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俗称河虾、草虾、湖虾,属甲壳纲(Crustacea)、沼虾属(Macrobrachium),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其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和可常年上市等优点,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目前市场上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我国青虾养殖模式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型养殖模式逐渐过渡到集约化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集约化养殖具有单位水体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和劳动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在这种集约化高密度的青虾养殖中,残饵和排泄物的数量超过了养殖池塘中微生物的自然分解能力,往往会打破水体微生态平衡,导致水质恶化,污染严重,甚至导致大规模死亡的现象频频发生。目前主要采用防控手段为加大渔药使用量和养殖池塘换水量,前者带来水产养殖动物品质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而后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河道(8)、净水池塘(11)、储水池塘(33)和养殖池塘(16);/n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其用于对水源(20)进行初步净化,改善水质,去除微生物;/n河道(8),其通过水管与所述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相连接,经过河中水生动植物的净化和沉淀,进一步净化水质;/n净水池塘(11),其与河道(8)的出口端通过溢流坝(9)相隔,经过其中的水生动植物、蔬菜和中草药的净化,提升了水质;/n储水池塘(33),其进口端与净水池塘(11)的出口端通过潜流坝(12)相隔,储水池塘(33)的出口端通过隔离装置(3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河道(8)、净水池塘(11)、储水池塘(33)和养殖池塘(16);
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其用于对水源(20)进行初步净化,改善水质,去除微生物;
河道(8),其通过水管与所述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相连接,经过河中水生动植物的净化和沉淀,进一步净化水质;
净水池塘(11),其与河道(8)的出口端通过溢流坝(9)相隔,经过其中的水生动植物、蔬菜和中草药的净化,提升了水质;
储水池塘(33),其进口端与净水池塘(11)的出口端通过潜流坝(12)相隔,储水池塘(33)的出口端通过隔离装置(3)与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相隔,在对水质进行最终的净化和监测后,由水泵(1)流入养殖池塘(16)内;
养殖池塘(16),其通过进水渠(28)与储水池塘(33)、净水池塘(11)、河道(8)分别相隔,养殖池塘(16)对称分布在排水渠(17)两侧,养殖池塘(16)内混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且养殖池塘(16)内的养殖废水通过排水渠(17)流入河道(8)内进行净化,河道(8)内的水质再流入净水池塘(11)和储水池塘(33)内实现循环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从上至下包括由水管(19)连接的调节池(14)、初沉池(15)、配水渠(2)、下行潜流湿地(4)、上行潜流湿地(5)、生物预警池(6)和清水池(7),所述调节池(14)和初沉池(15)并排布置,所述调节池(14)和初沉池(15)的下端设有若干配水渠(2),所述配水渠(2)之间间隔设有下行潜流湿地(4)和上行潜流湿地(5),所述配水渠(2)的底部并排设有生物预警池(6)和清水池(7),所述初沉池(15)的顶部设有进水口(21),所述清水池(7)的侧壁底端设有出水口(26),所述初沉池(15)经过初步物理沉淀从而控制水流中的泥沙使其自然沉降,所述调节池(14)对水体的pH值进行初步调节,之后通过配水渠(2)相连的下行潜流湿地(4)和上行潜流湿地(5),使得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最后进入生物预警池(6)和清水池(7)对指示微生物进行监测并储存。
技术研发人员:孙盛明,储衍伟,刘远昊,孟柳江,何龙,陈坤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