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木耳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木耳的栽培在我国经历了从野生、原木砍花到纯菌丝段木接种阶段,随着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的日趋完善,不同的栽培方式也已成熟,特别是木耳地栽生产模式已成为当今木耳人工栽培的主要手段。目前木耳生产栽培形式多数是地摆全光照管理,此栽培管理形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对场地、水源等要求较高,产量不够稳定,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包含大棚准备、菌包运输、菌包休养、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晾晒和包装贮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大棚准备包含以下步骤:选择大棚规格、覆膜、保温遮阴、地面处理和系绳。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出耳管理包括以下步骤:开口、催芽、挂袋、喷水、晒袋、转茬管理。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大棚规格选择南北走向,建棚前地面镇压平整至同一水平线,宽8m~10m,长30m~40m,拱棚中间高2.5~3.5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大棚准备、菌包运输、菌包休养、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晾晒、包装贮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大棚准备、菌包运输、菌包休养、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晾晒、包装贮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准备包含以下步骤:选择大棚规格、覆膜、保温遮阴、地面处理和系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耳管理包括以下步骤:开口、催芽、挂袋、喷水、晒袋、转茬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棚规格选择南北走向,建棚前地面镇压平整至同一水平线,宽8m~10m,长30m~40m,拱棚中间高2.5~3.5m,棚两侧立柱高1.8~2.3m,棚内设独立6~7组纵向吊袋架,每组2行,行间距25cm,每组间过道72cm,吊袋架高2.3m,立柱及吊袋横梁选择直径32mm的镀锌管;准备好塑料膜或黑白膜以及卡膜槽、卡膜簧、压膜线、钻尾钉,大棚两侧棚肩往上3cm处固定一趟卡槽,底脚留30~40cm塑料布,扣膜后安装压膜线,把塑料薄膜压紧,防止被风吹翻;保温遮阴在棚膜外加保温被、遮阳网或草帘;地面处理时棚内选择砂石、炉灰渣或砖覆盖平整地面,将生石灰均匀撒到大棚内各个角落进行消毒处理;系绳时绳2.6m,按照绳间距22cm分别系在大棚纵向镀锌管上,拉绳找平,要求横平竖直,系绳后最下方距离地面1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菌包运输时,选择高20~22cm,直径10~11cm,料袋重1.15~1.2kg,无污染,达到生理成熟的合格菌包,不得与有毒物品混装,气温达30℃以上时,用10~20℃的冷藏装备运输,运输中采取防震、防晒、防雨淋、防冻措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菌包休养时,将菌包入棚后横向摆放大棚地面恢复菌丝生长,菌包码放3~4层高,2~3行为一组,行间距10cm,摆放过程中挑出污染和破损的菌包,棚内温度控制在20~24℃之间,湿度75%左右,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以下,避光培养3天~5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出耳管理先进行开口,开口前用75%酒精对开口机进行喷洒消毒,菌包去掉棉塞后用0.1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菌袋表面,采用开口器开口,菌包上打18~20排小三角口或圆钉口,孔径0.4~0.6cm、孔深0.5cm,间距1.5~2.0cm,每袋开口数量180~200个,菌袋开口后在发菌室内养菌2~3天;催芽时分为春耳催芽和秋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辉,王定政,王维智,张晶晶,王培,肖书玲,郭福祥,
申请(专利权)人:柞水县金鑫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