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3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包括:中间折弯部,位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凸起与凹槽之间;位于中间折弯部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大于中间折弯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紧密贴合由第一支撑部延伸并与第一支撑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第一侧翼部,所述第一侧翼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外表面相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屏障板间结构件
本技术涉及声屏障
,更具体地,涉及声屏障单元板之间的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声屏障,主要用于公路、高速公路、高架复合道路和其它噪声源的隔声降噪。分为纯隔声的反射型声屏障,和吸声与隔声相结合的复合型声屏障,后者是更为有效的隔声方法。指的是为减轻行车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而设置在铁路和公路侧旁的墙式构造物。隔音墙也称为声屏障。在声源和接收者之间插入一个设施,使声波传播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从而减弱接收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这样的设施就称为声屏障。分为交通隔音屏障、设备噪音衰减隔音屏障、工业厂界隔音屏障、公路和高速公路上是使用各类型声屏障最多的地方。声屏障主要由钢结构立柱和吸声屏障板两部分组成,立柱是声屏障的主要受力构件,它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在道路防撞墙或轨道边的预埋钢板上;吸隔声板是主要的隔声吸声构件,它通过高强弹簧卡子将其固定在H型立柱槽内,形成声屏障。声屏障的设计已较为充分地考虑了高架高速道路、城市轻轨、地铁的风载、交通车辆的撞击安全和全天候的露天防腐问题。它外形美观大方,制作精致,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特别适用于高架高速道路和城市轻轨、地铁的防噪声使用,是现代化城市最理想的隔声降噪设施。迄今为止,声屏障单元板的两端结合部都是金属或其他钢性较强的材料,为了声屏障单元板的板与板之间减少摩擦、以及为了防止板与板之间的缝隙漏水,多采用在板与板之间加设一个长方形的橡胶垫。但这种板间结构的设计,寿命很短,一般在3-5年,就会发生漏水问题,而且此种构造无法满足圆弧形全封闭声屏障顶部设置防水的需要,会立即存在漏水的情况,形成较大的水帘洞现象。
技术介绍
部分的内容仅仅是专利技术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供一种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包括:中间折弯部,位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凸起与凹槽之间;位于中间折弯部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大于中间折弯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紧密贴合;由第一支撑部延伸并与第一支撑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第一侧翼部,所述第一侧翼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外表面相贴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由第二支撑部延伸并与第二支撑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第二侧翼部,所述第二侧翼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中位于下面的声屏障单元板的内表面相贴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中间折弯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凸起与凹槽之间具有一定的预设距离。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预设距离为1-5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均是中间折弯部厚度的2-5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均是中间折弯部厚度的3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为2-6mm;所述中间折弯部的厚度为1-3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第一侧翼部与两相邻声屏障单元板之间采用双面胶贴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第一侧翼部从第一支撑部分别向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上、下各至少延伸15mm;所述第二侧翼部从第二支撑部向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中位于下面的声屏障单元板的内表面至少延伸15mm。本技术中的上、下是指安装时声屏障接近地面和远离地面的方位。本技术中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是指声屏障接过声源的表面和远离声源的表面。将声屏障作为整体,外表面处于声屏障的外面,一般暴露于声屏障外部,内表面处于声屏障的内部,车输等行走时看到的是内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声屏障板间结构件采用上、下相邻两屏障板之间的板间弹性垫片,板间弹性垫片与上、下相邻两屏障板结合部的长度相当;优选地,所述板间弹性条采用三元乙丙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弧形全封闭声屏障的防水、漏声和密封减振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实施例1示出的声屏障板间结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技术板间结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示出的声屏障板间结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示出的声屏障板间结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3示出的声屏障板间结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间折弯部,位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凸起与凹槽之间;/n位于中间折弯部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大于中间折弯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紧密贴合;/n由第一支撑部延伸并与第一支撑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第一侧翼部,所述第一侧翼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外表面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折弯部,位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凸起与凹槽之间;
位于中间折弯部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大于中间折弯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紧密贴合;
由第一支撑部延伸并与第一支撑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第一侧翼部,所述第一侧翼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外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第二支撑部延伸并与第二支撑部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第二侧翼部,所述第二侧翼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中位于下面的声屏障单元板的内表面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折弯部与相邻两声屏障单元板的凸起与凹槽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2-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屏障板间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均是中间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大恒杨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庆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