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33133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菌株号为S01,保藏号为CGMCC NO.20223,并提供了培养方法:杨树桑黄菌株S01依次经过母种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和出黄阶段培养,得到桑黄子实体,还提供了应用,用于制备抗肿瘤的保健食品或者药物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杨树桑黄菌株S01遗传性稳定,该菌株经过培养得到的桑黄子实体中多糖含量可达4.36%~4.59%。在合成多糖方面能力很强,能够用于制备抗肿瘤的保健食品或者药物中。

A high polysaccharide producing strain of Phellinus igniarius and its cultiv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桑黄菌株
,具体涉及一种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RM)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其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可能成为理想的功能性食品和药物的来源。研究发现多糖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和抗辐射等一系列作用,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肝炎、艾滋病和许多其他疾病。从国内外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来看,肿瘤疾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世界第二号“杀手”。由于放、化疗的治疗手段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对人体的正常组织产生毒性,造成许多严重的副作用,其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降血糖、抗溃疡以及抗衰老等的防治上具体独特的疗效。因此,运用真菌多糖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方面的优势开发新型的真菌多糖类辅助抗肿瘤生物制品,对于提高化疗病人的免疫力有重大意义。桑黄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素有“森林黄金”之美称,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桑黄菌株命名为杨树桑黄菌株S01,属于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中的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保藏号为CGMCCNO.20223,菌株号为S0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20年07月15日;所述杨树桑黄菌株S0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桑黄菌株命名为杨树桑黄菌株S01,属于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中的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vaninii,保藏号为CGMCCNO.20223,菌株号为S0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20年07月15日;所述杨树桑黄菌株S0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多糖的桑黄菌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杨树桑黄菌株S01依次经过母种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和出黄阶段培养,得到桑黄子实体;
所述母种培养的具体过程为:在温度为25℃~28℃的条件下暗光培养15d~20d;
所述原种培养的具体过程为:接种后,在温度为25℃~30℃的条件下暗光培养,菌丝萌发后,在温度为25℃~28℃的条件下暗光培养,待菌丝长至直径为2cm~3cm的菌圈时,抖动透气袋,摇散菌块,每隔4d~5d抖动一次,共抖动4~5次;原种培养的湿度条件为60%~70%,暗光培养总共30d~35d;
所述栽培种培养的具体过程为:接种后,在温度为25℃~30℃的条件下暗光培养,菌丝封面后,在温度为25℃~28℃的条件下暗光培养,栽培种培养的湿度条件为65%~75%,暗光培养总共45d~55d;
所述出黄阶段培养的具体过程为:菌袋发满后,后熟培养20d~30d,当有原基形成后进行割口,割口后的10d~15d内,在CO2浓度不低于5000ppm、湿度为85%~95%、光照强度为100Lux~200Lux的密闭的大棚内培养;当子实体长至2cm~3cm时,在CO2浓度为3000ppm~4000ppm、光照强度为300Lux~700Lux的通风大棚中培养60d~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吉玲王伟科袁卫东陆娜闫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