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975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包括有插头本体及多个端子;插头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容置槽,插头本体的后端设置有承载部;多个端子均包括有接触部、连接部及接线部,该接触部位于容置槽,该连接部镶嵌于插头本体及承载部,该接线部分别显露于承载部的上、下、左、右四侧面。通过将多个端子的接线部显露于承载部的上、下、左、右四侧面,可以有效地对端子进行区分;接线时,只需要将相应的双绞线构成一组,对应连接一侧的接线部即可;较于传统采用交叉接线的方式而言,其接线更加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同时,对端子进行有效地区分,能够提高其传输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
技术介绍
水晶头是一种能沿固定方向插入并自动防止脱落的塑料接头,俗称“水晶头”,专业术语为RJ-45连接器(RJ-45是一种网络接口规范,类似的还有RJ-11接口,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电话接口”,用来连接电话线)。之所把它称之为“水晶头”,是因为它的外表晶莹透亮的原因。水晶头适用于设备间或水平子系统的现场端接,外壳材料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每条双绞线两头通过安装水晶头与网卡和集线器(或交换机)相连。在现有的水晶头接线标准中,先按“橙绿蓝棕,白在前”顺序理好线,再4-6交叉,交叉后顺序即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此种需要交叉接线的方式导致接线过程中,接线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其能有效地解决现有之网络连接器存在接线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包括有插头本体及多个端子;所述插头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插头本体的后端设置有承载部;多个端子均包括有接触部、连接部及接线部,该接触部位于容置槽,该连接部镶嵌于插头本体及承载部,该接线部分别显露于承载部的上、下、左、右四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线部设置有两个夹臂,该两个夹臂之间构成一个用于夹线的夹持空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本体和承载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载部设置有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该第一压块卡扣安装于承载部的上、下侧面,该第二压块卡扣安装于承载部的左、右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均设置有缺口和过线孔,所述缺口和过线孔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两个端子为一组,构成有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及第四组;该第一组、第三组及第四组的两个端子的接触部依次从左往右排布,该第二组的两个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三组的两个端子的接触部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两个端子的接线部显露于承载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组两个端子的接线部显露于承载部的上侧;所述第三组两个端子的接线部显露于承载部的下侧,所述第四组两个端子显露于承载部的右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载部包括有横向板和两竖向板,该竖向板设置于横向板的两端构成“H”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组两个端子的接线部显露于竖向板的左侧,所述第二组两个端子的接线部显露于横向板的上侧;所述第三组两个端子的接线部显露于横向板的下侧,所述第四组两个端子显露于竖向板的右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本体的顶部前端设置有卡扣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多个端子的接线部显露于承载部的上、下、左、右四侧面,可以有效地对端子进行区分;接线时,只需要将相应的双绞线构成一组,对应连接一侧的接线部即可;较于传统采用交叉接线的方式而言,其接线更加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同时,对端子进行有效地区分,能够提高其传输特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网络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网络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网络连接器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端子的分解图;图6是图5中端子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网络连接器设置压块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网络连接器与压块的分解图。附图标识说明:10、插头本体11、容置槽12、承载部1201、横向板1202、竖向板121第一压块1211、缺口1212、过线孔1213、扣合凹位1214扣合凸点122、第二压块13、卡扣件20、端子201、第一组202、第二组203、第三组204、第四组21、接触部22、连接部23、接线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包括有插头本体10及多个端子20。该插头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容置槽11,该插头本体10的后端设置有承载部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插头本体10和承载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该插头本体10的顶部前端设置有卡扣件13,利用该卡扣件13将插头本体10受限于相应的插座中。多个端子20均包括有接触部21、连接部22及接线部23,该接触部21位于容置槽11,该连接部22镶嵌于插头本体10及承载部12,该接线部23分别显露于承载部12的上、下、左、右四侧面。进一步地说,每两个端子20为一组,构成有第一组201、第二组202、第三组203及第四组204;该第一组201、第三组203及第四组204的两个端子20的接触部21依次从左往右排布,该第二组202的两个端子20的接触部21位于第三组203的两个端子20的接触部21之间。以使,该第一组201两个端子20的接线部23显露于承载部12的左侧,该第二组202两个端子20的接线部23显露于承载部12的上侧;该第三组203两个端子20的接线部23显露于承载部12的下侧,该第四组204两个端子20显露于承载部12的右侧。在接线时,将双绞线的橙白和橙为一组,绿白和绿为一组,蓝白和篮为一组、棕白和棕为一组,然后每一组双绞线对应连接一侧的两个端子即可。可以有效地杜绝传统采用交叉方式接线而出现的接线不方便的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承载部12设置有第一压块121和第二压块122,该第一压块121卡扣安装于承载部12的上、下侧面,该第二压块122卡扣安装于承载部12的左、右侧面。第一压块121和第二压块122均设置有缺口1211和过线孔1212,该缺口1211和过线孔1212连通。该第一压块121和第二压块122均设置有扣合凹位1213,该承载部12设置及第二压块122设置有扣合凸点1214,该承载部12的扣合凸点1214扣合于第一压块121的扣合凹位1213上,该第二压块122的扣合凸点1214扣合于第一压块121的扣合凹位1213上。该接线部23设置有两个夹臂231,该两个夹臂231之间构成一个用于夹线的夹持空间232。导线去掉外皮之后,可以插入过线孔1212中,随后将压块卡扣在承载部12,使接线部23插入到缺口1211中,即可将导线顶入夹持空间232。具体地说,该承载部12包括有横向板1201和两竖向板1202,该竖向板1202设置于横向板1201的两端构成“H”型结构设置;该第一组201两个端子20的接线部23显露于竖向板1202的左侧,该第二组202两个端子20的接线部23显露于横向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插头本体(10)及多个端子(20);所述插头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容置槽(11),所述插头本体(10)的后端设置有承载部(12);多个端子(20)均包括有接触部(21)、连接部(22)及接线部(23),该接触部(21)位于容置槽(11),该连接部(22)镶嵌于插头本体(10)及承载部(12),该接线部(23)分别显露于承载部(12)的上、下、左、右四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插头本体(10)及多个端子(20);所述插头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容置槽(11),所述插头本体(10)的后端设置有承载部(12);多个端子(20)均包括有接触部(21)、连接部(22)及接线部(23),该接触部(21)位于容置槽(11),该连接部(22)镶嵌于插头本体(10)及承载部(12),该接线部(23)分别显露于承载部(12)的上、下、左、右四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23)设置有两个夹臂(231),该两个夹臂(231)之间构成一个用于夹线的夹持空间(2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10)和承载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2)设置有第一压块(121)和第二压块(122),该第一压块(121)卡扣安装于承载部(12)的上、下侧面,该第二压块(122)卡扣安装于承载部(12)的左、右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121)和第二压块(122)均设置有缺口(1211)和过线孔(1212),所述缺口(1211)和过线孔(121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网络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端子(20)为一组,构成有第一组(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