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地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类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羊肚菌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名贵食(药)用菌,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和重要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基础研究不够,导致羊肚菌的菌种和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产量和质量也很不稳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受羊肚菌高昂的销售价格以及市场前景的诱惑,我国大批的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获得了大范围的栽培成功,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商业化栽培。羊肚菌人工栽培发展速度很快,已经由2012年的3000亩,快速发展到现在的20万亩以上。但羊肚菌出菇稳定性普遍较差、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是连作障碍根本无法解决,成为当前制约羊肚菌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3]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有“森林黄金”的美称。《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桑黄有抑制肿瘤、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以及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特别是对肿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与桑黄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栽培设施选择:选择保温和隔热效果好的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拱棚,并配套安装喷雾设施;第二步、羊肚菌播种:晚秋季节室外温度在20℃以下时,采用条播法播种羊肚菌,播种时先开种植沟,然后在种植沟内撒入煮熟的麦粒培养基,再撒上羊肚菌栽培种,覆土抹平,铺设滴灌管,最后搭设小弓覆盖遮阳网;第三步、羊肚菌养菌与出菇管理:羊肚菌播种后及时开启滴灌和喷雾设施,上足播种水,养菌期间保持温度20℃以下,湿度70%以上,养菌60
‑
70天,羊肚菌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期,转入出菇管理,出菇期保持土壤温度14℃以下,空气温度白天不超25℃,夜间不超过10℃,保持湿度80%以上,借助通风和滴灌、喷雾等措施调节温度、湿度至羊肚菌适宜范围之内,直至出菇收获;第四步、地面处理:羊肚菌收获后地面撒施150公斤/667m2石灰杀菌,耕翻整平后垫上5cm左右干净沙子;第五步、桑黄摆袋:将养好的桑黄菌棒割口后按照20cm
×
25cm的间距均匀摆放在地面沙子上,行间铺设滴灌管,再次搭设小弓覆盖遮阳网;第六步、桑黄出黄管理:桑黄菌棒摆放好后及时开启滴灌设施滴水湿透土壤,进行保温保湿管理,白天温度保持25
‑
30℃,夜间不低于20℃,空气湿度保持85%以上,每天小通风2
‑
3次;待桑黄成型后适当加大通风,第二年晚秋季节温度下降,桑黄子实体不再生长时采收;第七步、桑黄菌渣处理:桑黄采收后及时将废菌棒粉碎去除塑料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哲,张彦飞,李红,李惠霞,思瑞琳,梁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郝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