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式减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46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加式减压装置,包括减压单元;减压单元的数量为N个,分别为第一减压单元、第二减压单元、第三减压单元…第N‑1减压单元、第N减压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一减压单元的出油通道与第二减压单元的进油通道连通,第二减压单元的出油通道与第三减压单元的进油通道连通,…,第N‑1减压单元的出油通道与第N减压单元的进油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扩大减压范围,提高工作的适应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加式减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压
,特别涉及一种叠加式减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液压技术在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减压阀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现有减压阀对流体的减压范围值是恒定的,而且减压范围较小,无法满足对流体进行较大减压的需求,工作适应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叠加式减压装置,能够扩大减压范围,提高工作的适应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加式减压装置,包括减压单元;所述减压单元包括减压阀插件和叠加阀体,所述减压阀插件具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叠加阀体上设置有容纳腔,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减压阀插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进油通道连接,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通道连接,使流体能够从所述减压单元的外部通过所述进油通道经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减压阀插件内部,并经过所述减压阀插件减压后经所述出油孔通过所述出油通道流到所述减压单元的外部;所述减压单元的数量为N个,分别为第一减压单元、第二减压单元、第三减压单元…第N-1减压单元、第N减压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一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三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N-1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N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较优地,所述进油通道在其所位于的所述叠加阀体的表面上形成进油口,所述出油通道在其所位于的所述叠加阀体的表面上形成出油口;所述第一减压单元、所述第二减压单元、所述第三减压单元、…所述第N-1减压单元、所述第N减压单元依次叠放,使所述第一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口上,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三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口上,…,所述第N-1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口连接在所述第N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口上。较优地,所述减压单元还包括第一密封部件;所述进油口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中,用以对所述进油口和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出油口的接合处进行密封。较优地,所述减压阀插件具有泄压孔,所述叠加阀体上设置有泄压通道,所述泄压孔和所述泄压通道连通,当所述减压阀插件对进入的流体进行减压时,用于泄压的流体能够经所述泄压孔通过所述泄压通道排出到所述叠加阀体之外。较优地,所述泄压通道包括汇聚通道,所述汇聚通道在所述在所述叠加阀体上的表面上形成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当所述第一减压单元、所述第二减压单元、所述第三减压单元、…所述第N-1减压单元、所述第N减压单元依次叠放时,使所述第一减压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口上,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三减压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口上,…,所述第N-1减压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接口连接在所述第N减压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接口上。较优地,所述减压单元还包括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连接口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中,用以对所述第二连接口和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口的接合处进行密封。本技术的叠加式减压装置,通过采用所述第一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三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N-1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N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的技术方案,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扩大减压范围,提高工作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叠加式减压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减压单元示意图。其中:1、减压单元;11、第一减压单元;12、第二减压单元;2、减压阀插件;21、进油孔;22、出油孔;23、泄压孔;3、阀体;31、容纳腔;32、进油通道;33、出油通道;34、进油口;35、出油口;36、第一容纳腔;37、泄压通道;38、汇聚通道;381、第一连接口;382、第二连接口;383、第二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移动工作椅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叠加式减压装置,包括减压单元1。减压单元1包括减压阀插件2和叠加阀体3,减压阀插件2具有进油孔21和出油孔22,叠加阀体3上设置有容纳腔31,进油通道32和出油通道33,减压阀插件2设置在容纳腔31中,并且进油孔21与进油通道32连接,出油孔22与出油通道33连接,使流体能够从减压单元1的外部通过进油通道32经进油孔21进入减压阀插件2内部,并经过减压阀插件2减压后经出油孔22通过出油通道33流到减压单元1的外部。减压单元1的数量为N个,分别为第一减压单元11、第二减压单元12、第三减压单元(图未示出)…第N-1减压单元(图未示出)、第N减压单元(图未示出),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一减压单元11的出油通道33与第二减压单元12的进油通道32连通,第二减压单元12的出油通道33与第三减压单元的进油通道32连通,…,第N-1减压单元的出油通道33与第N减压单元的进油通道32连通。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流体能够一次通过第一减压单元11、第二减压单元12、第三减压单元…第N-1减压单元、第N减压单元进行减压,进而扩大了减压范围,提高工作的适应性。需要说明的是减压阀插件2并非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而是一种现有技术,本技术并不意图对其进行改进,因此对其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详述。具体地,如图2所示,进油通道32在其所位于的叠加阀体3的表面上形成进油口34,出油通道33在其所位于的叠加阀体3的表面上形成出油口35。第一减压单元11、第二减压单元12、第三减压单元、…第N-1减压单元、第N减压单元依次叠放,使第一减压单元11的出油口35连接在第二减压单元12的进油口34上,第二减压单元12的出油口35连接在第三减压单元的进油口34上,…,第N-1减压单元的出油口35连接在第N减压单元的进油口34上。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多个减压单元1安装更为紧凑,进而使该叠加式减压装置的体积变得更小,降低了该叠加式减压装置的空间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适应性进一步地,减压单元1还包括第一密封部件(图未示出),如图2所示,进油口34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36,第一密封部件设置在第一容纳槽36中,用以对进油口34和与其对应连接的出油口35的接合处进行密封。这样能够防止流体从进油口34和与其对应连接的出油口35的接合处渗出,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其中第一密封部件可以采用O形密封圈,但并不仅限于此。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减压阀插件2具有泄压孔23,叠加阀体3上设置有泄压通道37,泄压孔2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加式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减压单元;/n所述减压单元包括减压阀插件和叠加阀体,所述减压阀插件具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叠加阀体上设置有容纳腔,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减压阀插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进油通道连接,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通道连接,使流体能够从所述减压单元的外部通过所述进油通道经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减压阀插件内部,并经过所述减压阀插件减压后经所述出油孔通过所述出油通道流到所述减压单元的外部;/n所述减压单元的数量为N个,分别为第一减压单元、第二减压单元、第三减压单元…第N-1减压单元、第N减压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所述第一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三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N-1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N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加式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减压单元;
所述减压单元包括减压阀插件和叠加阀体,所述减压阀插件具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叠加阀体上设置有容纳腔,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减压阀插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进油通道连接,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通道连接,使流体能够从所述减压单元的外部通过所述进油通道经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减压阀插件内部,并经过所述减压阀插件减压后经所述出油孔通过所述出油通道流到所述减压单元的外部;
所述减压单元的数量为N个,分别为第一减压单元、第二减压单元、第三减压单元…第N-1减压单元、第N减压单元,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一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三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N-1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第N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式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油通道在其所位于的所述叠加阀体的表面上形成进油口,所述出油通道在其所位于的所述叠加阀体的表面上形成出油口;
所述第一减压单元、所述第二减压单元、所述第三减压单元、…所述第N-1减压单元、所述第N减压单元依次叠放,使所述第一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口上,所述第二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三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口上,…,所述第N-1减压单元的所述出油口连接在所述第N减压单元的所述进油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申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宏运立新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