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防止秸秆焚烧、鼓励秸秆还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秸秆还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和矿物质等作用,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作物营养条件,促进作物生长,提供土壤利用率。但是,秸秆直接还田存在引起土壤碳氮比失调、有机酸累积、耕作播种困难、新出苗长势不旺等问题。秸秆堆肥是将农作物秸秆变成优质有机肥,不仅解决农业废弃物秸秆,还能生产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但是水稻秸秆堆肥还存在以下问题:水稻等秸秆有腊质层,很难吸水,导致堆体吸水不均匀,发酵不彻底,导致堆肥效果差。还需要大量附加有机肥、化肥等。翻堆频繁等工作量大。由于秸秆堆肥技术操作繁琐、用工量大且堆腐效果不好,难以在农村大面积推广。而且,不同于旱田作物秸秆还田在有氧、气温适宜利于发酵,水稻秸秆还田往往是在秋季收割时进行,还田后马上秋耕进入冬季气温较低不易发酵腐熟,一直到第二年水稻进入分蘖期时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n1)取田间水稻秸秆粉粹后置于堆肥池内,然后取秸秆所在稻田内土壤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拢成堆状;堆体顶部向内凹陷,向凹陷处加水,浸润秸秆,放置1~3天后,并使堆体内秸秆湿度保持在20~30%;放置结束加入畜粪混合搅拌,然后加水使秸秆堆的含水量达到60~70%,进行堆肥发酵,在堆体内温度达到55~70℃时,进行翻堆处理,待堆体10~20%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且所述的部分堆体含有腐熟秸秆;/n所述的稻田内土壤加入量为堆体重量的5~10%;/n2)向步骤1)堆肥池剩余的堆体内加入畜粪,继续堆肥发酵直至堆体腐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取田间水稻秸秆粉粹后置于堆肥池内,然后取秸秆所在稻田内土壤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拢成堆状;堆体顶部向内凹陷,向凹陷处加水,浸润秸秆,放置1~3天后,并使堆体内秸秆湿度保持在20~30%;放置结束加入畜粪混合搅拌,然后加水使秸秆堆的含水量达到60~70%,进行堆肥发酵,在堆体内温度达到55~70℃时,进行翻堆处理,待堆体10~20%腐熟后,将部分堆体进行还田,且所述的部分堆体含有腐熟秸秆;
所述的稻田内土壤加入量为堆体重量的5~10%;
2)向步骤1)堆肥池剩余的堆体内加入畜粪,继续堆肥发酵直至堆体腐熟;
3)将步骤2)腐熟后的秸秆进行还田,并采用旋耕机旋耕入土,完成所述的水稻秸秆还田;步骤1)和2)中加入畜粪的总施加量为堆肥中秸秆干重的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秸秆还田后采用水稻-玉米或者水稻-大豆的方式进行轮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玉米轮作具体为:在当年水稻收获后,将水稻秸秆还田,第二年在玉米播种后,向田内施加尿素和复合肥,第三和第四年种植水稻,然后以玉米种植一年,水稻种植两年的顺序种植;其中,在种植水稻前,在稻田内采用权利要求1的方法将其它稻田内的秸秆进行还田,并在水稻种植期间施加有机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大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羽,王麒,冯延江,宋秋来,曾宪楠,鲁鑫蕊,金梁,王曼力,张小明,项洪涛,夏天舒,赵杨,谢婷婷,孙兵,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