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化土地综合改良方法
本申请涉及土壤修复改良
,特别涉及一种沙化土地综合改良方法。
技术介绍
砒砂岩是指由古生代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厚层砂岩、砂页岩和泥质砂岩组成的岩石互层。砒砂岩为陆相碎屑岩系,由于其上覆岩层厚度小、压力低,造成其成岩程度低、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岩性为砾岩、砂岩及泥岩,交错层理发育,且颜色混杂,通常以红色、紫色、灰白色、灰绿色互层相间而存在,所以也叫“五花肉”。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接壤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具有无水时坚硬、遇水时成泥和遇风时成砂的特点,受风力、水力、冻融和重力侵蚀非常严重,被称为“水土流失之最”和“地球的癌症”,植物生长困难。砒砂岩质土壤黏粉粒含量多(30%左右),遇水具有粘合作用,因此具有较好保水、保肥特性,但透气性差。沙化土地土壤最显著的特征是土壤风蚀严重,土壤中粗砂粒含量高,养分贫瘠,孔隙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弱,虽然透气性较好,但难以形成土壤团聚体。二者自身物理性质存在互补性,对二者按一定比例进行掺和,可以相互改良,使其成为质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沙化土地综合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措施耦合进行沙化土地综合改良,包括:/n物理措施:采用砒砂岩与目标土地中的沙按照1-1.5:1.5-2体积比例进行复配,并按照每亩沙化土地75-125kg的用量在所述复配过程的同期向目标土地施加生物胶;/n化学措施:向目标土地施加有机肥和高摩尔比缓释肥;/n生物措施:向目标土地按照每亩沙化土地5-15kg的用量施加复合菌剂进行治理,及在目标土地栽植甘草,其中,所述复合菌剂由芽孢杆菌P75菌液、苜蓿中华根瘤菌D10菌液和巨大芽孢杆菌H3菌液按体积比1.8-2.5:1-1.7:3.5-5.5混合得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化土地综合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措施耦合进行沙化土地综合改良,包括:
物理措施:采用砒砂岩与目标土地中的沙按照1-1.5:1.5-2体积比例进行复配,并按照每亩沙化土地75-125kg的用量在所述复配过程的同期向目标土地施加生物胶;
化学措施:向目标土地施加有机肥和高摩尔比缓释肥;
生物措施:向目标土地按照每亩沙化土地5-15kg的用量施加复合菌剂进行治理,及在目标土地栽植甘草,其中,所述复合菌剂由芽孢杆菌P75菌液、苜蓿中华根瘤菌D10菌液和巨大芽孢杆菌H3菌液按体积比1.8-2.5:1-1.7:3.5-5.5混合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物理措施中,所述砒砂岩的粒径为1.5-3.5mm;所述生物胶的粒径为250-420μm;
其中,所述生物胶为亚麻籽胶、胡麻胶、瓜尔胶、羟丙基瓜尔胶、羟乙基瓜尔胶、魔芋胶、沙蒿胶、阿拉伯胶、田菁胶、卡拉胶、香豆胶、葫芦巴胶、海藻胶、明胶、槐胶、果胶、松香胶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措施包括:
S301、将所述砒砂岩按照10-15cm厚度覆于沙层厚度为15-20cm的沙化土地表面;
S302、将所述生物胶按照每亩沙化土地75-125kg的用量覆于沙化土地表面;
S303、进行旋耕;
其中,旋耕深度为20-40cm,旋耕次数为2-3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措施包括:
S401、将所述砒砂岩按照10-15cm的厚度覆于沙层厚度为15-20cm的沙化土地表面;
S402、进行旋耕,其中,旋耕深度为20-40cm;
S403、将所述生物胶按照每亩沙化土地75-125kg的用量覆于沙化土地表面;
S404、进行二次旋耕;
其中,旋耕深度为20-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措施中所述向目标土地施加有机肥和高摩尔比缓释肥,包括:
按照每亩沙化土地3m3-5m3的体积用量施加有机肥;
按照每亩沙化土地30-50kg的质量用量施加高摩尔比缓释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摩尔比缓释肥包括以下组分,以质量份数计:尿素90-300份、磷酸1-300份、磷酸一氢钠1-300份、液态脲甲醛30-100份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欣,奥宝平,邓琳,刘慧,吕涛,李莉,刘向阳,魏特,袁勤,郝伟昌,叶丽娜,代香荣,刘江,郝亚峰,张吉树,
申请(专利权)人: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亿利绿土地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