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宜宾学院专利>正文

鱼菜共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01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鱼菜共生装置,包括鱼缸、水泵、水培铁架、软胶管、直角弯头、转接头、水培管道、回流管道、水培孔、控水阀门和芽苗菜育苗盘;水培管道包括第一水培管道、第二水培管道、第三水培管道和第四水培管道;回流管道包括第一回流管道、第二回流管道、第三回流管道和第四回流管道;水培铁架的上部有梯度地平行设置四根连通的水培管道,水培铁架的下部设置鱼缸和芽苗菜育苗盘,水泵设置于鱼缸内部,六个水培孔均匀设置于每个水培管道上,控水阀门设置于第四回流管道上;解决了以往装置无法将鱼类代谢的产物应用于蔬菜培养,实现良性循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菜共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培育领域,特别是涉及鱼菜共生装置。
技术介绍
该鱼菜共生系统是宜宾学院张力天老师指导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该成果能够实现最上部管道水培蔬菜,中间育苗盘湿润培养芽苗菜,下部鱼缸养鱼的良性循环,非常适宜在城市家庭中推广。积累了鱼代谢产物的水,经过水泵从鱼缸到达上部水培管道,经过4排管道的水培蔬菜根系的吸收后,到达中部育苗盘,通过育苗盘内陶粒和遮阴培养芽苗菜的吸收和过滤,最后流回鱼缸。经过试验,蔬菜和芽苗菜的长势均比对照显著增强,产量增加,且鱼缸换水次数减少,能够达到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相关实验结果已经投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鱼菜共生装置,解决了以往装置无法将鱼类代谢的产物应用于蔬菜培养,实现良性循环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鱼菜共生装置,包括鱼缸、水泵、水培铁架、软胶管、直角弯头、转接头、水培管道、回流管道、水培孔、控水阀门和芽苗菜育苗盘;水培管道包括第一水培管道、第二水培管道、第三水培管道和第四水培管道;回流管道包括第一回流管道、第二回流管道、第三回流管道和第四回流管道;水培铁架的上部有梯度地平行设置四根连通的水培管道,水培铁架的下部设置鱼缸和芽苗菜育苗盘,水泵设置于鱼缸内部,六个水培孔均匀设置于每个水培管道上,控水阀门设置于第四回流管道上。优选地,转接头包括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第三转接头、第四转接头、第五转接头、第六转接头、第七转接头、第八转接头、第九转接头、第十转接头、第十一转接头、第十二转接头、第十三转接头、第十四转接头、第十五转接头和第十六转接头;第一水培管道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直角弯头和软胶管连通水泵,第一水培管道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三转接头、第四转接头连通第一回流管道,第一回流管道依次通过第五转接头、第六转接头连通第二水培管道的一端,第二水培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七转接头、第八转接头连通第二回流管道,第二回流管道通过第九转接头、第十转接头连通第三回流管道的一端,第三回流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转接头、第十二转接头连通第三回流管道,第三回流管道通过第十三转接头、第十四转接头连通第四水培管道的一端,第四水培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五转接头、第十六转接头连通第四回流管道,第四回流管道上设置控水阀门,第四回流管道连通芽苗菜育苗盘。本技术鱼菜共生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装置能够实现最上部管道水培蔬菜,中间育苗盘湿润培养芽苗菜,下部鱼缸养鱼的良性循环,非常适宜在城市家庭中推广。2.该技术装置可以将蔬菜和芽苗菜的长势均比对照显著增强,产量增加,且鱼缸换水次数减少,能够达到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鱼菜共生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鱼菜共生装置的水培铁架图。图3为技术鱼菜共生装置的水培铁架左视图。附图标记:1-鱼缸、2-水泵、3-水培铁架、4-软胶管、5-直角弯头、6-转接头、7-水培管道、8-回流管道、9-水培孔、10-控水阀门、11-芽苗菜育苗盘,6-1-第一转接头、6-2-第二转接头、6-3-第三转接头、6-4-第四转接头、6-5-第五转接头、6-6-第六转接头、6-7-第七转接头、6-8-第八转接头、6-9-第九转接头、6-10-第十转接头、6-11-第十一转接头、6-12-第十二转接头、6-13-第十三转接头、6-14-第十四转接头、6-15-第十五转接头、6-16-第十六转接头、7-1-第一水培管道、7-2-第二水培管道、7-3-第三水培管道、7-4-第四水培管道、8-1-回第一回流管道、8-2-第二回流管道、8-3-第三回流管道、8-4-第四回流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如图1至图3所示,鱼菜共生装置,包括鱼缸1、水泵2、水培铁架3、软胶管4、直角弯头5、转接头6、水培管道7、回流管道8、水培孔9、控水阀门10和芽苗菜育苗盘11;水培铁架3的上部平行设置四根连通的水培管道,水培铁架3的下部设置鱼缸和芽苗菜育苗盘11,水泵2设置于鱼缸内部,六个水培孔9均匀设置于每个水培管道上,控水阀门10设置于第一回流管道8-1上。转接头6包括第一转接头6-1、第二转接头6-2、第三转接头6-3、第四转接头6-4、第五转接头6-5、第六转接头6-6、第七转接头6-7、第八转接头6-8、第九转接头6-9、第十转接头6-10、第十一转接头6-11、第十二转接头6-12、第十三转接头6-13、第十四转接头6-14、第十五转接头6-15和第十六转接头6-16;第一水培管道7-1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一转接头6-1、第二转接头6-2、直角弯头5和软胶管4连通水泵2,第一水培管道7-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三转接头6-3、第四转接头6-4连通第一回流管道8-1,第一回流管道8-1依次通过第五转接头6-5、第六转接头6-6连通第二水培管道7-2的一端,第二水培管道7-2的另一端通过第七转接头6-7、第八转接头6-8连通第二回流管道8-2,第二回流管道8-2通过第九转接头6-9、第十转接头6-10连通第三回流管道8-3的一端,第三回流管道8-3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一转接头6-11、第十二转接头6-12连通第三回流管道8-3,第三回流管道8-3通过第十三转接头6-13、第十四转接头6-14连通第四水培管道7-4的一端,第四水培管道7-4的另一端通过第十五转接头6-15、第十六转接头6-16连通第四回流管道8-4,第四回流管道8-4上设置控水阀门10,第四回流管道8-4连通芽苗菜育苗盘11。本实施方案在实施时,鱼缸1其尺寸为60cm*30cm*33cm,用于养鱼。水泵2提供动力实现鱼缸中的水往水培管道流动。水培铁架的材质为201不锈钢,方管型号22,水培铁架长746mm;水培铁架宽495mm;水培铁架正面高407mm;水培铁架背面高749mm;水培铁架斜面599mm;水培管道支撑点103mm。直角弯头5的尺寸为25mm,第一转接头6-1的尺寸为25mm转50mm;第二转接头6-2的尺寸为50mm转75mm,依次类推,相应转接头的尺寸。育苗盘长400mm;育苗盘宽265mm;育苗盘支撑面宽30mm;育苗盘进水处半圆形直径30mm;育苗盘材质厚度4mm;育苗盘深度100mm;育苗盘出水口直径5mm及距底30mm和边50mm,2个出水口相距30mm。本实施方案在实施时,该装置能够实现最上部管道水培蔬菜,中间育苗盘湿润培养芽苗菜,下部鱼缸养鱼的良性循环,非常适宜在城市家庭中推广。积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1)、水泵(2)、水培铁架(3)、软胶管(4)、直角弯头(5)、转接头(6)、水培管道(7)、回流管道(8)、水培孔(9)、控水阀门(10)和芽苗菜育苗盘(11);/n所述水培管道(7)包括第一水培管道(7-1)、第二水培管道(7-2)、第三水培管道(7-3)和第四水培管道(7-4);/n所述回流管道(8)包括第一回流管道(8-1)、第二回流管道(8-2)、第三回流管道(8-3)和第四回流管道(8-4);/n所述水培铁架(3)的上部有梯度地平行设置四根连通的水培管道,所述水培铁架(3)的下部设置鱼缸和芽苗菜育苗盘(11),所述水泵(2)设置于鱼缸(1)内部,六个水培孔(9)均匀设置于每个水培管道(7)上,所述控水阀门(10)设置于第四回流管道(8-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1)、水泵(2)、水培铁架(3)、软胶管(4)、直角弯头(5)、转接头(6)、水培管道(7)、回流管道(8)、水培孔(9)、控水阀门(10)和芽苗菜育苗盘(11);
所述水培管道(7)包括第一水培管道(7-1)、第二水培管道(7-2)、第三水培管道(7-3)和第四水培管道(7-4);
所述回流管道(8)包括第一回流管道(8-1)、第二回流管道(8-2)、第三回流管道(8-3)和第四回流管道(8-4);
所述水培铁架(3)的上部有梯度地平行设置四根连通的水培管道,所述水培铁架(3)的下部设置鱼缸和芽苗菜育苗盘(11),所述水泵(2)设置于鱼缸(1)内部,六个水培孔(9)均匀设置于每个水培管道(7)上,所述控水阀门(10)设置于第四回流管道(8-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6)包括第一转接头(6-1)、第二转接头(6-2)、第三转接头(6-3)、第四转接头(6-4)、第五转接头(6-5)、第六转接头(6-6)、第七转接头(6-7)、第八转接头(6-8)、第九转接头(6-9)、第十转接头(6-10)、第十一转接头(6-11)、第十二转接头(6-12)、第十三转接头(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天夏彩娟王开霖颜玉莲李悦李雯陈剑秦锋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