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67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材长桁加工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包括支架、翻转平台、芯模夹具和翻转驱动件,其中: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翻转平台;所述翻转平台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芯模夹具固定在所述翻转平台上,用于夹持芯模;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翻转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平台转动18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架上转动设置的翻转平台,以及设置在翻转平台上的芯模夹具,实现了对芯模的固定,通过翻转驱动件对翻转平台的驱动,实现了芯模的180度翻转,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机械代替人工,大大提高了芯模翻转的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
本技术涉及复材长桁加工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长桁主要应用于飞机尾翼零件制造,在尾翼壁板类零件上增加长桁材料用于增强壁板抗弯曲和抗拉伸的能力,提高稳定性,其中包括工型长桁。如图1所示,工型长桁的横截面为“工”字形,工型长桁芯模包括左芯模01、上盖02、右芯模03和下芯模04。相关技术中,对工型长桁的芯模的脱模顺序为,首先将上盖02和下芯模04脱除,上盖02和下芯模04脱除之后,将剩余部分翻转90°之后再依次脱除左芯模01和制件,如图2所示,再将左芯模01脱除后,由于其朝下的一侧为与工装接触的面,此面不可以直接与底面接触,需要翻转180度以后放置。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对左芯模01进行180度翻转时,多采用人工翻转的形式,然而长桁制件一般长度在9米以上,需要多人同时操作,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实现长桁芯模自动翻转180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包括支架、翻转平台、芯模夹具和翻转驱动件,其中: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翻转平台;所述翻转平台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芯模夹具固定在所述翻转平台上,用于夹持芯模;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翻转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平台转动180度。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平台进一步是包括:齿圈和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固定于所述齿圈内部,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芯模夹具的框架,所述齿圈沿其径向设置有开口,所述芯模夹具在所述连接框架的夹持口与所述开口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具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转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固定座在所述齿圈的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在所述齿圈的径向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固定座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驱动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且与所述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还包括支撑壁,所述齿轮的转轴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壁上,所述支撑壁在所述齿轮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齿轮,以防止所述齿圈的轴向滑移。进一步地,所述芯模夹固定在所述连接框架上,所述芯模夹具进一步包括夹持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固接在所述连接框架上,所述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俩相对设置的夹爪以及驱动俩所述夹爪互相靠近或者远离的夹爪气缸。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为直线气缸,所述夹爪气缸固定在所述直线气缸的活塞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支架上转动设置的翻转平台,以及设置在翻转平台上的芯模夹具,实现了对芯模的固定,通过翻转驱动件对翻转平台的驱动,实现了芯模的180度翻转,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机械代替人工,大大提高了芯模翻转的效率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相关技术中工型长桁芯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相关技术中工型长桁左芯模脱除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芯模180度翻转工装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芯模180度翻转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4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齿圈与固定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芯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至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芯模180度翻转工装的工作步骤图。附图标记:01-左芯模;02-上盖;03-右芯模;04-下芯模;10-支架;20-翻转平台;21-齿圈;22-连接框架;23-固定座;30-芯模夹具;31-夹持机构;32-固定机构;40-翻转驱动件;221-开口;231-齿轮;232-支撑壁;311-夹爪;312-夹爪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3至图8所示的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包括支架10、翻转平台20、芯模夹具30和翻转驱动件40,其中:支架10用于支撑翻转平台20;翻转平台20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0上;芯模夹具30固定在翻转平台20上,用于夹持芯模;翻转驱动件40与翻转平台20连接,用于驱动翻转平台20转动180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翻转平台20可相对转动的设置在支架10上可以是在翻转平台20上设置的转轴结构,也可以是通过表面接触实现的相对转动。翻转驱动件40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转动气缸,或者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亦或者通过链轮链条带动。在上述实施例的,通过在支架10上转动设置的翻转平台20,以及设置在翻转平台20上的芯模夹具3,实现了对芯模的固定,通过翻转驱动件40对翻转平台20的驱动,实现了芯模的180度翻转,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机械代替人工,大大提高了芯模翻转的效率和稳定性。具体地,如图5所示,翻转平台20进一步是包括:齿圈21和连接框架22,连接框架22固定于齿圈21内部,形成用于固定芯模夹具30的框架,齿圈21沿其径向设置有开口221,芯模夹具30在连接框架22的夹持口与开口221平行设置。其中,齿圈21的外径表面均布有齿牙结构,连接框架22固定在齿圈21的内径部分,通过连接框架22的连接,将翻转平台20的长度进一步延伸,以适用于长桁结构。通过在齿圈21上设置开口221,方便了芯模的放置,直接沿着齿圈21的半径方向放置芯模即可,提高了芯模放置的便捷性,节省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支架10上具有固定座23,固定座23上转动设置有齿轮231,齿轮231与齿圈21啮合,固定座23在齿圈21的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这里采用固定座23的结构,将齿圈21直接与固定座23上的齿牙啮合,由于齿轮231的直径远远小于齿圈21的直径,因此转动翻转平台20时需要的扭力较小,而且齿轮231还承担了齿圈21的固定作用,这种结构放置简单,易于实现,便于推广和使用。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6所示,固定座23在齿圈21的径向设置有两个,两固定座23对称设置。这里的对称设置,是指以齿圈21的竖直方向上的直径为对称轴对称,通过对称设置可以使得两个固定座23的尺寸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翻转平台(20)、芯模夹具(30)和翻转驱动件(40),其中:/n所述支架(10)用于支撑所述翻转平台(20);/n所述翻转平台(20)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10)上;/n所述芯模夹具(30)固定在所述翻转平台(20)上,用于夹持芯模;/n所述翻转驱动件(40)与所述翻转平台(2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平台(20)转动180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翻转平台(20)、芯模夹具(30)和翻转驱动件(40),其中:
所述支架(10)用于支撑所述翻转平台(20);
所述翻转平台(20)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10)上;
所述芯模夹具(30)固定在所述翻转平台(20)上,用于夹持芯模;
所述翻转驱动件(40)与所述翻转平台(2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平台(20)转动1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20)进一步是包括:齿圈(21)和连接框架(22),所述连接框架(22)固定于所述齿圈(21)内部,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芯模夹具(30)的框架,所述齿圈(21)沿其径向设置有开口(221),所述芯模夹具(30)在所述连接框架(22)的夹持口与所述开口(221)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上具有固定座(23),所述固定座(23)上转动设置有齿轮(231),所述齿轮(231)与所述齿圈(21)啮合,所述固定座(23)在所述齿圈(21)的径向设置有至少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模180度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陈云范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新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