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32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包括除尘室、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所述除尘室的右上侧,所述除尘室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空腔的下端设置有储料仓,所述储料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空腔的右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连接进水管;所述除尘室的左上端连接有进气口,所述除尘室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引风机,所述排气管的中间设置有滤水器,所述滤水器连接过滤水管,所述过滤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除尘室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输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吸收空气中粉尘的装置,可用于玻璃纤维粉的生产制造车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粉尘吸收装置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中的悬浮着的颗粒物被称为粉尘。粉尘主要产生于工业生产和烟道中。工业生产的粉尘主要来源于物料的破碎、筛分、堆放、转运或其他机械处理过程,直径大小介于1∼100μm之间,称为灰尘或粉尘。另外,大量煤炭的直接燃烧后会从烟道中排除大量的固体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大于1μm的部分称为煤尘,直径小于1μm的称为煤烟。它们随气流进入空气环境中,与空气形成气溶胶,并较长时间的悬浮在大气中,有的粉尘表面因为吸附了各种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而产生化学反应,使粉尘颗粒物的生物毒性和化学形态,由此产生有毒的粉尘颗粒。部分大颗粒物会在生产现场及其周围沉淀下来,当受到气流和震动的影响时,会再次的漂浮于空气中形成二次扬尘。粉尘吸收装置一般是依靠机械力将尘粒从气流中除去,其结构简单,设备费和运行费均较低,但除尘效率不高;电除尘器是利用静电力实现粉尘颗粒与气流分离,基本上有板式电除尘与管式电除尘两种,电除尘的气流阻力小,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电除尘的初投资比较高,占地面积也较大。过滤袋式除尘器使含尘气流通过袋式滤料将尘粒颗粒分离捕集,除尘效率较高一般为90%~99%,但是受袋式滤材的耐温影响,有时不适用于温度高的含尘工业废气;洗涤除尘器用液体(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洗涤含尘工业气体,使尘粒与液滴或液膜碰撞而被俘获,并与气流分离,除尘效率为80%~95%,运转费用较高,吸收下来的废液需要考虑回收或者进行二次处理。总之,工业粉尘吸收的原理一方面是改进工艺,减少工业粉尘产生量,另一方面就是增加粉尘收集效率。目前,在玻璃纤维粉生产制造过程中,车间内弥漫着大量的粉尘颗粒,车间空气中的粉尘会极大影响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而现有的粉尘吸收装置结构复杂,粉尘吸收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解决在玻璃纤维粉生产车间中,现有的粉尘吸收装置结构复杂,粉尘吸收效果不佳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设计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包括除尘室、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所述除尘室的右上侧,所述除尘室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空腔的下端设置有储料仓,所述储料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空腔的右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增压器,所述增压器连接输水管道;所述除尘室的左上端连接有进气口,所述除尘室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引风机,所述排气管的中间设置有滤水器,所述滤水器连接过滤水管,所述过滤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除尘室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还连接有外界水源,所述除尘室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密封门。进一步,所述进水管、喷头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所述除尘室的空腔分别与所述过滤网、过滤板过盈配合。进一步,所述除尘室、密封门之间为卡扣式连接。进一步,所述除尘室、喷头均为抗压、耐腐蚀材质。进一步,所述进水管、滤水管之间为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排水管、输水管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这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能有效吸收车间内的粉尘,保障了生产工人的身心健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过滤网;2、除尘室;3、进气口;4、储料仓;5、过滤板;6、排水管;7、输水管道;8、增压器;9、进水管;10、喷头;11、过滤水管;12、引风机;13、滤水器;14、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包括除尘室2、引风机12,所述引风机12设置在所述除尘室2的右上侧,所述除尘室2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设置有过滤网1,所述空腔的下端设置有储料仓4,所述储料4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5,所述空腔的右端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连接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上设置有增压器8,所述增压器8连接输水管道7;所述除尘室2的左上端连接有进气口3,所述除尘室2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的末端连接有引风机12,所述排气管14的中间设置有滤水器13,所述滤水器13连接过滤水管11,所述过滤水管11连接所述进水管9;所述除尘室2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连接所述输水管道7,所述输水管道7连接有外界水源,所述除尘室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密封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9、喷头10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喷头10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室2的空腔分别与所述过滤网1、过滤板5过盈配合,保证了粉尘不会溢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室2、密封门之间为卡扣式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打开所述密封门,取出所述储料4中沉积的玻璃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室2、喷头10均为抗压、耐腐蚀材质,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9、滤水管11之间为螺纹连接,方便安装拆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6、输水管道7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可根据需要进行安装或拆卸。为方便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现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工作时,引风机12运转,使得除尘室内的气体处于负压状态,车间空气中的粉尘通过进气口3进入除尘室2中,输水管道7接通外界水源,在增压器8的增压下,外界水通过进水管9进入除尘室2内的喷头10处,喷头10将水以雾状的形式喷洒在除尘室2内,使得粉尘能充分与水雾接触,然后掉落在储料仓4中,储料仓4的底部是过滤板5,能够过滤掉水中的杂质,过滤后的水通过排水管6中,然后重新流回输水管道7,实现了水的重复使用,而过滤后杂质附着在储料仓4内,可以随时打开密封门,取出储料仓4内的杂质,吸收完粉尘的空气在引风机12的作用下,先经过过滤网1的过滤后,除去粉尘的空气进入排气管14中,再经过滤水器13的滤水后,最后从引风机12处排出,而过滤出的水可以通过过滤水管11流回进水管9中,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包括除尘室(2)、引风机(12),所述引风机(12)设置在所述除尘室(2)的右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室(2)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设置有过滤网(1),所述空腔的下端设置有储料仓(4),所述储料仓(4)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5),所述空腔的右端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连接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上设置有增压器(8),所述增压器(8)连接输水管道(7);所述除尘室(2)的左上端连接有进气口(3),所述除尘室(2)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的末端连接有引风机(12),所述排气管(14)的中间设置有滤水器(13),所述滤水器(13)连接过滤水管(11),所述过滤水管(11)连接所述进水管(9);所述除尘室(2)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连接所述输水管道(7),所述输水管道(7)连接有外界水源,所述除尘室(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密封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粉的车间内粉尘吸收装置,包括除尘室(2)、引风机(12),所述引风机(12)设置在所述除尘室(2)的右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室(2)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设置有过滤网(1),所述空腔的下端设置有储料仓(4),所述储料仓(4)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5),所述空腔的右端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连接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上设置有增压器(8),所述增压器(8)连接输水管道(7);所述除尘室(2)的左上端连接有进气口(3),所述除尘室(2)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的末端连接有引风机(12),所述排气管(14)的中间设置有滤水器(13),所述滤水器(13)连接过滤水管(11),所述过滤水管(11)连接所述进水管(9);所述除尘室(2)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连接所述输水管道(7),所述输水管道(7)连接有外界水源,所述除尘室(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密封门。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亚君万学平鲁宏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万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