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线式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97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线式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和导电五金件。绝缘壳为中空结构,导电五金件可拆卸安装在绝缘壳的中空内部。绝缘壳上设有至少2个插线孔,插线孔与导电五金件连通。绝缘壳的侧面设有可拆卸的外封盖。导电五金件为金属材料制成,设有导电板、后置金属弹片、接线结构和前置金属弹片。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线式接线端子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插线孔插入导线裸露的金属头部,使得金属头部分别与前置金属弹片和后置金属弹片连接,利用金属弹片的金属材料弹性压紧导线,使得不同插线孔上对应的导线之间通过导电五金件形成机械连接关系,从而实现在不同的导线上传递电流的功能。而且在接线时无需操作其他的零部件,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线式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气接电连接件的
,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接续电线或信号线的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连接件作为接线端子使用,可适用于双股、多股、细多股等电力线或信号线的使用,是作用一种电器连接或接电转换件的重要连接件。但是,现有的接线端子的结构多种多样,在接线时未能一步到位,往往需要打开接线端子,用金属件等活动固定部件与导线的接线端结合,如采用螺栓、铆钉、铆接、卡接等形式实现导线接线在接线端子上,安装时十分麻烦,生产时工序也繁多和拼装成产品时也繁复,增添了接线的工序和降低接线的效率。另外,现有的接线端子都有导线很容易从接电端子中脱出,这就增强了用电风险、降低了接线正确率,而且导线在脱线时通常较为隐秘,难以被检查出来。而采用传统的接线方式虽然可以防止脱线,但当需要脱线时又要重新拆开接线端子形成断线,也非常不方便。虽然,现有技术方案可一次性接线的接线端子,但这类接线端子由于结构复杂,且接线效果不太理想,也经常发生导线脱落的情况,使用损耗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电线或信号线接续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快速解接入导线或信号线,且可以检查接线情况的接线端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插线式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和导电五金件;绝缘壳内部为中空结构,导电五件金设于绝缘壳的中空结构中;绝缘壳设有插线孔、外封盖和测试孔;插线孔设于绝缘壳的上端且与导电五金件连通;测试孔设于绝缘壳体的下端且与导电五金件相连通;导电五金件包括导电板和接线结构,接线结构与导电板相互连接;外封盖设于绝缘壳侧端,外封盖与绝缘壳的中空结构可拆卸连接;导电五金件与绝缘壳可拆卸连接。优选地,绝缘壳的测试孔为圆形通孔或方形通孔,测试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进一步地,测试孔设于绝缘壳下端的中部、左侧、右侧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位置。优选地,导电板与接线结构通过细孔铆点连接。优选地,接线结构为“匚”型结构;所述导电板与接线结构的“匚”型结构下端连接;接线结构的“匚”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与插线孔连通;接线结构为金属材料。进一步地,导电五金件还设有前置金属弹片和后置金属弹片;前置金属弹片和后置金属弹片均分别与接线结构的“匚”型结构上端相互连接;后置金属弹片设于“匚”型结构上端靠绝缘壳体测试孔的一侧,前置金属弹片设于“匚”型结构上端靠插线孔的一侧。进一步地,前置金属弹片与接线结构的“匚”型结构上端的夹角范围在5~90度之间,后置金属弹片与接线结构的“匚”型结构上端的夹角范围在90~180度之间。优选地,插线孔至少设有2个。优选地,绝缘壳在上端设有上扣口、在下端设有下扣口;上扣口设于插线孔的左侧或者右侧,下扣口设于绝缘壳下端垂直对应上扣口的位置。进一步地,外封盖设于对应上扣口与下扣口的一侧;外封盖对应上扣口的位置设有上卡扣,对应下扣口的位置设有下卡扣;上卡扣与上扣口、下卡扣与下扣口均分别为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导电五金件、外封盖、绝缘壳之间可拆卸的结构,方便生产及组装产品时进行操作。插线孔配合导电五金件的结构,实现了快速接线的功能,避免现有技术中用金属件等活动或固定部件与导线的接线端结合导致的操作繁琐、零部件组成复杂、装置加工制造时工序复杂的问题,提升了生产效率。外封盖、导电五金件、绝缘壳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还使得当导电五金件出现损坏时能及时被拆开检查并进行替换,对使用者来说降低了维护成本。测试孔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在插线口有接线的情况下,利用插入电笔或者示波器探针的方式来接触导电五金件,从而实现检测接线是否成功、是否有脱线、探测接入的导线电流在导电五金件上传播时的信号波形等功能。插入导线裸露的金属头部时,导电五金件的金属通过弹性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压紧金属头部,同时实现便捷接入导线和稳固导线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接线端子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中实施例绝缘体外壳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实施例绝缘体外壳的仰视图;图5为图1中实施例外封盖的外侧结构视图;图6为图1中实施例外封盖的内侧结构视图;图7为图1中实施例导电五金件的左上方前侧视图;图8为图1中实施例导电五金件的右下方前侧视图;图9为图1中实施例导电五金件的右下方后侧视图;图10为图1中实施例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11为图1中实施例外部电线插入导电五金件后的结构剖视图;图12为图1中实施例外部电线插入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对图1中接线端子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外部电线插入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实施例整体结构剖视图;图15为图13中实施例外部电线插入导电五金件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绝缘壳1、插线孔2、外封盖3、导电五金件4、上扣口11、下扣口12、测试孔13、上卡扣31、下卡扣32、导电板41、后置金属弹片42、接线结构43、前置金属弹片44、第一导电五金件45、第二导电五金件46、第一导电板451、第一后置金属弹片452、第一接线结构453、第一前置金属弹片454、第二导电板461、第二后置金属弹片462、第二接线结构463、第二前置金属弹片464。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说明书附图的内容并不代表具体部件的尺寸关系,相关的“连接”、“结构”等词语均为广义上的解释。下面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方案的以下实施例,不代表本技术方案只能以该实施例实施。如图1至图12所示的插线式接线端子,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绝缘壳1,设于绝缘壳1上端的插线孔2,设于绝缘壳1侧端的外封盖3,设于绝缘壳1中空结构内的导电五金件4,设于插线口左侧的上扣口11,在绝缘壳1下端上设于上扣口11对应垂直方向上的下扣口12,设于绝缘壳1下端中间位置的测试孔13,分别设于外封盖3上的卡扣31和下卡扣32,导电五金件4由导电板41、后置金属弹片42、接线结构43、前置金属弹片44组成。绝缘壳1为一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外壳,其内部为中空结构,绝缘壳1由无机绝缘材料云母或有机绝缘材料树脂制成。绝缘壳1的中空结构可拆卸连接有导电五金件4。绝缘壳1侧端的外封盖3与中空结构可拆卸连接。绝缘壳1上端的插线孔2数目为4个,以一字型排列,插线孔2与绝缘壳1的中空内部连通,并可以使外部导线连接到导电五金件4上。插线孔2的最左侧设有上扣口11。在绝缘壳1下端的上扣口11垂直正下方位置上设有下扣口12。绝缘壳1的下端中间偏上位置上设有矩形的测试孔13,测试孔13连通绝缘壳1的内部中空结构与外部空间。外封盖3的上端设有上卡扣31,下端设有下卡扣32。上卡扣31与绝缘壳1的上扣口11相互嵌合,下卡扣32与绝缘壳1的下扣口12相互嵌合。上卡扣21与上扣口11、下卡扣32与下扣口12均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线式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和导电五金件;所述绝缘壳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导电五金件设于绝缘壳的中空结构中;其特征在于:绝缘壳设有插线孔、外封盖和测试孔;所述插线孔设于绝缘壳的上端且与导电五金件连通;所述测试孔设于绝缘壳体的下端且与导电五金件相连通;所述导电五金件包括导电板和接线结构,所述接线结构与所述导电板相互连接;所述外封盖设于绝缘壳侧端,外封盖与绝缘壳的中空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五金件与绝缘壳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线式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和导电五金件;所述绝缘壳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导电五金件设于绝缘壳的中空结构中;其特征在于:绝缘壳设有插线孔、外封盖和测试孔;所述插线孔设于绝缘壳的上端且与导电五金件连通;所述测试孔设于绝缘壳体的下端且与导电五金件相连通;所述导电五金件包括导电板和接线结构,所述接线结构与所述导电板相互连接;所述外封盖设于绝缘壳侧端,外封盖与绝缘壳的中空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五金件与绝缘壳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的测试孔为圆形通孔或方形通孔,测试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孔设于绝缘壳下端的中部、左侧、右侧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与接线结构通过细孔铆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结构为“匚”型结构;所述导电板与接线结构的“匚”型结构下端连接;接线结构的“匚”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与插线孔连通;接线结构为金属材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茂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坷钠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