(专利权)人:赤影机器人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