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095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30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包括:在风沙区选择规模化的种植地块;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并且使所述种植地块在所述种植方向上的最外侧均为所述灌草防护带;在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之间种植经济作物,形成与所述灌草防护带呈交替设置的经济作物种植带。本申请通过采用灌草防护带进行灵活和多样性配置并与经济作物种植带进行间种,形成的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排列非常整齐紧密,减少了风力对种植地块的土壤风蚀,可有效降低北方风沙区土壤风蚀量,保证了经济作物健康和可持续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
本申请涉及生态环境与农林种植业
,特别涉及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北方风沙区的春冬季节大风日数较多,目前在大型种植地块种植经济作物的生产实践中,由于缺少防风固沙等相关技术措施,导致经济作物在采收后出现土壤裸露等问题,种植地块在风力的吹蚀下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得经济作物的根茎部分完全处于风蚀和水土流失的恶劣状态,从而不利于固土防风蚀的栽培,也不利于土壤培肥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包括:在风沙区选择规模化的种植地块;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并且使所述种植地块在所述种植方向上的最外侧均为所述灌草防护带;在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之间种植经济作物,形成与所述灌草防护带呈交替设置的经济作物种植带。可选的,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包括:在所述种植地块的一侧的边缘种植带宽为2-5米的灌草防护带;沿所述种植方向以10-30米为间隔距离,间隔种植所述灌草防护带直到所述种植地块的另一侧的边缘。可选的,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米、15米、20米或30米。可选的,所述灌草防护带为由灌木树种形成的灌木防护林带,其中,所述灌木树种的株间距为1米,行间距为1米、2米或3米。r>可选的,所述灌木树种为以下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沙柳、黄柳、柠条锦鸡儿、花棒、沙棘、紫穗槐和枸杞。可选的,所述灌草防护带为由高杆作物形成的高杆作物防护带,其中,所述高杆作物的株行距为0.15米×0.3米、0.2米×0.3米或0.2米×0.4米。可选的,所述高杆作物为以下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玉米、高粱和葵花。可选的,所述灌草防护带为由灌木树种形成的灌木防护林带和由高杆作物形成的高杆作物防护带,所述灌木防护林带和所述高杆作物防护带混合交替种植。可选的,所述经济作物种植带为种植有油莎豆或甘草或马铃薯等的经济作物油莎豆种植带或甘草种植带或马铃薯种植带。本申请的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通过采用灌草防护带进行灵活和多样性配置并与经济作物种植带进行间种,由于灌草防护带高度可以控制在2-4米,且形成的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排列非常整齐紧密,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经过种植地块所在区域的风速,减少了风力对种植地块的土壤风蚀,可有效降低北方风沙区土壤风蚀量,保证了经济作物健康和可持续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灌草防护带与经济作物种植带间种模式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种灌木与高杆作物组成的灌草防护带与经济作物种植带间种模式布局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种灌木与高杆作物组成的灌草防护带与经济作物种植带间种模式示意图。附图标记1-灌草防护带,2-经济作物种植带,11-沙柳灌木林带,12-柠条灌木林带,13-玉米高杆防护带,14-花棒灌木防护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在风沙区选择规模化的种植地块。步骤102: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1,并且使所述种植地块在所述种植方向上的最外侧均为所述灌草防护带1。步骤103:在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1之间种植经济作物,形成与所述灌草防护带1呈交替设置的经济作物种植带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首先在风沙区中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块,例如呈规模化的大型种植地块,根据所述种植地块所处的气象条件确定当地春季和冬季的风向条件,并根据风向条件确种植方向,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和春季多为西北风,则所述种植方向可以为由南向北方向,然后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1,并且使所述种植地块在所述种植方向上的最外侧均为所述灌草防护带1,最后在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1之间种植经济作物,形成与所述灌草防护带1呈交替设置的经济作物种植带2,所述灌草防护带1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从而在风沙区的大风季节有效的降低流经种植地块上的风速,从而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带2的地面风速和土壤风蚀。本申请的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通过采用灌草防护带1进行灵活和多样性配置并与经济作物种植带2进行间种,由于灌草防护带1高度可以控制在2-4米,且形成的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1排列非常整齐紧密,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经过种植地块所在区域的风速,减少了风力对种植地块的土壤风蚀,可有效降低北方风沙区土壤风蚀量,保证了经济作物健康和可持续的生长。在上述实施例中,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1,包括:在所述种植地块的一侧的边缘种植带宽为2-5米的灌草防护带1;沿所述种植方向以10-30米为间隔距离,间隔种植所述灌草防护带1直到所述种植地块的另一侧的边缘。即本申请中的灌草防护带1的带宽可以为2-5米中的任何数值,优选的可以选择为2米、3米、4米或5米,同时,在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1之间的区域即为经济作物种植带2,通过调整所述灌草防护带1之间的间隔距离实现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带2的带宽的调整,也即是所述经济作物种植带2的带宽可以是10-30米区间内的任何距离,优选的可以选择为10米、15米、20米或30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灌草防护带1可以是由灌木树种形成的灌木防护林带,所述灌木树种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沙化土地的乡土植物进行种植,其中,所述灌木树种的株间距为1米,行间距为1米、2米或3米。可选的,所述灌木树种为以下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沙柳、黄柳、柠条锦鸡儿、花棒、沙棘、紫穗槐和枸杞。即如图3所示,所述灌木防护林带在进行种植时可以选择沙柳、柠条锦鸡儿和花棒,从而形成沙柳灌木林带11、柠条灌木林带12和花棒灌木防护带1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灌草防护带1可以是由1年生的高杆作物形成的高杆作物防护带,其中,所述高杆作物的株行距为0.15米×0.3米、0.2米×0.3米或0.2米×0.4米。可选的,所述高杆作物为以下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风沙区选择规模化的种植地块;/n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1),并且使所述种植地块在所述种植方向上的最外侧均为所述灌草防护带(1);/n在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1)之间种植经济作物,形成与所述灌草防护带(1)呈交替设置的经济作物种植带(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风沙区选择规模化的种植地块;
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1),并且使所述种植地块在所述种植方向上的最外侧均为所述灌草防护带(1);
在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1)之间种植经济作物,形成与所述灌草防护带(1)呈交替设置的经济作物种植带(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种植方向在所述种植地块中种植多列条带状的灌草防护带(1),包括:
在所述种植地块的一侧的边缘种植带宽为2-5米的灌草防护带(1);
沿所述种植方向以10-30米为间隔距离,间隔种植所述灌草防护带(1)直到所述种植地块的另一侧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灌草防护带(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米、15米、20米或3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草防护带(1)为由灌木树种形成的灌木防护林带,其中,所述灌木树种的株间距为1米,行间距为1米、2米或3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沙区农林间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树种为以下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沙柳、黄柳、柠条锦鸡儿、花棒、沙棘、紫穗槐和枸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树袁立敏奥宝平郝伟昌刘江贺俊玲吕涛张立欣袁勤李相儒隋嫣鸿叶丽娜代向荣杨倩
申请(专利权)人: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