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32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至少一个五金件,所述五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包括上接片、下接片、侧壁和弹片,所述上接片和下接片分别与侧壁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弹片设于上接片和下接片之间且弹片的上端抵接于上接片,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底板以及从底板两侧向外延伸的主夹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五金件分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插接口,而且所述第二端子上同时设置了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能够同时满足多种不同形式的导线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气接电连接件的
,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接续电线或信号线的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连接件作为接线端子使用,可适用于双股、多股、细多股等电力线或信号线的使用,是作用一种电器连接或接电转换件的重要连接件。但是,现有的接线端子的结构多种多样,在接线时未能一步到位,往往需要打开接线端子,用金属件等活动固定部件与导线的接线端结合,如采用螺栓、铆钉、铆接、卡接等形式实现导线接线在接线端子上,安装时十分麻烦,生产时工序也繁多和拼装成产品时也繁复,增添了接线的工序和降低接线的效率。另外,现有的接线端子功能单一,只能适用一种插口,难以在一个产品上实现多种不同形式的插接口,严重限制了其应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电线或信号线接续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多种不同形式的插接口的接线端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至少一个五金件,所述五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包括上接片、下接片、侧壁和弹片,所述上接片和下接片分别与侧壁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弹片设于上接片和下接片之间且弹片的上端抵接于上接片,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底板以及从底板两侧向外延伸的主夹片。本专利通过设置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能够满足不同导线连接的需要。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的上接片设有退线孔,所述弹片的上端与上接片形成插线入口。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设有防止导线过度插入的止挡片。进一步的,所述止挡片设于上接片与插线入口相对侧。优选的,所述弹片为按压式弹片,呈斜角状。优选的,所述主夹片上端向内弯曲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一插接口。进一步的,所述主夹片上端侧部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侧夹片,侧夹片开口处向内弯曲形成开口朝向侧方的第二插接口。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口和/或第二插接口处设有镂空部。所述壳体上设有按压按键,壳体对应第一插接口、第二插接口和退线孔的位置分别设有壳体通孔,所述按压按键上设有能够伸入退线孔并能够按压所述弹片的压块。所述接线端子还设有插板,所述插板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插针,所述插针数量与五金件数量一致,插针位置与壳体通孔位置对应,所述插针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用以与第一插线接口和/或第二插线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穿过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五金件分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插接口,而且所述第二端子上同时设置了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能够同时满足多种不同形式的导线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接线端子五金件的立体图;图2为五金件另一侧面的立体图;图3为接线端子外壳和五金件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图5为接线端子另一侧面的立体图;图6为安装有插线板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图7为插针为扁平状的插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插线板另一侧面的立体图;图9为插针为圆柱形的插线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说明书附图的内容并不代表具体部件的尺寸关系,相关的“连接”、“结构”等词语均为广义上的解释,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谓的连接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下面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本技术方案的以下实施例,不代表本技术方案只能以该实施例实施。如图3所示,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和置于壳体1内的五金件2,所述五金件2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所述五金件2为4个,所述壳体1内设有4个相应的腔体用以容置安装五金件2,所述4个腔体可以相互贯通,也可以用隔板或凸缘等结构隔开。所述五金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具体来说,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之间设有连接片23并通过连接片23电连接。如图1、2、10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上接片211、下接片212、侧壁213和弹片214,所述上接片211和下接片212分别与侧壁213的上下两端连接,上接片211和下接片212位置上下相对。所述弹片214设于上接片211和下接片212之间。所述弹片214为按压式弹片,呈斜角状,弹片214的下端与下接片212固定连接,比如扣接或焊接,当然,所谓的固定连接也包括一体成型,即弹片214的下端也可以与下接片212一体成型,弹片214的上端抵接于上接片213,弹片214的上端与上接片211之间形成插线入口24。所述上接片211设有退线孔215,弹片214上端抵接于上接片退线孔215处。所述退线孔215优选为长方形,所述弹片214上端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使弹片214上端类似于凸字形,所述凸出部伸入退线孔215。所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之间设有用以防止导线3过度插入的止挡片216。所述止挡片216设置在上接片211上与插线入口24相对侧,即上接片211与插线入口24相对侧向下延伸形成止挡片216,避免导线3从第一端子连接到第二端子22。作为替代方案,所述止挡片216也可以设置在侧壁213上或其他部件,甚至所述止挡片216还可以由壳体1腔体内表面上形成的凸起状结构构成,如腔体的上表面向下凸出形成凸起状结构,该凸起状结构既能够对五金件2起到限位作用,又同时能够防止导线3过度插入。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底板221以及从底板221两侧向外延伸的主夹片222,所述连接片23固定连接底板221和下接片212。优选的,所述连接片23与底板221和下接片212一体成型,所述底板221和下接片212位于不同水平高度,下接片212的水平位置高于底板221的水平位置,使得第一端子21的高度小于第二端子22,该结构能够保证弹片214可以获得更大的弹性形变,保证有足够的弹力夹持导线3,因此,所述连接片23为倾斜设置。所述主夹片222上端自下往上先向内弯曲而后向外扩展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一插接口223以便插入导线。所述主夹片222上端侧部还设有沿横向延伸的侧夹片224,侧夹片224开口处向内弯曲而后向外扩展形成开口朝向侧方的第二插接口225,所述第一插接口223与第二插接口225分别位于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插接口223和/或第二插接口225处设有镂空部226,所述镂空部226用于夹持固定圆柱形导线,防止导线脱离第一插接口223和/或第二插接口225。优选的,所述镂空部226第一插接口223和/或第二插接口225向内弯曲部位。所述壳体1由本体11和前盖12固定连接而成,本体11与前盖12围成用于容置安装五金件2的腔体,所述本体11前端设有开口,所述五金件2通过开口被容置于腔体内,所述前盖12用于封堵该本体11的开口。所述本体11与前盖12之间可以卡接、粘接或其他固定方式连接。所述壳体1上设有按压按键14,优选的,所述按压按键14与前盖12一体成型。壳体1对应第一插接口223、第二插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至少一个五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包括上接片、下接片、侧壁和弹片,所述上接片和下接片分别与侧壁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弹片设于上接片和下接片之间且弹片的上端抵接于上接片,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底板以及从底板两侧向外延伸的主夹片。/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27 CN 2020215119279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至少一个五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包括上接片、下接片、侧壁和弹片,所述上接片和下接片分别与侧壁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弹片设于上接片和下接片之间且弹片的上端抵接于上接片,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底板以及从底板两侧向外延伸的主夹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上接片设有退线孔,所述弹片的上端与上接片形成插线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设有防止导线过度插入的止挡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片设于上接片与插线入口相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按压式弹片,呈斜角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茂法陈运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坷钠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