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桑黄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桑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桑黄母种培养基配置;(2)桑黄母种培养;(3)桑黄菌包制备;(4)桑黄培养:(5)桑黄复壮培养:(6)桑黄采摘;通过桑黄栽培种植过程中培养基组分的设计,从而显著提高培养基营养成分结构,为桑黄的生长提供长期的养分供给支持,另外通过配方中独活、五加皮、蚕沙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培养基内的抗菌性,通过栽培槽结构的设计与培养基组分的结合,从而使桑黄的种植周期更短,可多年栽培,抗菌性更强,采摘桑黄中总三萜和总黄酮含量更高。
A planting method of Phellinus igniari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桑黄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桑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桑黄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锈革孔菌科,针层孔菌属,是火木层孔菌鲍氏针层孔菌和裂蹄针层孔菌的商品名。《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对桑黄的药用功效都有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黄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显著效果,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肿瘤效果第一的珍稀药用真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用化工、保健品等行业。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在桑黄中桑树桑黄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和总三萜类物质,是桑黄发挥其药效的最主要成份,然而人工种植的桑黄中总黄酮和总三萜类物质往往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市场上的要求。同时桑黄种植难度大,易染菌,培养周期长,最少需要三年才能收获,常规的菌类培养方式,由于栽培袋内营养有限而桑黄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在栽培后期无法很好满足其生长,导致营养匮乏,影响桑黄内益物质含量,而无法满足医用要求。因此目前我国桑黄的获取仍旧主要通过野外采摘获得,现有的多年生桑黄栽培大多直接与土壤接触栽培,由于土壤中的各种杂菌种类繁多,在长时间栽培后各种杂菌会迅速繁殖影响桑黄成活率,导致人工种植桑黄在第二年由于环境的变化大面积开始发生病害,出现腐烂,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个生长周期更快,总黄酮和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更高,具有较强抗菌性的桑黄种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桑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桑黄母种培养基配置: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料,甘薯180-210份、枣木粉15-20份、玉米粉8-12份、麦粉7-11份、琼脂粉25-28份、葡萄糖6-10份、蚕沙15-30份、独活粉1-1.5份和水1000份;甘薯切碎,加水煮20分钟,取其滤液,加入枣木粉、玉米粉、麦粉、琼脂粉、葡萄糖、蚕沙、独活粉,搅拌均匀高压灭菌;(2)桑黄母种培养:在步骤(1)获得到培养基上接种,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28-30℃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待桑黄母种长满培养皿后备用;(3)桑黄菌包制备: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料,红枣渣100份、桑叶20份、枣木粉10粉、玉米芯15份、石膏2份、独活粉2份、豆饼5份、麦麸10份和蚕沙20份;将上述配料加水使其湿度达到55-60%,调节PH在7-7.6;渥堆发酵3天,注意控制温度不要超过60℃;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菌袋内,在温度125℃,压力0.6Mpa下,灭菌3小时;灭菌后待温度降低到30℃下,采用无菌接种器将步骤(2)中得到的桑黄母种,接种到桑黄菌包内;所述桑黄菌包接种只接种桑黄菌包的一侧三分之一面积,并通过记号笔标记;(4)桑黄培养:将步骤(3)中得到的桑黄菌包放置在遮光65-75%的大棚中,接种部朝上摆放,保持温度在20-28℃之间,湿度在75-85%之间培养,25-30日后用小刀在桑黄菌包接种部割出长1-3cm的小口,继续培养,直到桑黄长出菌袋;(5)桑黄复壮培养:在大棚内挖宽70-120cm,深35-65cm的栽培槽,然后在栽培槽内撒上石灰;接下来铺设一层隔离薄膜;然后在隔离薄膜上铺设水管和通风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喷水孔,通风管上设置有通风孔;再在水管和通风管上铺设无菌隔离海棉;再在无菌隔离海棉上部铺设厚度为10cm的经过高温蒸煮的枣木段、五加皮段,然后再撒上灭菌棉籽壳和牛粪的混合物,所述枣木段和五加皮段的长度为2-10cm;再将红枣渣50份、桑叶15份、枣木粉30粉、玉米芯15份、独活粉2份、豆饼5份、麦麸10份和蚕沙20份混合均匀,灭菌后铺设到枣木段和五加皮段上,然后再将步骤(4)中得到的已经长出桑黄的菌袋移栽到栽培槽内,栽培过程撕掉底部一半的菌袋,然后将标记接种桑黄母种的面朝上,培养基埋没桑黄菌包三分之二栽培;栽培槽的上部还覆盖有保温薄膜;所述栽培槽与栽培槽之间间隔30-80cm;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5℃之间,湿度在60%,每三天打开保温薄膜1-2h,大棚通风2小时;每天通过水管喷水2次,每次3min;每天通过通风管通入洁净空气2-5次,每次3-10min,通入空气温度高于室温2-3℃;(6)桑黄采摘:待桑黄菌盖由浅黄色变成黄褐色后,菌盖革质化,开始采摘;采摘过程中依据桑黄的用途选择不同的栽培时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桑黄母种培养基配置: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料,甘薯200份、枣木粉20份、玉米粉10份、麦粉11份、琼脂粉25份、葡萄糖8份、蚕沙25份、独活粉1.5份和水1000份。进一步的,栽培槽上边缘高于桑黄菌包5-20cm,便于薄膜覆盖,减少在薄膜覆盖过程中影响桑黄的生长。进一步的,栽培槽底部一端高一端低,成13°-20°倾斜;在较低侧的一端设置回水腔,用于水管中的水在喷洒后,多余的水可以沿着栽培槽内的隔离薄膜向下回流到回水腔。进一步的,通风管内的空气由栽培槽底部较低一侧通入。进一步的,24个月后,每2个月喷施液体营养液一次。进一步的,栽培槽的边缘10cm处还设置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宽3-5cm,深5-10cm,隔离槽内撒入白石灰;所述白石灰距离隔离槽上边缘3-5厘米。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槽可容纳薄膜卡接杆的卡入,所述薄膜卡接杆为梯形,压在薄膜上倒扣入隔离槽内实现栽培槽上部薄膜的覆盖。进一步的,步骤(5)中枣木段、五加皮段、棉籽壳和牛粪的混和比例按重量份数计为10:5:6:3。进一步的,步骤(5)中枣木段、五加皮段、棉籽壳和牛粪的混合物内还包括3份的枣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枣木粉、独活和蚕沙的配合从而使得桑黄培养基自带杀菌效果,很好的抑制培养基中的霉菌的繁殖同时对桑黄的酸腐病起到预防作用;通过红枣渣、蚕沙、桑叶和枣木粉的协同作用,使桑黄在生长过程中更加高效的吸收红枣渣中的环磷酸腺苷、多糖及醇类等成份,同时提供充足的桑树上独有的酮类和多糖成份,有效提高成品桑黄中总黄酮和总三萜类物质的含量;缩短培养周期,病害更少,大大提高栽培成活率;栽培槽整体结构的设计,使得桑黄在生长过程中通风性更好,有效隔离土壤内包含的各种病菌,减少土壤对桑黄生长的影响,使桑黄可以实现多年种植生长,而不会因为种植环境的恶化而出现大面积染菌及酸腐病爆发的问题;同时很好的利用了当地的资源,投资成本更低,适宜地域广,管理成本低,营养成本供给时间更久;经过试验表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种植方法产生的桑黄总黄酮和总三萜类含量更高。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元件是指两个元件或两个以上元件。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显示面板和/或背光,可以表示:单独存在显示面板,同时存在显示面板和背光,单独存在背光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输入/输出表示输入或者输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桑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桑黄母种培养基配置:/n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料,甘薯180-210份、枣木粉15-20份、玉米粉8-12份、麦粉7-11份、琼脂粉25-28份、葡萄糖6-10份、蚕沙15-30份、独活粉1-1.5份和水1000份;甘薯切碎,加水煮20分钟,取其滤液,加入枣木粉、玉米粉、麦粉、琼脂粉、葡萄糖、蚕沙和独活粉,搅拌均匀高压灭菌;/n(2)桑黄母种培养:/n在步骤(1)获得到培养基上接种,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28-30℃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待桑黄母种长满培养皿后备用;/n(3)桑黄菌包制备:/n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料,红枣渣100份、桑叶20份、枣木粉10份、玉米芯15份、石膏2份、独活粉2份、豆饼5份、麦麸10份和蚕沙20份;将上述配料加水使其湿度达到55-60%,调节PH在7-7.6;渥堆发酵3天,注意控制温度不要超过60℃;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菌袋内,在温度125℃,压力0.6Mpa下,灭菌3小时;灭菌后待温度降低到30℃下,采用无菌接种器将步骤(2)中得到的桑黄母种,接种到桑黄菌包内;所述桑黄菌包接种只接种桑黄菌包的一侧三分之一面积,并通过记号笔标记;/n(4)桑黄培养:/n将步骤(3)中得到的桑黄菌包放置在遮光65-75%的大棚中,接种部朝上摆放,保持温度在20-28℃之间,湿度在75-85%之间培养,25-30日后用小刀在桑黄菌包接种部割出长1-3cm的小口,继续培养,直到桑黄长出菌袋;/n(5)桑黄复壮培养:/n在大棚内挖宽70-120cm,深35-65cm的栽培槽,然后在栽培槽内撒上石灰;接下来铺设一层隔离薄膜;然后在隔离薄膜上铺设水管和通风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喷水孔,通风管上设置有通风孔;再在水管和通风管上铺设无菌隔离海棉;再在无菌隔离海棉上部铺设厚度为10cm的经过高温蒸煮的枣木段、五加皮段,然后再撒上灭菌棉籽壳和牛粪的混合物,所述枣木段和五加皮段的长度为2-10cm;再将红枣渣50份、桑叶15份、枣木粉30份、玉米芯15份、独活粉2份、豆饼5份、麦麸10份和蚕沙20份混合均匀,灭菌后铺设到枣木段和五加皮段上,然后再将步骤(4)中得到的已经长出桑黄的菌袋移栽到栽培槽内,栽培过程撕掉底部一半的菌袋,然后将标记接种桑黄母种的面朝上,培养基埋没桑黄菌包三分之二栽培;栽培槽的上部还覆盖有保温薄膜;所述栽培槽与栽培槽之间间隔30-80cm;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5℃之间,湿度在60%,每三天打开保温薄膜1-2h,大棚通风2小时;每天通过水管喷水2次,每次3min;每天通过通风管通入洁净空气2-5次,每次3-10min,通入空气温度高于室温2-3℃;/n(6)桑黄采摘:/n待桑黄菌盖由浅黄色变成黄褐色后,菌盖革质化,开始采摘;采摘过程中依据桑黄的用途选择不同栽培时间的桑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桑黄母种培养基配置:
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料,甘薯180-210份、枣木粉15-20份、玉米粉8-12份、麦粉7-11份、琼脂粉25-28份、葡萄糖6-10份、蚕沙15-30份、独活粉1-1.5份和水1000份;甘薯切碎,加水煮20分钟,取其滤液,加入枣木粉、玉米粉、麦粉、琼脂粉、葡萄糖、蚕沙和独活粉,搅拌均匀高压灭菌;
(2)桑黄母种培养:
在步骤(1)获得到培养基上接种,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28-30℃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待桑黄母种长满培养皿后备用;
(3)桑黄菌包制备:
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料,红枣渣100份、桑叶20份、枣木粉10份、玉米芯15份、石膏2份、独活粉2份、豆饼5份、麦麸10份和蚕沙20份;将上述配料加水使其湿度达到55-60%,调节PH在7-7.6;渥堆发酵3天,注意控制温度不要超过60℃;将发酵后的培养基装入菌袋内,在温度125℃,压力0.6Mpa下,灭菌3小时;灭菌后待温度降低到30℃下,采用无菌接种器将步骤(2)中得到的桑黄母种,接种到桑黄菌包内;所述桑黄菌包接种只接种桑黄菌包的一侧三分之一面积,并通过记号笔标记;
(4)桑黄培养:
将步骤(3)中得到的桑黄菌包放置在遮光65-75%的大棚中,接种部朝上摆放,保持温度在20-28℃之间,湿度在75-85%之间培养,25-30日后用小刀在桑黄菌包接种部割出长1-3cm的小口,继续培养,直到桑黄长出菌袋;
(5)桑黄复壮培养:
在大棚内挖宽70-120cm,深35-65cm的栽培槽,然后在栽培槽内撒上石灰;接下来铺设一层隔离薄膜;然后在隔离薄膜上铺设水管和通风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喷水孔,通风管上设置有通风孔;再在水管和通风管上铺设无菌隔离海棉;再在无菌隔离海棉上部铺设厚度为10cm的经过高温蒸煮的枣木段、五加皮段,然后再撒上灭菌棉籽壳和牛粪的混合物,所述枣木段和五加皮段的长度为2-10cm;再将红枣渣50份、桑叶15份、枣木粉30份、玉米芯15份、独活粉2份、豆饼5份、麦麸10份和蚕沙20份混合均匀,灭菌后铺设到枣木段和五加皮段上,然后再将步骤(4)中得到的已经长出桑黄的菌袋移栽到栽培槽内,栽培过程撕掉底部一半的菌袋,然后将标记接种桑黄母种的面朝上,培养基埋没桑黄菌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哲,张彦飞,雷萍,张锋,景仰平,薛浩,霍冬霞,高悦,李红,李惠霞,高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郝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